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香蕉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2021-07-06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主栽凉山州产区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国和消费国,仅次于印度。香蕉是全球贸易量最大且涉及贸易国家和地区最广泛的热带水果。全球有130多个国家种植香蕉,亚洲是全球最大香蕉生产和消费区域。拉丁美洲是全球主要香蕉出口区域,出口量占全球的3/4左右。

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有香蕉种植,如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怒江州等,但因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缺乏相关产业数据信息。为摸清“三区三州”香蕉產业发展情况,研究团队于2019年11月赴凉山州开展了香蕉产业情况调研。经调研,2019年凉山州香蕉种植面积为5万亩,产量为4万吨,主要分布在会东、宁南、布拖、金阳等金沙江流域低河谷沿岸,会东是凉山州最大香蕉产区,约1万亩,布拖和金阳是香蕉产区中的贫困县,各约3000亩,总体上凉山州香蕉种植规模较小,呈零星分布状态,主栽品种为粉蕉(当地人称“小米蕉”或“米香蕉”)。

香蕉产业发展现状

2009—2019年,我国香蕉收获面积多在500万亩以上,自2015年以来香蕉收获面积和产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受台风影响,主产区收获面积减少88万亩,香蕉供不应求,刺激了蕉农扩种热情,2015年收获面积和产量达到了近10年最高值614万亩和1247万吨。

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台湾等省(区)。2009—2018年,我国香蕉五大主产区产量,广东位居第一,广西多数保持第二,云南多数保持第三,海南从2009年的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福建一直位居第五位。

我国香蕉五大产区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8年占比为99%,五大产区产量全国占比依次为广东(31.3%)、广西(27.3%)、云南(22.2%)、海南(10.5%)、福建(8.6%)。

各主产区主栽品种趋同,形成不同季节优势产区。随着香蕉的产业化发展,除福建产区主栽当地特色的天宝蕉外,各大产区主栽品类和品种趋同,近几年主要栽培品类为香(芽)蕉和大蕉,香(芽)蕉主栽品种为巴西、南天黄、桂蕉1号、粤优抗1号等,大蕉主栽品种为粉蕉。经过香蕉产业不断调整,形成了以广西和福建为主的秋季优势产区,以云南为主的冬季优势产区,以及海南和广东为主的夏季优势产区。

香蕉是仅次于苹果、柑橘、梨的我国第四大宗水果。消费受生产影响,周年上市,以鲜食为主,年消费量在900万吨以上,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2015年的1283万吨和2014年的909万吨,消费量一般随当年产量浮动。

近10年,我国每年人均香蕉消费量在6.50千克以上,其中最高值为2015年的9.34千克,最低值为2014年的6.65千克。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香蕉精深加工产业体系,90%以上香蕉直接鲜食,深加工率非常低,加工大部分为香蕉干。我国香蕉深加工行业发展不快,但前景巨大。香蕉集多重营养功能于一身,可做成香蕉片、果汁、果醋、果酒,经特殊加工可获得香蕉天然抗性淀粉,富含低聚糖、果胶、膳食纤维、高钾高钙高镁、维生素、氨基酸和多酚等功能物质。

香蕉整体流通运行势态良好,但流通环节较多。由于我国香蕉生产呈现小而散的生产格局,缺少自主品牌,除极少数较大香蕉种植企业直接供货给大型水果经销商、连锁超市等外,多数种植户主要供货给代办点(经销商委托当地代理收购),不仅增加了流通环节,收购价格也往往被压得较低,蕉农利润空间被压缩。

进口香蕉以高品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占据了我国中高端消费市场。2019年国产蕉货源紧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进口蕉市场。进口来源国排名前三依次为菲律宾、厄瓜多尔和越南,进口量分别为103.3万吨(占比53.3%)、45.9万吨(占比23.7%)、27.8万吨(占比14.3%)。

国产香蕉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同时因其生产成本高、品质整体不高等因素导致出口量不大,香蕉出口主要面向我国港澳地区和周边几个国家。2019年我国香蕉主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香港、朝鲜、蒙古、中国澳门、俄罗斯等。

2015—2019年我国香蕉产地月度收购价格总体处于不断波动调整中,近两年因各主产区形成了不同的错峰上市时间,避开集中上市造成价格下跌,2019年我国香蕉市场行情整体较好,产地收购价均在成本线以上。主产区香蕉均价在1元/斤以上。年度最高价为8月底的2.13元/斤,最低价为7月底的1.08元/斤。

市场批发行情向好,但价格波动较大。2016—2019年,主要香蕉批发市场批发价格在3~6元/千克,年均批发价分别为4.44元/千克、4.23元/千克、5.1元/千克、5.2元/千克。

贫困地区发展香蕉产业情况

多数贫困地区地势偏僻,交通运输困难,过去这些地区蕉农种植的香蕉多数自己食用和卖到附近乡镇上,经济效益不明显。现在因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需求旺盛以及网络普及、物流便利等因素,原生态种植农产品供不应求,促进了当地香蕉产业发展。

从地区来看,有贵州的“册亨模式”、广西的“金穗模式”、四川的“凉山模式”、海南的“临高模式”等;从生产组织形式上来看,有“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政府+龙头企业+农户”“电商平台+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示范园+农户”等主要模式。

科技支撑大幅提高了产量,科技给贫困地区香蕉生产注入了强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大大提升了农户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企业等社会资本的注入为贫困地区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企业加工生产线的建设又延伸了香蕉的产业链,提升了香蕉的附加值。

利用发达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和便利的物流服务拓宽香蕉的销售渠道,使贫困地区的香蕉销售克服了过去因交通偏远而卖不出和卖不上价的情况,网络销售扩大了对贫困地区原生态优质香蕉的宣传,大幅提升了香蕉的经济效益。

政策措施建议

协同解决连作障碍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菲律宾和拉美国家等解决了连作障碍问题,采用多代种植,不仅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同时有利于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值得我国借鉴。

借鉴菲律宾和拉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高效工业化产业体系,从育苗、品种选择、绿色技术、无伤采摘、即时冷链储藏、催熟、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和运作,产业向精细化发展。培育并加强龙头企业引领发展。

除了在科研方面研发抗性品种和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最关键还是要扭转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化肥生产模式,鼓励农户施用高效有机菌肥改善和修复土壤,减少土传病害发生,从根本上解决枯萎病问题。

从目前国内外农产品发展趋势来看,优质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香蕉已进入以质论价时代,倒逼生产环节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向中高端市场延伸。引导和支持地区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培育和搭建成熟稳定的产供销渠道,增强蕉农抗市场风险、议价能力,解决“卖不上好价格”的问题。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延长产业链,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促进产品价值实现。加大对香蕉种植的保险保障,尤其加大对风灾、寒害等自然灾害的保险力度,简化理赔程序,减少香蕉种植企业或蕉农的从业风险,稳定产业发展。

(报告撰写人:徐小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恩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主栽凉山州产区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梨树建园时为何要配置授粉树
上饶早梨主栽品种病毒种类分析及其茎尖脱毒技术效率比较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二十一团土壤养分分析及主栽作物种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