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OPSIS和矩阵组合的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时序研究*

2021-07-09张贵军张蓬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图斑基本农田储备

刘 婧, 汤 峰, 张贵军**, 张蓬涛, 王 力

(1.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河北省农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保定 071001;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3.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永久基本农田是为满足中国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施特殊保护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切实利益的基本要求, 也是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态文明战略的重大举措[1-2]。但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时有发生, 灾毁和农业结构调整等也会造成基本农田的减少,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不能实现。2019年, 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中明确“为提高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效率, 做到保质保量补划落地, 在永久基本农田之外其他质量较好的耕地中,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一方面可以摸清耕地家底、巩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重大项目的审查效率, 在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快速实现补划, 创建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补、护”长效管理机制[3]。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作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后备库”, 其科学划定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关于永久农田储备区划定的研究多停留在制度层面, 提出按照区域划定潜力确定储备区划定数量、构建全国统一的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且强化日常监管等要求, 很少有对其具体划定及后续动态管理方法的研究[3-4]。但国内学者就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址进行了大量研究, 主要涉及基本农田划定潜力评价[5]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6]、区域划定方法[7]、建设时序与整治模式研究[8]、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益分析[9]等。其中,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进行基本农田划定的基础, 指标的选择从早期的直接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10-11]到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生态[12-13]、景观格局[14]等多方面因素, 主导视角由“耕地质量提升”的单一维度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多维度转变。但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耕地质量的现状评价, 较少涉及预期的动态评价。区域划定方法也逐渐多元化, 如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15]、逐级修正法[16]评价耕地综合质量, 作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依据; 或采用LESA体系法[17]、四象限法[18]、熵权可拓模型[19]、局部空间自相关[20-21]等确定耕地质量和区位的优劣程度; 或采用智能模型算法, 如利用CLUE-S模型模拟基本农田的空间分配[22]、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加入历史影响因素建立变量统计关系划定稳定的基本农田[23]。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是为实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弹性”需要, 为永久基本农田补划预留的耕地, 其划定也应参考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遵循耕地质量和整治难度决定区域划分, 进而决定划定时序与整治模式的逻辑线路。

因此, 本文拟在考虑储备区所需耕地质量要求的基础上, 附加空间集聚性要求, 以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结果, 旨在充分实现储备区划定“规模合理、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目标。研究以滨海平原区的河北省黄骅市为例, 在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基础上, 综合储备区划定的质量要求和生态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并增加划入规模的限制要求, 从后备耕地的地力条件的可达性、空间利用规模的可达性、配套工程设施条件的可达性、生态环境质量的可达性4个视角优化基本农田储备区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综合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和热点分析法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范围和优先划入次序, 以期为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及后续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黄骅市(38°09′~38°38′N, 117°49′~117°04′E)为河北省辖县级市, 位于华北冲击平原黑龙港流域的最东端,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温12.9 ℃, 降雨量偏少且年内分布不均, 年均径流量为1.28亿m3,淡水资源短缺; 地势低洼平坦, 自西南向东北微倾,平原地貌与海岸地貌并存。土地总面积2391 km2,其中耕地占36.42%(图1)。截至2018年, 黄骅市下辖3个街道、4个镇、7个乡、中捷农场及南大港管理区, 共306个行政村, 人口57.21万, 其中农业人口33.90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 346元。总体来说, 黄骅市耕地总量较少,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土壤整体较为贫瘠, 盐渍化情况严重, 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形成3个漏斗区, 且近年来土地城镇化率一直高于同期的人口城镇化率, 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突出。作为农业大县, 粮食生产是黄骅市农业的主导产业, 必须要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做到保质保量的占用补划, 因此, 如何在现有的耕地中找到具有或经过整合归并、提质改造后具有基本农田划定潜力的图斑, 划定基本农田储备区并进行弹性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包括: 1)通过黄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取黄骅市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7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数据、2017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 2)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www.gscloud.cn/)下载的30 m分辨率DEM数据提取田块的平均坡度; 3)通过《黄骅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18)》获得社会经济数据; 4) 通过课题组2013年5—7月采集的共539个土壤样品获得土壤重金属含量、pH等相关数据[24]。

