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画民族化与写意雕塑的范式比较与思考转向

2021-07-06曾文军

雕塑 2021年3期
关键词:转向范式

曾文军

内容摘要: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由来已久,写意雕塑也一直是本土艺术命题不断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油画民族化与写意雕塑因为传统的写意精神存在诸多贯通和联系。结构范式与立场转向、色彩范式分离与目的转向、图像范式与媒介、手法、风格转向经常性的出现在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和写意雕塑的论辩与实践当中。论辩与实践并没有尽头,也不会有固定的结果,这正是中国油画民族化、中国现代雕塑与传统写意精神的范式重构与思考转向中不能回避的部分。

关键词:油画民族化、写意雕塑、范式、转向

中国传入油画能够追溯到明末利玛窦等传教士的来华传教。但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自我觉醒却是上个世纪中叶的事。中国现代雕塑的起步更晚,直到民国才陆续有中国青年向欧洲学习,中国现代雕塑的活跃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中国绘画的确需要有不一样的视角和立场重新阐释,西方古典油画也需要有新的切入点再次焕发生命力。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哲学正好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理论存在相似的联系。雕塑是另一种情况,传统雕塑继续承继传统雕塑,则更偏向于工艺;艺术雕塑则因为写意精神与现代雕塑相吻合。所以写意成为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和写意雕塑难以避开的文化环节。

一、结构范式比较与立场转向

中国的雕塑要想从传统工艺中脱离出来,需要与西方现代雕塑有所关联。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写意哲学成为中国油画家和雕塑家探索现代艺术的优先选择。中国绘画的写意结构范式也具有相当成熟的系统。这些范式如果应用到油画和雕塑创作中必须要做出变化。否则,油画的造型法很难与写意的散点造型相容,雕塑也会因为平面装饰难与西方雕塑讲求的力量感和空间感不伦不类。此时,如果用中国画改良西方油画,或者用西方传统雕塑重现中国雕塑的写意精神都是固执和偏见。

所以,中国当代油画需要有第三个立场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雕塑和西方古典油画。那么,随着上个世纪中国艺术民族化的推崇,油画民族化的新目标也成为油画中国发展新立场。即,不管是中国传统绘画,还是西方油画都应该为中国艺术民族化的立场服务。雕塑也同样如此,而雕塑要做的是抽取传统雕塑的写意精神创造具有现代意义的时代雕塑。这样的话,前代油画家和雕塑家们从题材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随着题材和图像的变化,中国油画和雕塑的面貌为之一新。其实,新中国的艺术家自觉地开始现代油画和现代雕塑精神本土化的追求,必然会在区域民族文化精神上落脚。

其实油画民族化和写意雕塑最重要的相通点是:写意哲学的渗入和自然的运用必然是中国的艺术家们擅长采取的法门。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提出 “得意忘象”;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云“意从笔先,画尽意在”。也就是说,“写”与“意”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用描绘或书写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声音。在油画民族化的过程中写是途径,意是目的,意通过写来实现的。但是这种“意”不是无规则,中国传统哲学里的“意”要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甚至是偶然得之的意外经验,才能称之为写“意”外之意。

同时,与写意相对立的写实同样在新时代有不俗的作为。“20世纪以来,‘徐蒋体系引领的写实主义绘画成为中国人物画的主流样式,即用写实的造型加上传统的笔墨来表现现实中的人物特征。”[1]中国的雕塑家在写意上与油画创作有明显的不同,中国的雕塑家更愿意在结构范式上更多地保留西方雕塑的块面和体量,同时又借取绘画当中的稳定造型来加强力量感当中的稳定性。这种“写”通过对雕塑结构和块面的写,这种写诗概括的,内在的关系把握,进而达到艺术家所需要的“意”,比如吕品昌的《中国写意》(如图),这件作品在便是把主人公放置于于具有平面构图的右下的黄金位置,后面的背景成为主人公的一部分,背景巨大的块面和体量具有烘托和稳定的作用,无疑是艺术家有意的目的。

写意语言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写意雕塑语言也需要中国“民族化”的变革,这种变革要以“写”的范式为圭臬,以区别于西方的表现性的雕塑。如果否定写意精神,则油画民族化和写意雕塑就成对原有西方现代体系的诡辩。

二、色彩范式比较与目的转向

色彩本身就具有意象美。但是中国传统笔墨并不能等同于单纯的色彩。可以有写意的笔墨,也可以有写意的色彩。或者,色彩本身就有自己独立的范式,笔墨也存在其独立的榜样。

中国传统的写意画之不同于写实,笔墨与造型的有离有合,合在笔墨贴附造型,并不太着意提炼对象的特征,而是适当疏离造型,旨在表现与画家感情和个性契合的形式美,这就要求中国当代民族化的油画既要尊重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同时要改变西方油画色彩为造型服务的目的,使得色彩具有人格的象征和表现。当代中国油画家们为了这个双重目的,提炼独属于中国的民族化范式。

