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绪后期的一批报震电报*

2021-07-08高继宗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6期
关键词:玛拉电报光绪

高继宗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

1971年5月,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研究部翻译饶毓苏(1911—1978)将其祖父饶应祺(1837—1903)的稿本文献,包括奏折、公牍、信函、电报等共6700余件,全部捐献给学院图书馆。后来,学院成立了以李德龙博士为主编的编辑组,历经多年整理、研究,编成了《新疆巡抚饶应祺稿本文献集成》共38册,于2008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1]。

在这部文献集成的第十四函第六册和第十七函第七册里,共收录14件新疆地方官上报地震灾情的电报,它们均为“中国电报局”的“华文来报钞发”件,每件均有简明的报文提要、来电局、来电日期、时间、电报类别、编号、字数、报文等项。这批百余年前的电报,地震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都很高。

14件电报共报3次地震,分别为: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三日(1898-06-21)疏附强烈地震(现定6.5级、震中定在阿图什),电报2件。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1902-08-22)喀什北部大地震(现定8¼级、震中定在喀什北部),电报11件。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四日(1902-10-15),喀拉沙尔(今焉耆回族自治县)有感地震,电报1件。

14件电报分别是玛拉巴什(今巴楚)、喀什、温宿(今阿克苏)、库车等地方官向省府报告震后查灾和救灾事宜的;有1件是省府向总理衙门报告地震灾情的。14件电报的全部内容详列于表1(电报原文无标点,标点与注均为本文作者所加)。

表1 14 件新疆地方报震电报内容Table 1 Contents of 14 telegrams reporting earthquakes in Xinjiang Province

续表1

续表1

1 这批报震电报的价值

14件电报的发报时间距今已达119—123年,除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外,其地震史料价值与科学价值也不容低估。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三日(1898-06-21)疏附县地震,《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三卷(下)》只收录3条史料,《清德宗实录》的2条都很简略,且无具体灾情;新疆巡抚饶应祺在七月二十四日的录附奏片里,也只写了112字:“据疏附县知县刘兆松具报,该县境内于本年五月初三日辰时地震,顷刻即止;城内暨附近村庄均尚无恙,惟山内大阿图什庄、格达梁和什托胡拉克等七小庄被灾一百一十七户,倒塌房屋四百二十五间,压毙男女四十七丁口,压伤八十五丁口,压毙牛驴十五头,山羊一百一十八只。”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八日,喀什道官员“达”给省府的电报(表中序号1),不仅字数(149字)比饶应祺奏片多了37字,而且有些内容还是奏片里没有的。例如,发震时间是“初三日卯初”。卯初为早晨5时,而奏片里是“辰时”(7—9时),相差至少2小时;地震持续时间是“一刻二分久”,而奏片里是“顷刻即止”。这件电报是在震后5天发的,比饶应祺奏片早了两个半月,且是根据来自地震灾区“乡约”的报告,其可信度当然要高得多(图1)。

图1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八日(1898-06-26)13 时,喀什道的报震电报Fig.1 The earthquake-reporting telegram of Kashidao at 13:00 on the eighth day of fifth month of Guangxu-24-year (1898-06-26)

再如被灾地点,饶应祺奏片里虽然说了有“七小庄”受灾,却没说受灾村庄在疏附县什么方位;电报则说是位于“县东北三百六、七十里,格达梁庄近铜山”,而“苏洪卡房屋亦多震倒,各庄幸无恙。”这为判定宏观震中位置提供了可靠依据。

至于疏附县的救灾举措,奏片里只字未提;而电报则列出了4项:①该令拟即随带医药,亲往查看;②捐廉,抚恤;③倒塌房屋,饬邻庄帮工修理;④饬勘毕详报。

由此可见,报震电报的史料价值还是蛮高的。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1902-08-22)喀什北部大地震(现定震级8¼),《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三卷(下)》只收录国内资料4条[2]。而报震电报竟多达11件(序号3—13),共计760字,其内容极大地补充、丰富了这次大地震的震情、灾情与地方救灾等诸多信息(图2—5)。

图2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1902-08-22)15 时 50 分,玛拉巴什的报震电报Fig.2 The earthquake-reporting telegram of Malabashi at 15:50 on the nineteenth day of seventh month of Guangxu-28-year (1902-08-22)

图3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1902-08-23)15 时,迪化致衙门帅的报震电报Fig.3 The earthquake-reporting telegram of Dihua at 15:00 on the twentieth day of seventh month of Guangxu-28-year (1902-08-23)