2 研究方法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方法研究主要过程如下: 1)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提取未处于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的耕地图层; 2)采用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通过评价耕地单元的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及生态环境质量确定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潜力; 3)采用热点分析方法得到黄骅市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特征, 结合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制定分区规则,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2.1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方法

2.1.1 评价单元确定

以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中的耕地图层为底图, 扣除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与国家自然保护区重叠的部分、坡度大于25°等严禁划为永久农田储备区的耕地图斑[25], 通过擦除和融合处理, 删除破碎小图斑后得到基本评价单元, 最终确定8803个评价单元, 总面积336.38 km2。

2.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是整个决策过程的基础, 关系到储备区划定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本文根据耕地的本底条件优良、空间形态规整、建设水平完善、生态防护良好等原则[26], 结合黄骅市实际情况, 从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 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耕地入选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Indexes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for delimitating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reserve area

1)地力质量反映耕地的本底条件, 是由土壤的多种理化性质共同决定, 相关指标参考黄骅市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技术规范的指标分级赋分规则实现量化(表2)。2)空间质量反映农田的区位条件, 其中图斑规整度由斑块形状指数[6]获取; 坡度通过DEM计算获取平均水平; 图斑距交通干线距离利用缓冲区分析工具获取, 距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基本农田的距离利用邻近分析工具获取。3)工程质量反映农田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套情况, 其中灌溉保证率参考黄骅市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技术规范的指标分级赋分规则实现量化(表2); 田间道路和沟渠密度通过将道路及沟渠图层与耕地图层叠加, 计算单位面积图斑内的道路及沟渠长度获取。4)生态环境质量反映农田建设的生态可持续性问题, 其中, 生态用地是具有环境调节和生物保育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各类用地,主要包括林地、草地和水域, 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提取这3类土地利用类型图斑, 以村为单位计算生态用地覆盖率再通过叠加分析获取[6]; 土壤污染程度选择As、Hg、Cu、Zn、Ni、Pb、Cd、Cr共8种重金属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27]计算得到。

表2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部分指标分级标准Table 2 Score standards of some indexe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farmland

2.1.3 评价方法的确定

TOPSIS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决策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各指标的最优、最劣值确定正、负理想解, 计算每个方案与正、负理想解间的距离并进行排序, 若方案最靠近正理想解又最远离负理想解则为最优, 反之则为最差。该方法能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 结果能够精确反映各评价方案之间差距, 被广泛运用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28-29]、资源承载力评价[30]和方案风险评估等多目标决策[31]中。

采用TOPSIS方法对耕地进行储备区耕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指标标准化及构建规范化决策矩阵。由于指标原始数据量纲互不相同, 在运用模型计算前需采用极差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到数值在0~1且具有相同极性的指标值, 组成规范化矩阵。假设某一决策问题, 有m个方案,n个评价指标, 标准化后的数据xij构成规范化决策矩阵A:

2)确定权重及构建加权决策矩阵。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可以消除指标间相互影响的客观赋权法,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指标权重(表1), 构建加权规范化矩阵Z, 其元素为zij=wj×xij,wj为第j个评价指标的权重,zij为加权指标值。

3)确定正、负理想解并计算距离。正理想解由各指标的最优值构成:

负理想解由各指标的最劣值构成:

各评价单元距正负理想解的距离:

4)计算各评价对象与理想解的贴进度:

贴近度反映每个评价对象的总体情况与正负理想解的远近程度, 根据Ci值的大小对耕地划为储备区的潜力进行排序,Ci值越大, 表明该评价单元越接近最优水平, 即更符合划为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各项条件。

2.2 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方法

2.2.1 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规模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集中连片”原则, 当建设占用、灾毁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造成永久基本农田减少时, 集中连片且与永久基本农田地块贯通的潜力图斑更有利于农田的建设和保护, 应优先纳入储备区管理。采用热点分析(Getis-OrdGi*)可以得到储备区划定潜力评价贴近度的“热点”与“冷点”分布格局, 以此来确定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的优先区域, 计算公式[32]为:

其中:

2.2.2 分区划定方法

根据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和空间集聚特征, 采用矩阵组合法[5]并结合黄骅市耕地的实地情况, 将评价的耕地单元分为优先划入区、适宜划入区和整治调控区(表3)。

表3 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组合矩阵Table 3 Composite matrix for the delineation of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reserve areas

3 结果与分析

3.1 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3.1.1 单要素质量分析

利用TOPSIS方法分别测算评价单元的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图2), 发现耕地不同要素质量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黄骅市耕地地力质量整体较好, 其中高值区土壤质地主要为水、肥、气、热协调性较好的壤土, 且土壤容重相对适宜。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大港管理区西南部和齐家务乡北部, 低值区域零星分布于中捷友谊农场南部、羊二庄镇北部、黄骅镇南部和旧城镇北部, 面积较小。南大港管理区的地下水埋深较浅且地下水矿化度很高, 进而盐渍化程度较高且次生盐渍化风险也较高, 而齐家务乡北部土壤构型主要为砂地, 土壤容重过松或偏紧, 保肥持水能力较差, 生产力极低且纯收益接近负值。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应将符合条件的与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耕地优先纳入,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空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黄骅市西部的腾庄子乡及常郭镇空间质量较高。黄骅市西部地区地势平缓, 永久基本农田分布较多, 连片程度较好,使其向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优势明显, 另外居民点分布密集, 更便于农田的耕作与管理。

黄骅市耕地工程质量上普遍较差, 由于紧邻渤海海岸, 淡水资源极度缺乏, 春旱较为普遍, 大部分地区灌溉保证率低下, 是黄骅市耕地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从空间分布上看, 南大港管理区田间道路体系完善、排水设施健全, 渠道输水方式满足基本灌溉; 黄骅镇、常郭镇及羊二庄回族镇虽田块规整、道路完善但灌溉条件较差; 而黄骅市西北部的齐家务乡基本不具备灌溉条件。另外黄骅市的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 秋涝灾害频发, 因此提高黄骅市的耕地产量、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安全, 不仅需要在全域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 更应该着重考虑采用以海冰水代替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等方法缓解滨海地区水资源匮乏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及排污的不规范使得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不断积累, 耕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质量评价结果显示, 中高值区较为分散, 仅零星分布于南大港的少数边缘地段及其南部与中捷农场的小面积交汇处, 另外滕庄子乡东部也有小面积分布。低值区集中分布在中捷友谊农场和南大港管理区, 南大港管理区是大港油田和渤海石油的重要工作区, 且地势较低易造成重金属的富集, 应对该区域进行重金属污染防范的动态监测, 排查并治理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3.1.2 综合质量分析

基于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评价耕地综合质量以确定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储备区的潜力, 耕地综合质量贴近度介于0.37~0.86, 根据自然断点法将其划分为Ⅰ-Ⅴ类区(图3)。

Ⅰ类区和Ⅱ类区的耕地综合质量最高, 面积和单元总个数分别为148.76 km2和2736个, 占非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图斑面积和数量的44.22%和31.08%;空间分布上并不集中, 图斑破碎度高, 主要分布在齐家务乡北部、腾庄子乡、黄骅镇南部、羊二庄回族镇西部及南大港管理区边缘地区等地, 呈零散镶嵌状分布在永久基本农田周边。Ⅰ、Ⅱ类区多分布在黄骅市西部, 离海岸线相对较远, 受海水侵袭的威胁较小, 盐渍化程度较低, 地力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加之近年来政府对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 相对完善的道路、沟渠等配套设施辐射周边耕地图斑,因此, 空间和工程质量也处于优势地位。

Ⅲ类区耕地综合质量一般, 面积和单元个数分别为66.37 km2和1890个, 占非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图斑面积和数量的19.73%和21.47%。空间分布广泛,除了滨海的南排河镇和新村回族乡没有耕地外, 其他乡镇均有分布。这些地区虽然在地力质量、空间质量、工程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等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但仍适宜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后备资源保障。

