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6月·天津有了“老公安宣讲团” 老有所为接续薪火 讲好故事再立新功

2021-07-07撰文王懿霖

求贤 2021年6期
关键词:宣讲团普法公安局

撰文/王懿霖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老公安宣讲团”成立于2020年6月,成员平均年龄近70岁,由热爱公安事业、具有政治理论和专业水平、具备丰富公安工作经验的退休民警组成。他们充分利用“老公安”的政治理论优势、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运用信息化平台资源,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讲好公安故事、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天津市公安局“老公安宣讲团”

缉毒、侦查、安保……在岗时,他们以一己之力守护一方平安;宣讲、普法、调解……退休后,他们用亲身经历践行初心使命。警种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公安宣讲团”;角色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

热心的心理咨询师

刘援朝是“老公安宣讲团”的团长,在谈起为何要成立“老公安宣讲团”时,他向记者讲起了他退休前的工作。

1983年,刘援朝经组织推荐并通过考试,到南开大学政治学系学习,此时的他已是天津市公安局的一名侦查员。刘援朝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希望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一次,他结合实际工作写的论文获得了老师的赞赏,从此,受到鼓励的刘援朝开始学以致用,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眼前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由他参与创办并主持的全国公安系统最早的心理健康工作机构——天津市公安局心理咨询测评室,让天津市公安局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退休后的刘援朝希望继续在社会上发挥余热,他利用自己几十年的公安工作经历和心理咨询经验为人们进行科普与辅导。渐渐的,刘援朝在社会上“有了名气”,大家都喜欢听这位“老公安”讲课,愿意和他聊天,打开“心结”。

随着时间推移,刘援朝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有限,仅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去宣讲与辅导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在刘援朝的倡议下,市公安局政治部大力支持,天津市公安局“老公安宣讲团”应运而生。

对于宣讲的方式方法,刘援朝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并将其归纳为“守道、入味、有用”。他说,宣讲要注重讲实话、说真事、贴近生活,不当文件的“传声筒”,要真正让大家在宣讲中学到有用的东西。

扎根社区的普法老师

2015年9月的一天,两位70 来岁的大娘在居委会办事,出现了如下对话——“我家老头儿去世有段时间了,这房本上还写着他的名字呢,我一会儿得到房管站问问,怎么能改成我的名字。”“嗐,找那麻烦干吗,你自己拿笔把名字一改就行了!”

这段令人哭笑不得的对话让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深深感到一些年纪大的居民在法律意识、常识上的欠缺。社区居委会主任把情况介绍给邵刚后说:“邵老师,咱根据这件事做个情景剧吧!”那时邵刚还没有退休,在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法学系任副教授。为了能多渠道、更形象生动地普及法律,邵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编写、排演了情景剧《分家不分家》。

情景剧上演后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也让邵刚更加体会到社区居民对普法宣传的渴望,于是“邵刚普法工作室”成立了。

工作室的成立让邵刚与社区普法工作结下了缘。那年夏天,作为在职党员的他到所居住的社区报到,开始用他掌握的法律知识在社区普法,为社区有需要的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一案一法”,说身边事提醒身边人,邵刚讲得用心,居民们很是受用。随之,“邵老师”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除了所居住的社区外,其他街道也纷纷邀请邵刚讲课。

普法不止,热情不息。2018年10月,邵刚退休了,本该开始享受清闲时光的他,却比上班时还忙。退休前,他用每周半天时间服务居民,退休后,半天逐渐变成了5 天,达到了“全天候”的程度。

2020年6月,他欣然加入了“老公安宣讲团”。最近,他打算利用自己所学,作一场“学史明理 遵纪有为”的主题宣讲。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普法工作者,他说:“奉献余热、服务群众,才是最有意义的退休生活。能尽自己的一份力,是最开心的事。”

第一代女缉毒警

于建文是“老公安宣讲团”里的“老大姐”,见过她的人都会被她灿烂的笑容和爽朗的性格所吸引。谁也不会想到,极具亲和力的她曾是一名缉毒警。

当年,于建文不仅是一名缉毒警,还是缉毒组组长,成天带着一众男同事抓毒贩,“身材娇小却很泼辣”是人们对她的普遍评价,每次拿着枪破门、抓人,她都是第一个往上冲。她十分善于化装侦查,扮演过很多“角色”,列车员、村姑、“瘾君子”的老婆等等,她以各种身份只身前往与毒贩接头。

于建文不仅让同事敬佩,毒贩对她也是十分佩服。在几十年的缉毒生涯中,她和同事抓获的毒贩有2000 多人,但这些人至今没有仇视和迁怒于她的。她说:“我办案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为了挽救每一个吸毒者,用证据和道理去教育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心服口服。”

2009年退休后,于建文用“预防在先”的形式开辟了另一条禁毒战线。她开着自己的车跑遍了天津市200 多所学校,为学生们无偿上课,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毒品的危害。后来,她加入了“老公安宣讲团”,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宣讲不同的禁毒故事。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天津市公安局第一批专职缉毒警,她用亲身经历作为宣讲的主要内容,宣讲非常具有感染力,效果非常好。

让大家从思想上筑牢拒毒、防毒的意识,是于建文不断奔波的意义所在。“我亲眼看见过一个15 岁的孩子因为吸毒而死。从那时候起,我就下定决心坚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哪怕有一个人因为我们的宣讲树立了远离毒品的意识,我们的工作就是有价值的。”

让党的理论深入人心

夏桂生退休前在滨海新区公安局负责法治宣传和安全保卫工作。当社会上出现治安问题,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时,夏桂生就会主动到学校,用宣讲的方式去教育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法治观念。由于宣讲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0年夏桂生退休后一天都没有休息,便积极投身到关工委的工作中来,找他宣讲的学校、部队以及监狱络绎不绝。

“你要给听众一碗水,肚里就得有一桶水、十桶水、百桶水。”这是夏桂生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紧跟党中央最新精神。与共和国同龄、干了一辈子宣讲的夏桂生对党的理论吃得透、研究得深,宣讲时从不带讲稿,大场合能讲,小场合也能讲;时间长能讲,时间短也能讲;能给基层干部讲,也能给普通群众讲。他还给自己“约法三章”:站着讲,以示对听者尊重;脱稿讲,绝不照本宣科;用心讲,把宣讲内容送进听者心里。

为了宣讲事业,夏桂生默默地付出了很多,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子女照看孙辈,没有精力照顾患病的老伴儿。记者问他这样做值得吗?夏桂生说:“家里的事多,有时再赶上一天讲三四场,身体确实累,但看到听众期待的眼神,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讲台上的“老公安”神采奕奕,“老公安”的“红色故事”激情满满。他们用最朴实的话语宣传党的事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公安精神。他们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老公安宣讲团”的宗旨,一点一滴为“老公安宣讲团”这面旗帜增添底色。未来,他们将继续不遗余力发挥余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薪火永远炽热。

猜你喜欢

宣讲团普法公安局
汉寿县森林公安局侦破一起滥伐林木案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上榜派出所
2017年全国基层公安文化工作示范点名单
省委宣讲团走进妇联系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普法
普法
普法
“我爱我的祖国!”:记伊宁市关工委副主任兼宣讲团团长阿不都热西提
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庆安县公安局关工委副主任赵福贵关爱失足未成年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