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城深度融合:超大城市治水新路
——以茅洲河碧道光明试点段为例

2021-07-10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宋政贤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茅洲丁坝河道

文|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宋政贤

1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

我们渴望有随季节变化的植被,栖息着小鸟、昆虫等各种生物,充满了自然气息的河流,慰藉心灵,为我们提供连续的开敞空间、运动健康和文化休闲的场所。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但支撑维系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更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深圳“高度建成、高密人口、高强建设”的空间底盘下,城市空间资源紧张,比国内其他城市更早进入“以存量为主,增存并举”的发展阶段。面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要求,深圳创造性的提出“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的建设理念,跨越水环境治理防洪达标的1.0时代、消除河道黑臭的2.0 时代,迈向了“治水治产治城”三维共治,“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3.0 碧道建设时代。

2 三维共治,三生共融

2.1 茅洲河碧道概况

茅洲河是深圳市第一大河,位于深圳西北部。发源于石岩镇羊台山,自东南向西北注入伶仃洋,全长31.29km。在深圳发展史上茅洲河沿河流域工业企业超过2 万家,支撑起了深圳乃至中国电子行业的崛起和腾飞。长期以来,作为深圳“母亲河”的茅洲河成为了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2016-2019年,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EPC 项目全面启动,茅洲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借助碧道建设契机与光明科学城建设,茅洲河水环境治理迈入三生共融的3.0碧道建设时代。

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全线12.9km,其中光明试点段长约6.8km,重点打造左岸科技公园、滨海明珠、大围沙河商业街、李松街区、南光绿境、河道生态修复、箱涵路、滨水市政路等“六点六线” 的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服务配套,改善周边城市风貌和生态环境,实现水、水岸、水城三个层级的全域环境品质提升。建成生态+科技展示、生态+产业升级、生态+品质生活、生态+运动活力的生态文明新图景。

2.2 生态+科技展示:左岸科技公园

在茅洲河治理前,左岸科技公园附近产业主要是以模具制造、五金加工等中低端产业为主,左岸科技公园通过低端工业的清退,进行功能置换。公园总用地面积78627 平方米,代表科技的橙线与代表生态的蓝线交叠,串联建筑、公园及河岸。

图1 茅洲河碧道平面示意图

图2 左岸科技公园鸟瞰

图3 滨海明珠科创园鸟瞰

图4 大围沙河商业街鸟瞰

图5 南光绿境鸟瞰

2.3 生态+产业升级:滨海明珠科创园

滨海明珠科创园毗邻左岸科技公园,改造前原有工业企业39 家,污染大,产值低,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改造后已成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包含公共教学楼、宿舍楼、脑科学工程研究中心等共9 栋建筑,总建筑面积95000 平方米。同时融合校园环境与河道生态,设置沿河林荫道、户外讲堂、滨水台阶和亲水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性滨水校园,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4 生态+品质生活:大围沙河商业街

规划进行了城中村商业形态升级的有益尝试。将原有人车混行、脏乱差的街道改造为步行街。与河道联动,通过大阶梯连通河岸与堤顶,以堤顶为依托设置林荫休闲道、观景挑台与休憩廊架。并对建筑立面进行整体提升,引入新的商业业态,融入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形成一个片区的慢生活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2.5 生态+运动活力:南光绿境

南光绿境以保留场地原有记忆为主题,结合原污水处理厂旧址特色和南光高速桥下特色空间,打造集休闲、运动、儿童游乐、场地记忆于一体的滨水休憩空间。设置南光绿境驿站为茅洲河碧道水上运动基地,兼顾绿地、驿站休憩、体育运动、植物鉴赏等多重功能。巧妙利用了原污水厂的污水净化池,打造了儿童游乐波波池和皮划艇训练池,并用一条可供公众穿行的漫游路径进行整体串联,形成穿梭于绿境之内的漫步游廊体验。

图6 河道驳岸改造剖面示意图

图7 茅洲河生态廊道改造前后剖面示意

3 微改造、低干扰、轻投入,让自然做功

3.1 设计施工协同推进,对河道环境最低程度干扰

为保证对原有生态环境的最小干扰,保护河道环境,采取不设围堰,涉水作业的方式,选取破坏影响小的机械和生态施工工法进行建设。施工后,用采取了临时保存措施,富含植物种子,小虫和细菌等的现场表层土覆土,恢复原有自然环境。

3.2 水陆共生,构建茅洲河生态廊道

规划结合茅洲河现状,重点考虑茅洲河过渡带的打造,在现有高位滩地上,挖出不同形式的水面,通过水文环境的改善,形成河滩洼塘、草泽、河滩溪流等不同类型的生境。同时通过周边公园带的打造,形成水陆共生的茅洲河生态廊道,营造多样的生境。

3.3 营建生物家园,恢复河道自然形态

3.3.1 用生态工法恢复河道蜿蜒性

图8 茅洲河生态廊道建成效果

利用现有草滩,使用生态工法恢复限定空间内河道的蜿蜒性,通过填挖平衡的方式改造地形。在充分分析河道水文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土工格室,构成具有较大刚度的结构体稳定岸坡。在自然水流的作用下,借助水流的造床作用,使建成的生态空间趋向自然的形态,形成内湾、多塘、溪流、辫状空间等生态空间,最终形成丰富的边际效应。

3.3.2 用石头建造河道,为不同生物提供良好栖息地

壅水形成的人工落差可以丰富河段的水位深浅及流速变化,行洪时期可减缓洪水流速,保护河床,同时,强化水体的复氧能力和自净能力。由此产生的水位与流速变化使得河床内出现深潭、浅滩等多样生境,为不同的河道生物提供良好栖息地。项目设置两道壅水,其中用材为天然石块,重量大于0.8t,体积大于0.25m²,大小结合,其形状避免圆形等易发生滚动的形状,尽量选择下部稳重上端平直的梯形石料,防止行洪时被带走。

3.3.3 用丁坝创造多样河道环境

连续配置的丁坝有助于河道形成缓流区,有助于在河床塑造深潭与浅滩,可以为水生生物及底栖生物提供良好的休憩、繁衍及避险的水生态环境,也为滨水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项目结合实际,布置8处抛石丁坝及10 处桩式丁坝。

抛石丁坝用毛石堆砌或在填土表面用毛石干砌而形成。长9m,水面高度0.8m,坝顶宽4m,迎水坡坡度一般为1:1,坝头为圆盘型,以防水流过度冲刷护岸。桩式丁坝采用木桩或钢筋混凝土土桩作基础的垂直于岸线的丁坝。单个木桩长3m,木桩间距1m,木桩设置应高低错落,水面高度由河边向河心逐级下降,两桩高度差约为0.3~0.4m。

4 结语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强调:深圳将从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这五大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通过碧道建设,深圳将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就美丽中国典范。碧道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抓手。茅洲河碧道的实践显示了以水环境治理为触媒,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水、产、城共治而达到社会—生态系统耦合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探索出了一条超大城市治水新路,从单纯治水到城市综合治理,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空间综合利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片区多元价值。为未来深圳、广东、乃至全国的碧道建设提供了样板。

图9 雍水建设过程及效果

图10 抛石丁坝结构示意及建成效果

图11 桩式丁坝结构示意及建成效果

猜你喜欢

茅洲丁坝河道
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丁坝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赤湾站潮位与茅洲河沙井河口断面水位关系分析
深圳:全流域治理共同系统治污
河道里的垃圾
美了美了!茅洲河上赛龙舟
山区河流上下双丁坝回流区水沙特性浅探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考虑水流紊动的丁坝下游回流区水流挟沙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