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入夏季,高血压患者需调整降压策略――访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脑血管研究所高血压研究室负责人符德玉教授

2021-07-03马源璟

家庭医药 2021年13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电解质教授

□特约记者 马源璟

血压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温度高、出汗多,加上体内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减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但又因夏季气温高,部分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致使夜间血压升高,又会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所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脑血管研究所高血压研究室负责人、心内科主任医师符德玉教授提醒:高血压患者在入夏后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降压策略,以免血压控制不佳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遵医嘱进行药量的调整

符德玉教授指出,进入夏季后,高血压患者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血压如果没降或控制不佳就不能减药。

夏天温度高了,血管扩张,血压的确会降下来一些,所以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夏季用药量是需要减少的。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本身血压就控制得并不好,或者并没有随着季节变化发生血压下降的情况,此时如果盲目停药或者减药,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带来意外风险。另外,酷热也往往会使不少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心烦意躁,致夜间血压升高,如果贸然减药或停药,也可能增大中风、心肌梗死等风险。

所以,患者在考虑是否减药还是维持药量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是否发生了进一步的下降。因此符德玉教授建议,在气温升高时高血压患者要及时对血压做监测,如果发现确实比天冷的时候有所下降并达标,那就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减小药量,以防发生低血压。

那么,如何监测血压最有效呢?医学研究认为,监测清晨服药前血压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一天24小时血压不断波动,6∶00~10∶00是血压最高时段,所以控制清晨血压是控制全天血压的关键。而且,清晨是降压药作用最薄弱的环节,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最高的时段。因此,符德玉教授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每天6∶00~10∶00或者起床1小时内、服药前测量血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长效、能平稳控制血压的降压药物,如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第二,注意电解质变化。

有一些降压药含有利尿剂成分,可能对体内电解质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到了夏天时,人体会大量出汗,造成电解质的流失。此时,如果再用含有利尿剂的降压药就一定要注意观察机体电解质水平,谨防双重影响下的电解质紊乱。符德玉教授提醒,服用含有利尿剂成分的降压药的患者在夏季要将监测电解质的周期缩短一些;另外,由于利尿剂主要会造成钾的流失过多,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夏季要适当多补充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汁等;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疲劳感,甚至腹胀,需要高度警惕低钾血症的可能。

专家简介

符德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岳阳医院心脑血管研究所高血压研究室负责人,高血压重点专病专科学术带头人。临床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并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及参与课题研究12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

第三,中药调整仍需要辨证施治。

对于一直使用中医中药来治疗高血压,或是中西药结合来治疗高血压的患者,也需要根据本身的血压情况做一些调整。一般而言,由于夏天温度高,出汗多,较容易伤阴津,所以可在中药里增加一些养阴的药物;而长夏湿气比较重,就可以增加一些利湿的药物,比如玉米须,30~60克/天,煮水喝,可以去湿气,对降血压、降血糖也都有不错的效果。

饮食、起居、情绪都要注意

符德玉教授强调,高血压患者的夏季控压策略,不仅只体现在药物调整方面,还应在饮食、情绪等多方面下功夫。

饮食方面:水分补足

夏天出汗较多,势必会造成血液浓缩,所以对心脑血管患者而言,尤其要注意预防血栓形成,因此,只要是没有心衰,就建议适量多喝水。也要经常食用含电解质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苹果、猕猴桃、西红柿、西葫芦、芹菜、蘑菇等。

另外,高血压患者在夏季里还要特别关注便秘与腹泻等肠道问题。这是因为,便秘时如果用力排便,就会导致胸腔和腹腔内压力增加,使较多的血液充盈到不能收缩的颅腔内,导致颅内血管压力急剧增高,发生血管破裂,形成脑出血;而腹泻则会导致机体电解质紊乱,不利于血压控制。故夏季在多食果蔬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洁净与节制,少吃冷饮等。

起居方面:空调温度别太低

夏天使用空调确实能让我们格外凉爽,但符德玉教授提醒大家,在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调太低,至少应在25℃以上;对于老年人以及心脑血管病患者(包括高血压患者)而言,空调温度宜设置在27℃左右。这是因为,心脑血管病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就不好,调节能力差,如果室内室外温差过大,患者可能无法适应,反而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同理,心脑血管病患者及老年人夏天也不宜洗冷水澡。

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高温天气容易让人心烦意乱,也容易让人发脾气,这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是相当不利的。因为烦躁和发脾气都可能引起血压的波动和升高。因此符德玉教授特别提醒,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做好情绪管理很重要,要学会放松自己,越是天热越应注意精神乐观、修身养性,保持心态平和。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养花、养鱼、养鸟,以怡情养性,以助稳定血压。

另外,夏天娱乐一定要有所节制,尤其要避开一些不良的娱乐方式,比如通宵打麻将、熬夜玩游戏等,这些活动可能造成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同时,这些活动多需要久坐,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从各方面考虑都不利健康。

运动:傍晚凉爽时进行

即便气温很高,高血压患者仍不宜绝对静养。在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前提下,高血压患者长期坚持适量运动是有好处的,可减肥、调脂,尤其适用于高甘油三脂者以及舒张压升高者。所以,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傍晚凉爽的时候做些令人放松的运动,运动应遵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原则。

当然,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如果在安静状态时,血压未能很好控制或超过180/110mmHg,请暂时停止运动。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电解质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刘排教授简介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Li2S-P2S5及Li2S-SiS2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固体电解质Li1.3 Al0.3 Ti1.7(PO4)3烧结片的制备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