图4 清新疆喀什噶尔周边地图[3]Fig.4 The map of Kashigar,Xinjiang Province in Qing Dynasty[3]

图5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1902-08-22)阿图什地震等震线图[4]Fig.5 Isoseismal map of Atushi earthquakes on the ninete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of Guangxu-28-year (1902-08-22)[4]

发震时间,《汇编》资料只有一个:“始于上午八点,持续一分半钟”。而报震电报却有3个:大震当天15时50分“兆麟”发的电报(序号3)为“地震自辰刻至巳正止,大震约一点钟久。”巳正为10时,“大震约一点钟”,则发震应在辰末巳初,即9时。大震当天21时,“士修”发的电报(序号4)为“本日六点钟,地大震片刻”。大震当天24时,“冕”发的电报(序号6)为“本日辰初,回、汉两城同时地震数刻。”辰初为7时。

这3份电报中的发震时间各不相同,是记时误差?还是地区差异?(玛拉巴什与喀什相距约200 km),或是两种因素皆有?或是6点钟时发生过强烈前震?有待研究。

各地地震灾情则更为详确:玛拉巴什“衙署、庙宇均有倒塌,本城内外民房约倒五十余间。”(序号3)。“材料房南北房倒塌,报房墙震开,围墙尽倒,无处办公。”(序号 7)。

喀什“庙宇、衙署、民房倾倒甚多,尚未报伤人。”(序号4)。“回、汉两城同时地震数刻,城垣、衙署、民房倒塌甚多,间有压毙人畜者。”(序号6)。“两城房屋倾倒甚多,未倒者亦均斜裂,汉城未伤人,回城大小共毙十人。”(序号8)。

疏附“北乡伤亡极多,房屋无存。”(序号8)。“压伤人多,已毙数百人,震倒房屋无算。”(序号10)。“北乡三大庄地震兼被雹灾,压毙五百余人,受伤三百余,房屋、水油磨全行倒塌,压毙牲畜无数,已收夏粮多被淹埋无用,秋粮兼被雹伤成灾。”(序号11)。“驻扎大阿尔图什之左旗左营房均倒,压毙马勇贰名,受伤数名;该庄及经过小阿尔图什、明约路等处,被灾尤重。”(序号13)。

疏勒“民房虽多倒塌,尚易修葺,庙宇、衙署工大,已会营与修。细查四乡,压毙九人。”(序号10)。

被灾地方官员震后的举措也切实有效:玛拉巴什、喀什、温宿等地都是在大震当天下午就用电报向省府报告了地震灾情(序号 3、4、5、6);大震后第3天,喀什道已饬县令“宽带银粮,亲往勘发,如为数太钜,捐廉之外,势必请款。”(序号8)。七月二十八日,疏勒四乡压毙九人“业经分别赈恤。”(序号10)。疏附灾区也“已委道库大使王佐会同确勘,并帮办赈务。”(序号 11)。

这些信息都是前所未见的,弥足珍贵。

喀喇沙局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四日(1902-10-15)电报(图6),报告了喀喇沙尔(今焉耆)当天午时发生的较强有感地震(序号14),地震持续了约“一刻钟”,没有灾情。这是一次独立的小地震,《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三卷(下)中没有,这份电报则弥补了《汇编》第三卷(下)中的缺失。

图6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四日(1902-10-15)喀拉沙局报震电报Fig.6 Earthquake-reporting telegram sent by Kalasha on the fourteenth day of the nineth month of Guangxu-28-year(1902-10-15)

这批电报还显示了新疆地方政府报震速度的大幅提升:疏附6.5级强震发生于初三日,第1份报震电报是在初八日,已是震后第5天。

喀什北部8¼级大地震发生于十九日“辰刻至巳正”(9—10时),第1份报震电报是在当天“下午三点五十八分”,约为震后6小时。

喀拉沙尔有感地震发生于“今午”(11—13时),而发报时间是当天下午一点(13时),仅约为震后1小时左右。其报震速度之快,在当时堪称为“神速”了!

猜你喜欢

玛拉电报光绪
电报方程的正双周期解:存在性、唯一性、多重性和渐近性
毛泽东的绝密电报与湖南和平解放
安娜·露易莎·阿玛拉尔诗选
请坐在我旁边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传“电报”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和慈禧
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分析
Scholar and Ea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