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孩子”背后的因与果

2021-07-06纪峰

家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金刚情绪家长

纪峰

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后,父母肯定着急上火,想让孩子的行为问题快速消失。但行为呈现出来的,一定是由于内在系统的驱动力所导致的外在行为。

了解成长经历,剖析典型事例

金刚(化名)的父母找我,很是苦恼,说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基本束手无策。我与金刚的父母做了详细的访谈,了解到了他们的成长环境以及从小形成的一些固有模式。

金刚父亲:其父是公务员,母亲是教师,从小在父母的“放养”中成长,觉得父母对他很“宽容”,自己很被宠爱。

金刚母亲:是独生女,现在在家全职带孩子,还要照顾金刚的外公外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几乎全靠她打理,承受着比较大的家庭压力。金刚的外公比较严厉,对家人要求比较多;外婆很能隐忍,能够感觉到她也有委屈,但是从来不表达。金刚的母亲从小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长大,在经常被“要求”着做事的时候,潜意识中就容易形成“讨好”的互动模式,生活中即便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也很少表达自己的委屈,还要用“付出”来“交换”别人的关注和认可。

金刚:目前上初二,从上幼儿园开始,思维比较敏捷,各方面表现很优秀。从小学四年级时开始出现不愿上学倾向,目前厌学倾向变重,并且已有间隔性不去上学的事实发生。因沉迷手机游戏,到了不管不顾的地步,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在父母的眼中,金刚本质特别善良,关心弱势群体,但存在诸多“问题”:如没有自控力、容易发火、没有责任感、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等,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懒”和“惯的”。

妹妹:四岁多,乖巧伶俐,嘴很甜,会用情绪的方式获取关注。在爸爸妈妈的眼中,女儿非常懂事,爸爸相对陪伴玩耍较多,所以总体感觉女儿要比儿子“好得多”。

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受着原生家庭的影响,当了解了家里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后,我画出了下面这张图,让金刚父母更加清晰明白,自己的行为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推动力在影响着自己。

在图中,标明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并能够看清楚金刚出现问题的根源,那就是问题主要出在金刚父亲和母亲,因为他们都活在自己父母的模式里,根本没有给予金刚真正的、有情感的爱和支持。

追根溯源,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金刚的父亲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能够得到较多的爱护,在自己的家中,会感受到家人之间多数时间相敬如宾,经常用理性解决问题,加上自己的多年职业习惯,习惯性用自己超强的大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他在与自己儿子沟通的过程中,却少了些情感的交流,或者说他根本不善于表达情感。如果孩子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理性标准”,则皆大欢喜,如有違背,多采用“说教”的方式教育孩子。一旦“说教”无效,由于自己没有太多方法,就容易情绪爆发。

在金刚母亲从小的生活环境中,其父亲的强势让母亲和她都学会了顺从,几乎不敢反抗,逐渐形成了她的“讨好型”模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她就像当年父亲管教自己一样,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学习、成长,一旦孩子的行为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内心的恐惧感就会被激发。而女儿的乖巧与儿子的“叛逆”形成了反差,让她在与女儿相处时,享受这种亲密,所以又会增加对儿子的期待,希望儿子改变。而这种期待,又会让她对儿子的控制更多,在如此的循环中,让自己和家人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金刚从小表现出来的聪明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但是金刚的聪明并没有让父母满意,而是用更“完美”的“标准”要求他,让他产生非常大的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达不到要求”,有很大的挫败感。尤其是在学习上求全责备,让他找不到“价值感”和“成功感”,总是在父母的“挑剔”中一次次咬牙坚持。当妈妈情绪好的时候,金刚会主动去做一些事,承担起家里的责任,只是这些事容易被忽略。当这些行为被忽略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委屈的,会觉得父母只看到他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更加自我否定。

走进孩子内心,家长从改变自己开始

综合这个家庭的整体情况,我给出了以下的改善建议,让金刚父母逐步走进孩子内心,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和亲密的夫妻关系。

从了解孩子开始。青春期本来就是一个孩子身体、思维快速发育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思维的快速发展,让孩子可能都来不及认识自己。所以,父母要通过读书、学习等方式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以便更好地与孩子互动,支持他的成长。了解孩子,还要了解孩子的一些特点,比如,孩子喜欢的说话方式、他惯用的感官系统(视觉、听觉、感觉等)、他的行为模式、内在驱动方式、对价值的需求等,都需要家长去更多地了解孩子。

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我们总是想让事情快点、再快点,孩子写作业我们会嫌慢,孩子收拾东西我们会嫌慢,甚至吃饭都会嫌慢。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一步步来走,就像小时候学走路、学说话一样,用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反而效率是最高的。所以,家长需要等等孩子的慢节奏。当家长慢下来了,才会发现孩子的优秀。很多时候之所以我们总想快,是因为自己对于未来的担心和焦虑,并不是孩子真的慢。所以,在自我学习的部分,家长也需要学习如何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看见孩子的优秀。我们越批评孩子玩游戏,他对自己的自责感越重,越不能让他放下游戏,这中间的平衡感需要逐渐去调试。在生活中,去发现孩子实际做到的事,比如自己整理房间、管理时间、帮忙做家务等这些事,都是孩子可能会做的,家长需要看到孩子具体做了什么,可以告诉孩子。比如孩子主动做家务,就可以表达:“孩子,今天你帮忙扫地,妈妈特别开心。”经常看见孩子的行为,孩子心里慢慢就会有被关注到的感觉,就不会通过破坏性的行为去索取“被关注”了。

自己成长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父母最终的方向,一定走向自我成长。很多外界事物都会引发我们的情绪、反应等,其实都与自己内在系统中的一些“创伤”有关。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修复好自己的内在系统,只有如此,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外界事物时,我们才能“手动驾驶”,而不是跟着“惯性”的模式就走了。比如,学习如何成为情绪的主人、学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做个倾听者、停止对孩子说教等。

把自我成长当方法,为孩子发展赋能

金刚的父母非常“给力”,在我的建议下,迅速设定了目标及检查标准,当统一了标准后,他们用一周的时间去践行这些目标。一旦遇到困难和反复时,他们能够及时与我联系,沟通解决方案,处理自己的情绪。接下来,他们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来实现自我成长,而孩子的行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不再迷恋手机游戏,而且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并且设定了学习及人生的目标。

其实,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后,父母肯定着急上火,想让孩子的行为问题快速消失。但行为呈现出来的,一定是由于内在系统的驱动力所导致的外在行为。所以,我们要解决的是孩子内在系统的问题。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来感受孩子内在系统的修复情况。这个过程会需要一些时间,调整的快与慢,与父母做出调整的程度有关,也与身边环境有关。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小水小学教师)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金刚情绪家长
追影记
家长错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