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艺术生学生管理工作

2021-07-12张筱青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管理工作艺术

张筱青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 汶川623002

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由于其与文理科专业大学生在专业知识、日常习惯、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思维模式、心理境遇等与文理科专业大学生有着种种差异,从而使得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问题凸显,因此,对高校艺术生学生管理工作,我们要寻求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习引导的新思路对策。努力培养积极传递艺术精神的优秀艺术人才,寻求思想道德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结合,努力探究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现实现状,提高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想象丰富,接受新鲜事物快,这些特点带动了专业的发展,为艺术作品创作提供了思维想象发散的空间,同时追求个性的特点也对社会发展和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长期进行专业训练,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成了鲜明的独特个性: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张扬,自我表现欲强,情感细腻丰富,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常常在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方面特立独行。①集体意识较弱:重视个人在专业领域的提升,不重视协力合作,厌烦制度和管理,漠视集体活动,参与度低。

现在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有很多独生子女,他们受到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呵护,父母也为他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他们接受、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却没有完全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同时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很少关注国家大事,政治参与热情缺乏。有些同学在道德认同上存在较大反差,对某些社会现象容易产生极端想法,有时甚至有较偏激的做法,他们的道德水准和纪律素养要加强,否则会导致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高校艺术类专业也是报考热门,但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高校艺术类专业新生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欠佳,行为习惯不良。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不同于普通文理科大学生,他们对大学英语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文化课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积极性和热情也差,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不好,文化基础薄弱,但是对专业课程,非常重视,态度端正,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课程方面。这种忽视必将影响到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导致知识面狭窄、考虑问题深度不够、思辨性较弱,进而影响他们对艺术的进一步深入领悟。

当代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方式都和上一辈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很有主见和自信,却又非常自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会把一些事情想象得过于简单,对困难估计不足,导致遭到失败和受到打击。同时其中一部分人会被困难打倒或吓跑,选择逃避或者退缩,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还有些利用专业所学,介入了经济领域,甚至带有利己主义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滋长了拜金主义的倾向,致使价值观日趋庸俗化。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特点形成的原因

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和行为方式必然影响到社各方面。而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敏感的群体,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及不健康的心理很容易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②部分选择艺术专业的学生因为文化课学成绩不好才选择这条道路。选择艺术专业,可以减轻学习压力,逃避来自家庭和学校的责难。但是盲目的走上这条道路,又导致了学习目的不明确。

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原因,部分人其实很早就开始自己的生活,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但是面对学校、家庭的干预时,叛逆心极强,易产生偏激情绪,表现出过于自信或自负。

在高中学习时,学校为应对艺术类高考,就单独编艺术生班,特殊性在这个时候就深深烙在他们的心中,学校和老师会因为文化课要求不高,放松对他们的管理,他们就像独立于高中外而又游荡于高中内的自由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导致其随意性大,纪律意识淡薄。

艺术生对家人的依赖性往往不高,有较强的独立性,交流内心情感比较少。很多家长迫于赚钱养家的压力而常年在外奔波,与孩子相处时间少,对专业也不了解,和孩子共同语言少,照成艺术生和家庭成员之间往往欠缺沟通。以致进入大学后,不少艺术生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体现在思想上茫然,生活上不能自立,自我控制力、人际交往能力、处理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较弱,学习自主能力差。

三、当前高校艺术生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高校教学工作者与学生管理者甚至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认识上有偏差,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身的缺陷,但对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则缺乏赏识。部分高校教学工作者与学生管理者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在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教学与日常管理过程中,往往沿用针对普通文理科专业大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方法,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文化素养和艺术教育的特点背离,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的不够深刻,致使有些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或存在缺失。③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在变化,但学校的发展仍然无法满足改革的需要,专职管理人员人数不够,工作内容过于庞杂,管理人员精神压力大,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学生的数量庞大,日常的管理工作量也日益增长,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没有及时提高,导致管理内容陈旧,管理方式缺乏创新性。

四、高校艺术生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定树立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问题,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头脑。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使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关心社会现实,积极主动投身到时代发展洪流中去。要发挥学生党支部、团委等学生党团组织在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生工作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同志在广大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选定适合的主题,运用生动、多样的形式,认真组织相关班级班会和班级团支部团日活动。要教育引导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关注时事,全面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尤其是积极追踪自身专业领域与国家发展趋势的结合,培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④

要培育良好的学习风气。在管理工作的实际过程中,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实际上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深知自己的文化基础薄弱,也为自己的差距而焦虑而感到不安。这就需要高校教学工作者与学生管理者在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上给予及时的引导与帮助。高校教学工作者在授课时,必须针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运用多样性的教学工具,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利用学生活动等平台,提高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分配学生宿舍时,要安排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与普通文理科专业大学生同寝,让他们在生活中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

建立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务必要公开、公平、公正地方式来产生学生干部队伍。建立学生组织和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体制机制,思想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将学生组织和学生班级的多数工作下放,充分体现它们的主体作用,给与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主权和参与权,增加他们之间的互动,带动团队活力,既可充实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可培养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构建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构建各种渠道,确保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信息的畅通,及时关注他们的动态情况。要密切联系学生干部;同时要建立长效的谈话制度,能使学生喜欢接近老师,能对老师讲实话、讲真话;要借助电话、网络社交工具、电子邮件及微博等现代通讯手段,随时保持和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要加强心理教育工作,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容易产生偏激的思想,因此要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加以引导,要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体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组织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还可以树立同学们的自信心,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之自觉地进行自我人格的塑造。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较之普通本专科学生爱好广泛,兴趣多样,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他们品味了成功的喜悦并得到成就的满足。要引导他们积极开展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其中,用取得的成绩感受专业的魅力。这就在无形中对同学们进行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的教育,使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近年来90后已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学生主体,对经济困难与特殊家庭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助学金、奖学金的评定与勤工俭学岗位安排时要给予优先考虑,完善资助体系,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对经济困难与特殊家庭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励他们坦然面对困难,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要开辟多种途径为经济困难与特殊家庭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的机会。

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者的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实际一线工作者,是学校和学生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老师,对学生起着最直接的影响。这一队伍的素质水平与高校艺术生学生管理工作是否取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转变工作方式,尤其要研究工作方法、把握师生关系,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者要做到以情优教、以情促管,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修养,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生学生管理工作,努力向着专家型、复合型的方向努力奋斗。

五、结语

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管理工作比较繁杂,特殊性明显。应根据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转变思路,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应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培养、造就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协作精神的、具有高尚情操的、社会需要的优秀艺术人才,从而真正的推动高校艺术生学生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类管理工作艺术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