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 闻资 讯

2021-07-03

环境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机智深海量子

火星直升机成功完成第二次飞行

美国航天局22日说,“机智”号无人直升机成功完成火星上第二次飞行,在飞行高度、时长和难度等多方面表现均超过第一次。

“机智”号团队发表声明说,“机智”号在火星表面一处名为“莱特兄弟场”的区域作第二次测试飞行,于美国东部时间22日5时33分(北京时间17时33分)起飞,飞行持续51.9 s,上升至5 m预定高度,短暂悬停后倾斜5 °,继续侧向移动2 m。地球任务控制中心大约4 h以后开始收到相关数据。

“机智”号首席领航员哈弗德·格里普说:“直升机停下来,悬停在空中,然后转向,把摄像头对准不同方向。接着,它返回试飞场中心降落。听起来简单,但是如何让直升机在火星上飞行存在许多未知数。这就是我们为何在这里——让未知变成已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与首飞仅拍摄黑白图像不同,“机智”号第二次飞行还拍摄了彩色“照片”,但传回地球的首批“照片”仍为黑白,显示它悬停在空中时落在火星表面的影子里。“机智”号团队期待第二次飞行能够发回更多“惊人图像”。

搭载“机智”号登陆火星的“毅力”号火星车拍下了“机智”号的飞行画面,背景是火星凹凸不平的土黄色砂石表面。

“机智”号首席工程师鲍勃·巴拉拉姆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收到和分析的工程遥测(数据)告诉我们,飞行符合预期,我们之前的计算机建模准确无误。我们已经完成两次火星飞行,这意味着我们还需要了解关于‘机智’号的更多情况。”

美国航天局打算在接下来一周半时间内再安排最多三次试飞,飞行难度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航天局给“机智”号安排一个月时间活动。

今年2月18日,“机智”号火星直升机搭乘“毅力”号火星车登陆火星,4月19日成功完成在火星上的首次飞行,这是人造航空器首次在另一颗行星上受控飞行。“机智”号首飞持续约40 s,在垂直上升3 m后,执行了悬停、下降和着陆等所有设定动作。

“机智”号重约1.8 kg,有4片旋翼,由太阳能电池板为锂电池充电。为能在稀薄的火星大气层中飞行,它的旋翼转速达每分钟约2400转,约为普通直升机的5倍。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二号02星

3月31日6时45分,长征四号丙遥三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高分十二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此次发射任务,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高分十二号02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 t(轨道高度700 km)。

本次发射是长征四号乙系列运载火箭第73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64次发射。

来源:人民网

深海科研设备首次海试成功为深海探测打造新格局

近期,我国深海研究设备又有新成果出现。由中科院先导专项研制的深海高性能传感探测设备2021年度首次海试任务圆满完成。本次海试共有17台次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洋探测设备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进入深海采集数据。

该17台次设备包括深海甲烷/二氧化碳光谱分析仪、我国首套深海MEMS气相色谱、我国首套深海核辐射探测仪(CZT/晶体型伽马谱仪)、深海底部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实验系统和原位微生物过滤系统。在下潜后原位获取了溶解甲烷/二氧化碳浓度、近20种低分子量碳氢气体组分、γ放射性核素等重要数据,同时还开展了甲烷氧化速率原位同位素示踪实验。

我国十分重视海洋探测设备以及载人潜水器等仪器搭载平台的研发与技术突破。目前,在深海探测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奋斗者”号创造了10 909 m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具备在“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次深海高性能传感探测设备海试成功,将为我国的深海探测再添利器,帮助我国更深入地探索深海,推进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

来源:仪表网

创造历史!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首次在地外行星制氧

美国航天局在声明中说,制氧任务由“毅力”号携带的“火星氧气就地资源利用实验(MOXIE)”设备完成。它于登陆火星后第60个“火星日”(美国东部时间4月20日)首次运行,成功将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氧原子分离出来,制成大约5 g氧气,相当于一名宇航员正常活动10 min左右所需要呼吸的氧气量。制氧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被排放到火星大气中。

美国航天局空间技术任务局负责人吉姆·路透说:“这是在火星上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关键第一步。”

依据美国航天局说法,火星大气中约96 %为二氧化碳。MOXIE仅为小型试验设备,有望推动研制出更大、更高效的氧气生成器,不仅有助于解决未来宇航员在火星上的供氧问题,还能为人类从火星返回地球使用的火箭提供氧气燃料。

MOXIE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大致呈长方体,外表为金色,大小相当于汽车电池,位于火星车内部右前方。由于制氧过程需要800 ℃左右高温,MOXIE由耐热材料制成,包括经3D打印、可加热或冷却流经气体的镍合金部件以及有助保温的轻质气凝胶。它外部有一层薄薄的金质涂层,可以防止向外辐射热量,避免对“毅力”号其余部件造成损害。

声明说,这台设备有望在一个火星年(相当于地球上将近两年时间)再实施至少9次制氧活动。它的设计产能为每小时制造最多10 g氧气。

法新社援引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迈克尔·赫克特的话报道,这台设备如果改造到1 t重,可制成大约25 t氧气,供火箭从火星上起飞。美国航天局网站介绍,未来如果4名宇航员在火星上工作和生活一年,可能需要1 t氧气。