中国的写意雕塑在对待写意色彩上则与油画不同。中国的现代雕塑家们更愿意把中国写意绘画的墨分五彩,用雕塑的方式结构化。即,用同一种色彩在一件雕塑上表现不同层次。这些层次有的是直接用色彩层次附着,有的是通过结构和空间堆叠,或者架构让同一种色彩出现层次上的错觉。

中国的油画家对于色彩造型来说,抓住主要的关键点与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的都可以放松。色彩而言,以色块、线之间的对比为主,并非前后关照的精雕细琢。如此,写意雕塑和中国油画民族化的作品异曲同工,随意、活跃、放松的意趣跃然而出。

另外,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也不认为写意越潦草越好,总是因为艺术家固定的品格造型和精神向往,并不愿意废形得意,这其中关于诸多的关联元素的分寸把握是艺术家们难以克服的难点之所在。

油画色彩范式的模糊与疏离之间,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拓展空间。想象力的准确描写,物象与心灵之间连接的纽带。但是,西方油画的笔触被认为充滿了情感,却不全然受偶然性的支配。

雕塑在色彩范式考量中并不突出,色彩形象只是意境的烘托,色彩在雕塑创作中转换更多的是为了体现物象的韵味。写意的雕塑性体现出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思维,油画中的民族化语言正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无障碍贯通。

三、图像范式比较与手法、媒介、风格转向

写意图像经常与手法、媒介、风格发生联系。

中国现代写意图像的多种联系不必局限于仅仅是跟传统产生联系。况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图像和符号不是封闭式的历史循环,也不是螺旋式的重叠上升,它本身就有非常开放的空间继承。较之于文人画之缘起,谈到王维“一变勾斫之法”[2],其实是一种写法,书写的勾斫之法,进而以诗入画,参禅悟道、音律宫商的变化,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反向生发。即,不是由哲学逻辑、社会文化从上而下的艺术思想演变,而仅仅是因为工具和笔法的变化而创造出的图像,本身便会引发的对诗歌的互释,随之便延伸到音律、舞蹈、雕塑、建筑等方面。中国的写意图像也因为此而成为继往开来的一大宗派。

在上个世纪,关于中国油画艺术和雕塑艺术的长时间局限在写形,而且写意总是高过写形的艺术。写意是要探究和感知物象的内部结构与内部细节,写形无异于流于外形的偏执;写意是肉眼看不到的精神细节,写形是肉眼能看到的刻板重现。

雕塑和油畫的媒介、手法、风格不必局限于西方和东方传统当中的固定技法和符号,写意雕塑和油画民族化的创作也同王维时代是一样的,具备更加开放的思想、行为方式。

但是,中国的写意雕塑偏执于范式为旨规。这种范式跟西方抽象雕塑、结构主义雕塑、现代工业雕塑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写意雕塑更着意于平面视觉对立体造型的误读。即,用平面结构来阐述所有的纵深层次的立体结构。那么,由平面结构关系构筑现代写意雕塑显然不像西方现代雕塑那么自由,即便是发散的艺术思维也因为民族化形意关系有所克制。

油画民族化和写意雕塑的图像因为内在结构的重影返照,貌似有所相似,但各自所涉及的范畴已经扩大。中国的油画民族化更注重国家精神感化和青年城市文化的图像,有意通过西方传统油画理论阐释诗意化的现代故事。至此,我们在当代油画当中看到国家的、民族的、青年的油画情节。这些情节并不完整,艺术家们多数是在述说一种情况,一个场境,一个偶然性的事件。他们并不愿意解释,却又在清晰地表达着他们的立场,而不是观点。他们对西方古典油画存在东方混沌式的阐释和偏执,误解与重构成为现代油画民族化最明显的范式。

中国油画因为上个世纪中叶民族化风潮得以发展,“写意”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代油画民族化正是从这一范畴中发展而来,随着大批油画家不遗余力的创作,我们看到了传统文人精神在油画民族化、本土化上的中国气派。

四、结论

席勒曾言:“质料应该消失在形式中,物体应该消失在意象中,现实应该消失在形象显现之中。”[3]油画和雕塑的范式比较的前提并不是探讨两者的区别,而是新文化下中国油画和中国雕塑范式与艺术立场的转向,色彩分离与创作接受目的的转向,图像范式与媒介、手法、风格等碰撞变化的新思潮转向。中国的油画民族化和写意雕塑与传统写意精神再次转向与上个世纪形式与内容的争论并无多少联系,即便是争论和否定也全然没有意义。中国油画民族化和写意雕塑已经踏入新的进程,东方的写意哲学再不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专利,其只是众多艺术思潮中因为民族化而优先转向的一个艺术方向,这个被革新的写意精神适应现代艺术思潮需要,是焕发油画新语言,转化雕塑新形式,创造现代中国艺术民族化的即成动因。

参考文献:

[1] 尚辉、纪连彬.以象征寓意的方法探索精神世界[J].艺术市场.2019(9).

[2] 董其昌.容台集[M].西冷印社出版社,2012:28.

[3] 席勒.论美[M].文化艺术出版社,1966:77.

猜你喜欢

转向范式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范式守信不负约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史上最感人的约饭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问题分析
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思路探究
二战时期日本文坛的转向文学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