Ⅳ类区和Ⅴ类区的耕地综合质量较差, 面积和单元总个数分别为121.26 km2和4177个, 占非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图斑面积和数量的36.05%和47.45%。主要分布在南大港管理区和中捷友谊农场, 该地区图斑较为规整, 但地力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差, 盐渍化程度高且由石油、化工等工业生产引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高, 加之滨海的地理位置, 海拔低、受海水侵蚀严重, 大多数改水改土措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难以取得稳定的成效, 因此不适宜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3.2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

3.2.1 耕地质量空间集聚性分析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承担着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快速补划的职责, 作为永久基本农田的“预备役”, 其选址划定不仅要考虑耕地的综合质量条件, 还要满足集中连片, 方便动态监管的目标。热点分析结果反映出黄骅市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特征明显, 以低低相邻和高高相邻为主(图4a), 低低相邻类型耕地总面积165.47 km2,图斑个数为2789个, 占非永久基本农田耕地面积的49.22%, 图斑个数占比为31.68%, 主要分布在黄骅市中东部的南大港管理区和中捷友谊农场; 高高相邻类型耕地总面积为94.74 km2, 占非永久基本农田耕地面积的28.46%, 图斑个数较多, 占总评价单元的40.55%,虽然图斑的连片度较差, 零星分布在黄骅市西部和南部的各个乡镇, 但这些地块耕地质量较高且主要分布在永久基本农田周边与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无显著聚类的耕地面积为47.77 km2, 大多分布在高高聚类和低低聚类的过渡地段; 高中相邻、中中相邻、高低相邻和低中相邻的耕地数量均较少, 面积之和仅占总面积的8.12%, 分布较为零散。

3.2.2 基于矩阵组合法的储备区划定

综合TOPSIS法所得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和热点分析所得耕地质量聚类结果, 根据2.2.2的矩阵组合分区划定方法, 将黄骅市符合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条件的耕地分为优先划入区、适宜划入区和整治调控区3种类型(图4b)。

优先划入区是耕地质量评价Ⅲ级以上且空间上为高高或高中相邻的地块, 共有图斑3907个, 占图斑总数的 44.38%, 面积为 103.42 km2, 占比为30.75%, 主要分布在黄骅市西部的齐家务乡、官庄乡、腾庄子乡及黄骅镇中南部地区, 多位于永久基本农田周边, 理化性质好, 地力质量高, 空间位置优越, 便于耕作和管理且土壤污染程度低, 土地综合整治难度小, 应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当涉及建设占用、灾毁及农业结构调整导致永久基本农田减少时, 可以快速从中选择补划图斑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管理。虽然优先划入区总体条件优越, 但不同区域之间的主要障碍因素不同, 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耕地质量。腾庄子乡、齐家务乡和羊二庄回族镇的基础工程设施不够完善, 未来将其划入基本农田储备区后应着重改善灌溉排水条件, 增加沟渠密度, 提高耕地综合质量; 黄骅镇东南部和齐家务乡的北部地区耕地的地力质量较其他优先划入区偏低, 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造成土壤蓄水、保肥、供氧能力的低下, 未来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栽培绿肥、轮作间作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

适宜划入区包括耕地质量Ⅳ级以上且空间聚类为高低、中中或无显著的地块和耕地质量为Ⅲ级且空间聚类为中低或低低的地块, 共有图斑2525个,占图斑总数的28.68%, 面积为94.40 km2, 占总面积的28.06%, 空间上多与优先划入区相邻, 主要分布在吕桥镇与南大港管理区接壤处、黄骅镇中部以及黄骅镇与常郭镇交界处。与优先划入区相比, 适宜划入区的耕地综合质量较差, 空间高值聚类不显著,但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质量建设, 仍具备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潜力, 当补划图斑从储备区中移出进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中进行管理时, 可以从适宜划入区选择耕地图斑纳入储备区, 对储备区进行动态调整, 确保其具有较强的现势性, 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快速补划提供保障。