“毅力”号火星车去年7月30日发射升空,今年2月18日登陆火星。它的任务包括寻找火星远古时期可能存在过的生命迹象,探索火星地质和气候特征,为未来人类探索和登陆火星探路。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

研制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机,是量子计算领域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QUANTA团队联合军事科学院、中山大学等国内外单位,研发成功新型可编程硅基光量子计算芯片,可实现多种图论问题的量子算法求解,有望未来在大数据处理等领域获得应用。北京时间2月27日,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了这一重要成果。

量子比特数目少、有效量子操作深度浅,是现阶段量子技术水平存在的制约性问题。在这种受限条件下,如何最大化利用量子资源、设计可编程运行有实用前景量子算法的量子装置,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挑战。

据介绍,量子漫步是一种量子物理世界的独特数学模型,也是一类重要的量子计算模型,是许多量子算法的重要内核。该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提出可动态编程实现多粒子量子漫步的光量子芯片结构,能够对量子漫步演化时间、哈密顿量、粒子全同性、粒子交换特性等要素进行完全调控,实现不同参数的量子漫步过程,从而支持运行一系列基于量子漫步模型的量子算法。基于所提结构,科研人员采用硅基集成光学技术,设计实现了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芯片上集成了纠缠光子源、可配置光学网络等,通过电学调控片上元件实现对光量子态的操控,从而实现量子信息的编码和量子算法的映射,具有高集成度、高稳定性、高精确度等优势。通过对所研制光量子计算芯片的编程运行,演示了顶点搜索、图同构等图论问题量子算法的求解。未来,随着芯片规模和光子数目的增加,芯片可支持实现的图问题规模将快速增长。

来源:科技日报

行业最高发光效率的量子点 LED 器件研制成功

4 月 21 日国星光电宣布,他们联合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建立的广东省半导体微显示企业重点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CS Nano》。该成果最终成功突破了量子点 LED 器件的发光效率瓶颈,刷新了同类器件最高发光效率行业纪录,有望加快该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量子点色转换技术是 Mini/Micro LED、OLED 以及LCD 宽色域显示的共性关键技术,在超清显示、虚拟显示等新兴领域极具应用潜力。目前常用的硒化镉、钙钛矿等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效率已超过 85 %,高于传统稀土荧光粉材料,然而封装制成 LED 器件的发光效率普遍在50~130 lm/W(理论效率>200 lm/W),这一矛盾已困扰学界与行业多年。因此, 国星光电提出直方通孔复合量子点色转换结构及其强化出光机制,利用湿法机械搅拌把量子点高效组装于粒径匹配的直方通孔结构,通孔结构被低折射率硅树脂填充,所形成折射率差异可抑制荧光光子在通孔内部硅树脂基材的传播,显著减少重吸收损耗。得益于此,他们最终成功突破了量子点 LED 器件的发光效率瓶颈,获得超过 200 lm/W 的同类器件最高发光效率行业纪录。

来源:IT之家

工信部:牢牢把握5G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车联网部署应用

4月1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车联网工作进展情况。会议认为,车联网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发展车联网能够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对促进交通安全、提升出行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一年来,专委会对车联网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攻坚克难,在政策引导、标准协同、技术创新、应用示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会议审议通过了专委会近期重点工作及部门任务分工。会议强调,今后一段时期是车联网加快部署应用的关键期,“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发展车联网。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作为、务实合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历史机遇,结合5G部署夯实发展优势。牢牢把握5G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推动车联网加快发展。要深化协同创新,系统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强对重点环节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发挥推进组、产业联盟等的纽带作用,从整体上增强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构建良好的国际生态。要形成更大合力,加快车联网部署应用。坚持“条块结合”,在“条”上抓好京沪高速公路车联网改造等重点项目实施,在“块”上推动重点地区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将车联网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等工作充分结合,切实改善群众日常出行品质。要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建立车联网数字身份认证机制,推进车联网跨行业跨地区互联互通和安全通信,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从源头上提升产品和服务安全水平,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浪科技

工业互联网快速成长 产业发展再迎政策利好

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利好政策。4月9日从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成立大会上获悉,当前我国“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100家。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加快出台两化融合“十四五”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面向原材料、消费品、安全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培育一批平台和解决方案,加快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

2017年以来,工信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方面,累计支持225个相关项目,带动社会资本近260亿元。目前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超过7 000万台套,工业APP数量超过59万个,平台赋能效应进一步显现。

下一步,更多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利好举措将进一步释放。从会上获悉,相关部门将加快出台两化融合“十四五”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面向原材料、消费品、安全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培育和推广一批平台和解决方案,推进工业企业和工业设备上云,培育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和新业态。

值得关注的是,工信部还将发力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平台,培育工业APP和微服务的资源池,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平台体系。当天,由工信部信发司指导,7家部属事业单位和170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正式成立,将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等方面的壁垒,通过行业和区域应用,加速平台体系化标准化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机智深海量子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机智闯关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机智的斑马线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机智的警察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机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