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

2021-07-11郑旺盛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攻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

郑旺盛

2012年12月29日,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就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看望贫困群众。他鼓励干部群众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希望早日听到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好消息。

农业、农村、农民,是谓中国的“三农”。抓好“三农”工作,始终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的问题。

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必须”: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总书记高瞻远瞩,围绕“三农”问题为中国的乡村振兴规划了令人向往的蓝图和目标。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中国辽阔土地上从南到北的山山岭岭、田野村庄。他在大山里、他在田野里、他在村庄里、他在庭院里、他在灶台旁、他在炕沿儿边,他那一句句暖人心、接地气、问寒问暖和农民唠嗑的话语,他一次次与农民、与基层干部手握手、临别挥手的感人画面,最真切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位总书记对土地、对农民的殷殷之情、拳拳之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是习近平总书记永远记挂心头的大事。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在他向大会所做的的报告中郑重指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有资料表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所以“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关系着中国广大农村九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愿望,更关系着中国广大农村的繁荣与振兴,也将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目的就是要让农业成为具有美好前景和吸引力的产业,让农民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美好的生活,让农村成为绿水青山、如诗如画的家园。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始终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没有农业农村的振兴,就没有国家的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只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才能让农业发展尽快跟上国家发展的整体步伐,才能实现中国广大农村的全面振兴,才能让亿万中国农民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2021年7月1日,中國共产党就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光荣岁月。

追溯党所走过的近百年铿锵跌宕的历程,我们会从历史的苍茫云烟中发现,如何让亿万中国农民过上美满幸福的好日子,始终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初,为天下的穷苦人谋幸福,就成为其坚定的信仰、神圣的使命。而天下的穷苦人,主要就包括中国广大农村当时因为地主的剥削而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1927年的第一次土地革命,到1931年的第二次土地革命、1942年的第三次土地革命、1947年的第四次土地革命、1950年的第五次土地革命,直到1978年的土地改革,围绕农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先后进行了6次“土地革命”。1950年之前的5次土地革命,目的在于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追求和理想。

1952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在中国土崩瓦解,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给予亿万农民的是“耕者有其田”的蓬勃昂然的生机。而1978年的土地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时期内则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提升。

中国强盛,中华复兴,这是炎黄子孙梦寐以求的理想。而民以食为天,邦以农为本。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农业,毛泽东主席不仅围绕农业发展做出许多重要指示,还多次亲临农村视察,派出身边工作人员到农村做调研;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会上提出:要使农业实现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肥化、良种化;当时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也极为重视农业,他曾说:无农不稳,无粮要乱。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倾注心力,充满感情。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让亿万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早日过上幸福的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之后治国理政的重要使命。

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中国共产党以前无古人的智慧、信心和力量,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迅速改变了整个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在广大农村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历经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使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开发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是中国扶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其核心内容是: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产业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健康、社保兜底“五个一批”,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这一重要扶贫论述,成为指导中国扶贫攻坚伟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法宝。

扶贫攻坚,成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治国之道,成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乡村振兴伟大目标的光明而正确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全党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党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自然而然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

新世纪以来,中国党和政府从实际国情出发,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得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全球减贫和发展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近年来的脱贫攻坚成效到底如何?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曾公开说:“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

刘永富说:“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明确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标志着中国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具有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具有国际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庄重地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向全党及时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是中国党和政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的崇高的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满怀信心满怀担当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坚决打赢扶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在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农村党支部的力量,助力农村党支部带领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先后从全国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累计抽调了290多万名党员干部到农村去参与扶贫,其中先后组建了25.5万个驻村工作隊,有将近20万党员干部担任了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们中的许多人勇于战斗、勇于奉献、勇于担当、勇于开拓,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带领千千万万个贫困村庄克服重重困难摆脱贫困走上了小康路,成为脱贫攻坚事业中战斗在一线的可歌可泣的共产党员。

2020年3月6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北京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而全民抗击疫情这场硬仗尚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此次会议在此“非常”时期召开,历史必将赋予其“非常”之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中国党和政府已经吹响了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角!中国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已经成功减到了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可以豪情满怀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执政党,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成功帮助近一个亿的人口摆脱贫困,这对中国和世界来说,无疑都具有非凡而重大的历史意义。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全会还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战略任务从此拉开了大幕。

因为有中国共产党如此始终不渝的努力和奋斗,中国的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伟大目标在未来的中国也必将成为光荣的现实,并将因之而载入人类共同发展和创造的光辉历程。

长篇报告文学《光明的道路:弯柳树村奔小康纪实》是应运而生的作品,它为中国农民的命运而写,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歌。作为一个作家,我将满怀赤诚和真情,全景式书写记录中国一个省级贫困村——弯柳树村,在党的领导下打赢脱贫攻坚战、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的成功探索、跌宕历程和非凡成就,为解决好中国“三农”问题,提供一个具有示范意义、典型意义的范例。

(责任编辑:碧澎)

猜你喜欢

攻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局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攻坚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