APP下载

关于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管理和控制研究

2021-07-12石金华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监测站工作者监测

石金华 蒋 丽

黔东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贵州 凯里556000

引言

环境问题是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提高对空气的监测效率,可掌握各区域的生态状况,对大气质量、控制污染等环保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国内在自动监测方面的起步相对偏晚,使用的系统尚未成熟,后期管理也有待改进。

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首先,监测子站。其负责连续监测气象情况和大气状况,把从实地监测到的数据汇总处理,完整保存到数据库内。按照控制中心下达的指令,将所有处于运转状态和有关数据传输到中心计算机。其次,计算机室。利用电子设备收集系统整体工作状况信息和系统内子站采集的数据,获取信息的同时会进行分析检查及保存,借助远程识别子站装设机械的运转状态,以及时发现异常。再次,质量实验室。检查及校验系统内安装的监测装置,完成校对及运维后,需核查相关的技艺标准。制定且完整执行与此系统有关的检测方案,落实对监测站的管控。最后,系统支持实验室。根据系统内各类仪器装置的工作管理需求,常规管理期间,需落实维修及养护处理。如果发现故障设备,应立即检修,也可直接替换同规格的设备。

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管控分析

(一)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上文概述此类监测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需保证每个模块都能处于严密的管控下,维护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此,需开设仅负责管理控制任务的部门或团队,确保可对监测站实施动态监督。每个监测站通常会安排三位工作人员,完成检查仪器工作过程、工作状态等指标,并准确记录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上报。组织针对性整改及复核。现如今,此类监测站配备的技术员有限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部分规模较大或省级重点的站点,开展第三方监管,基于有效的沟通,协调工作,提高管控监测站的效力。第三方机构一般有相对偏多的技术员,熟练运用维护技能,专业程度更高,有效推动管理工作的落实质量。在该管理机制下,监测部门和第三方建立有效的交流即可,便能了解监测站当前运转状态,同时也起到监督第三方的作用。通过双方的有序协调,可以提升管理与控制的成效[1]。

(二)保障巡检子站的质量。子站巡检是维护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一项有效手段,巡检的间隔时长一般不会超过一周。不仅要检查监测仪器的工作状况,还需查看空调及供电的情况,收集各项数据,完整准确记录下来。采样系统除常规检查外,还需在六个月之内清理系统管道,而三通电磁阀需按季度进行清洁。另外,为确保监测样本流量充足,需定期查看管道的密闭性,三个月的时间间隔比较适宜,此过程需借助仪器检测。而多元气体的校准设备,为保障校准结果准确,需每隔半年进行设备校对,确保管道内无杂物或泄露等问题。采样期间,检测SO2、CO、CO2设备内的滤膜,应当每隔一到两周更换,并根据空气情况科学调整。拨码诊断轮的检验间隔则是一周,需要检查实际参数,使其处于设定范畴内,并精确记录,若有异常,必须保障处理的时效性,令仪器始终处于标准状态中。类似于活性炭等负责过滤的材料,需每半年更换一回,检查臭氧发生设备的频率与之相同。

(三)优化工作者综合素养。管理及控制监测站,需要依托于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但如今任职的工作人员,专业性的综合能力有限,为此,各监测站需主动出击,强化人才培养效果。和本地高校及研究所、相关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收更多的专业人员,任职于监测站,继而提升数据采集及分析、传递稳定性、监测核查、数据运用、仪器运维等的处理质量。强化对当前工作者的全面培养教育效率,综合利用线上与线下配合培训,让站内工作者均对空气监测工作有清晰的认识。适当加大技能培训的力度,使技术员都能熟练使用前沿技能,可运用数据分析及采集程序等,提升管理工作效果。另外,注重培养工作者的职业品行,明确监测空气质量对社会整体及后世生活的价值,应当拥有基本的使命感及责任意识,从主观上认真看待本职工作,提升处理效率,确保项目质量有所保障,维护监测站的稳定运转。

(四)落实防雷防火及温控。监测站通常坐落于海拔相对偏高的位置,如果出现较为恶劣的天气,可能会降低监测信号输送的稳定性,若发生雷击,会损害监测站内的仪器,因此需落实防雷管理,在站点上部装设避雷装置,把电流导入地下。雷击除伤害设备外,也易引发火灾,为降低火灾的破坏力,需装设灭火设施,同时设定应急处理方案,若有火灾,会自动开启应急处理。此外,还需落实温度管理,需要满足监测站对温度指数的标准,通常保持在25±5℃之间[2]。各地区的温度标准会有不同,并且大部分地区温度随着季节变化的特征较为明显,因此,应当根据监测站地理位置,调整实际温度,装设控温设备,以免出现温差偏高,引发冷凝水等问题。

(五)确保监测数据精确度。根据当前我国此类监测部门在信息规范化及污染构成分等方面的规定,不难看出可追溯与可比性是监测数据极为关键的特性。质量控制期间,全面落实多样性数据的比对任务,并完成基本校对,生成测评结果,确保整个监测过程具有合理性,并实现逐步优化。为确保工作处理的全覆盖,应进一步细化工作规定,具体需落实以下的控制内容:掌握监测时间,并确定处理间隔;确保监测信息的有参考分析价值;定期校对检测设备;检查设备的使用性能;保障信息核查得以高质量执行。目前我国缺少明确的权责划分,容易造成工作交叉重叠等问题。对此,应当保障管理控制举措能全面落实,细化每项操作对应的工作者,实行全面校对及监测,发挥出监测站的功能性。同时注重后续评测,令现场管理者能高水平完成监测工作。

结束语

提高对自动监测站的管理及控制,可优化空气监测工作的质量。基于完善管理机制地建设,推出详尽的运维管控。分析现场采集的数据,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价值,改善民众生活的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监测站工作者监测
关爱工作者之歌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问题
巩义市审计局重点关注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检察版(六)
新德里成“世界最脏城市”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