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德经贸未来可期

2021-07-08寇佳丽

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德双边中欧

寇佳丽

中德贸易往来近期喜讯连连。3月上旬,德国联邦统计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达到75亿欧元;进口额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达到105亿欧元。由此,中國也继续保持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早些时候,该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和德国的双边贸易总额仍同比增长3%,约达2121亿欧元;至此,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经济复苏利好德国

中德两国贸易额逆势增长的基础是什么?

“虽然去年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存在,但中国整体控制得好,因此我们的消费市场恢复得快,供应链恢复得也快。德国对华出口的强劲增长,显示了中国市场对德国制造产品的巨大需求。可以说,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令德国出口商从中获益。”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这样分析。

从行业看,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德国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行业业绩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对去年德国经济的冲击。

“以汽车业为例,2020年前三个季度,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在华销量同比增长8.3%。2020年全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共交付约77.7万辆宝马和MINI品牌汽车,较上年增长7.4%,创下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最高销售纪录。”丁纯举例说。

从季度看,德国对华出口业务在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环比下降8.3%;二季度,同比降幅缩窄至4.4%;三季度,随着中国市场的强势反弹,德国对华出口再次增长,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3.0%;四季度,德国对华出口继续同比增长,涨幅达8.6%。

这些数据都直观地表现出,中国经济好,德国经济也大为受益。

在中德贸易往来的诸多数据中,有一组尤其值得关注:2020年,德国自中国进口产品1163亿欧元,对中国出口959亿欧元。这是过去5年来中国对德国首次实现贸易顺差。

实际上,早在2016年,中国就超越美国和法国,首次成为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不过,2016年至2019年,中国对德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的位置。

“过去5年,中国的经济和产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如果我们向更远以前回看,比如说10年前,会发现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关系从‘以较高互补性为主导逐渐向‘互补性与竞争态势共存转变,而这其中的‘竞争性10年以前很少见。”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讲师寇蔻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他指出,当前,中德两国贸易的互补性仍较高,且德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占有较大优势。机电产品长期以来是德国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中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也一直在提高,不过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我们与德国还有一定差距”。

投资空间值得期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和企业在不断成长中获得的竞争实力,仍然引起了少数德国人的“警觉”。这一点在对外直接投资(FDI)领域体现得较明显。2017年,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达到了高潮,随后快速回落。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报告显示,2019年,在德国新注册的投资项目数量排名中,中国近10年来首次跌出德国外国投资榜前3名;该时期,中国在德国新注册的投资项目为154个,几乎降为2016年水平的一半。

有观点指出,中国在德国投资的减少,与德国和欧盟近些年来不断限制非欧盟国家的投资有关。

2018年12月,德国政府通过了《德国对外贸易条例》(Foreign Trade and Payments Ordinance)的修订草案。新政规定,“非欧盟公司对德国公司发起的10%或以上股份的收购须通过政府的审查,尤其是涉及敏感领域包括关键基础设施和公民安全与国防相关的领域,另外还覆盖媒体行业”。此前规定的审查红线为25%。

“上述因素确实存在,而且我们可以从中国企业在德国收购的失败案例中看到它的身影。不得不说,德国右翼势力在抬头,表现为他们在德国议会获得的席位越来越多,而这些人的保守立场对中国确实不太友好。不过,我们应该在更基础、更广泛的背景下看待中德双边投资话题。”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这样说。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赴德投资,需要面对当地政府特别谨慎的态度、审核红线以及投资门槛等问题;而德国企业赴华投资,也需要面对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管理方式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德间,也存在于中法、中英间。

令人欣慰的是,2019年3月15日,中国审议通过了《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即中欧投资协定)如期完成谈判。

“过去,中国与欧盟并没有双边投资协定,所以我们与欧洲国家的投资协议都是一对一进行的。不过这些协议签署时间早、内容比较传统,很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被涵盖进去。因此,在中欧投资协定出现以前,在投资领域,中国与欧洲国家相互抱怨的情况是存在的,而且这种抱怨或诉求其实有时候会影响到相互之间的投资信心。现在情况不同了。有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在投资领域的不少问题可以一揽子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前述协定在2021年可以成功签署,不再只停留在谈判完成阶段。”张建平这样强调。

他指出,一旦中欧投资协定进入落实阶段,中欧双方包括中德在内的投资需求会急剧上升,这份协定对投资的增加、促进效果也会迅速得到体现。

加强高水平合作

健康与平衡的双边经贸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应该是双边本着互惠互利的基本交往原则,由市场需求为主自然形成,应经济发展与民生之需;经贸交往规模持续按需扩展;不刻意追求单边经贸顺差或盈余,相对平衡;体现各自经济结构升级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如服务贸易的持续增长扩大、增进双边民众福利和福祉;对出现的经贸争端有成熟、高效、合作性的沟通协调对话机制与仲裁机制;采用妥协而非对抗制裁形式;对对方的诉求高度重视,有所回应,相向而行。”丁纯如此解释。

目前,中德双边经贸关系处在高水平、互惠互利、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但也存在风险、问题和进一步拓展与升级的巨大潜力。

中德双边货物贸易结构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愈发明显,相互依存度高,竞争亦日趋激烈。德方对中方经济体制认知有偏颇,认为中欧经贸、投资不对等;中方认为德国、欧盟有增强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防范性加重。

與此同时,中德经贸尤其是两国双边贸易额占中欧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起到了名副其实的中欧贸易“压舱石”的作用。德国在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领域作出了独特且举足轻重的贡献,中德两国应继续积极推动相互理解,平等互惠交往。

“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角度看,在欧洲国家中,德国对中国产业链的附加值贡献率是最高的,特别是制造业。纵览德国在欧洲市场的产业布局,我们会发现,中国的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还是很需要德国的上游技术与产品供应的。德国自身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令其在欧盟内处于中心地位。对中国来说,不管是产业升级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都需要我们加强同德国等欧洲发达经济体的更高水平合作。”寇蔻这样说。

“2021年,中德应共同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正式签署、落实。从基本面上看,无论德国还是欧盟,都与中国在支持全球化、支持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上存在共同的理解和立场。此外,中欧都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双方间的问题与分歧,都能够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一点非常重要。去年,中国正式签署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是一份东亚一体化相关协议。因此,抓住中国这个大市场,德国就距离东亚市场更近;而抓住德国这个市场,中国就距离欧洲市场更近。中德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对中国好,对德国好,对欧洲经济尽快走出衰退也好。”张建平强调说。

猜你喜欢

中德双边中欧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建筑师行迹中欧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花开的声音 身心的交响——“2014中德合唱大师班”培训有感
中厚板双边剪模拟剪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