整治调控区是耕地质量为Ⅴ级且空间聚类不明显的地块和耕地质量为Ⅳ级及以下且空间聚类为中低相邻或低低相邻的地块, 共有图斑2371个, 占图斑总数的 26.93%, 面积为 138.56 km2, 占比为41.19%, 是面积占比最大的分区类型。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南大港管理区和中捷友谊农场, 小部分位于黄骅镇与腾庄子乡相接处, 这些耕地图斑虽然呈集中连片分布, 但由于地下水埋深过浅且矿化度较高、土壤含盐量偏高且重金属污染严重, 耕地的地力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等各方面条件较差, 一般情况下不适宜作为永久基本农田或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整治调控区虽然耕地综合质量较差, 整治难度较大, 但该区域所占比例较大, 其整治和改良对提升黄骅市永久基本农田后备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分布在南大港管理区的整治调控区耕地, 重点实施盐碱地整治工程,通过增加灌排设施、客土改良、增施有机肥或铺设隔盐层为农作物创造有利生长环境, 或是种植耐盐植物以重建盐碱地的植被系统, 提高生境质量; 位于中捷友谊农场的调控区耕地土壤污染风险较高,需要重点排查和监控污染源, 做好耕地污染风险的动态监控和土壤生态修复工作。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承担着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保障国家后备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现有对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研究较少,划定方法皆以储备区耕地的生产质量为核心评价内容, 部分研究增加对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影响的考量。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增加考虑了拟划入储备区耕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及后续优化补划耕地的整治潜力, 另一方面增加考虑了拟划入储备区耕地的规模化利用潜力, 不仅考虑了拟划入斑块自身的规模, 也考虑了与原有基本农田能否集中连片, 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加强规模化经营以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的经营效益, 所以后备基本农田本身的生产能力、生态环境条件及规模利用潜力都应该是划定基本农田储备区必须要考虑的重要条件。借助TOPSIS评价方法客观、全面地评价耕地单因素及综合质量,可对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提出针对性措施, 使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更符合储备区划定的目标, 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快速补划和动态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及后续管理工作还需要考虑农户意愿、城市扩张及耕地生态景观功能等其他因素, 因此, 不断完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未来可以将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及生态功能纳入指标体系, 使储备区的划定更具合理性; 实践工作中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法往往只注重数量的等价而忽视了质量的平衡, 研究领域对质量的平衡关注较多, 但很少真正被实践工作所采纳。本文主要探讨储备区的划定时序问题, 未来应进一步综合考虑耕地质量优劣、建设的难易程度及投入产出回报率, 建立不同质与量的耕地之间的等价折算体系, 确保储备区补入的耕地与被占用划出的基本农田具备同等的生产能力, 并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另外, 受客观条件限制, 本文只针对当前耕地质量状况做了储备区分级划定, 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后续管理应该是动态监管的过程, 因此, 加强监测管控力度, 充分保障永久基本农田的快速补划, 实现多级储备区数据库更新完善,是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稳定的重要支撑。

4.2 结论

1)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是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补充、巩固和完善, 因此储备区划定以非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 加入与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生态环境质量等因素构建划定潜力评价体系, 借助TOPSIS方法评价黄骅市耕地单因素及综合质量。黄骅市耕地不同要素质量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地力质量整体较好, 高值区各乡镇具有分布, 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大港管理区西南部及齐家务乡北部; 空间质量受与永久基本农田连片程度影响较大, 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黄骅市西部; 工程质量普遍较差, 灌溉保证率低下为主要限制因素; 生态环境质量中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油田的工作区附近。

2)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承担着永久基本农田快速补划的作用, 其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需按照占用和结构调整情况对储备区进行动态管理。在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和空间集聚特征的基础上, 采用矩阵组合法确定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时序。黄骅市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以整治调控区为主, 优先划入区次之, 适宜划入区最少, 优先划入区主要分布在永久基本农田周边, 耕地综合质量高、整治难度小,便于实现基本农田的快速补划; 适宜划入区主要分布在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划入区与整治调控区之间,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进行质量建设, 以起到对永久基本农田及优先划入区的缓冲和保护作用;整治调控区面积占比大, 可通过土地整治工程保障耕地后备资源的安全。

猜你喜欢

图斑基本农田储备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新安县有序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图斑核查工作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
河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超1亿亩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