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农业气象学》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1-07-01朱建佳刘耀亮李育华

绿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气象学思政教学内容

朱建佳,刘耀亮,张 锐,汪 洋,李育华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园艺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1 引言

《农业气象学》是涉农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系统论述了各个气象要素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作用,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的基础[1,2]。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如教学内容与学时不匹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考核方式有待创新、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够、“课程思政”元素亟待挖掘等主要问题[3,4]。针对这些问题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于“任务驱动法[5]”和“课程思政[6]”两大创新思路,分别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提高相应的教学创新举措;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对教学改革创新效果进行评价。对专业课教学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适合推广应用。

2 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2.1 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

该课程面向多个涉农专业学生开设,所用教材是针对全国非气象领域涉农专业所编撰。教材中涵盖的内容较多,涉及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7]。然而农学、园艺、园林、设施农业与工程等不同专业关注粮食生产、果树蔬菜种植、园林设计等农业的不同领域,如果不分专业进行讲授,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2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公平关注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以知识教学为主,强调学习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形式较为封闭。课堂上积极举手响应或提出问题的往往只是少数几个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则是被动听课,容易走神,甚至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进度。

2.3 课件中教学内容的展示形式较为单一

传统教学课件多为4∶3比例,每页内容只能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布局,画面容量较好,且不符合人类审美习惯。课件布局形式多为知识点的文字配图,展示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

2.4 课程考核方式有待创新

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提交课程论文、课堂上PPT汇报等形式。试卷内容偏理论化和书本化,部分课程论文抄袭严重,而课堂上PPT汇报只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上形式均不能很好的评价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2.5 “课程思政”元素亟待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其价值引领功能。农业气象学着重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目前该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还远远不够[8]。

3 教学改革创新具体内容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适用于应用型培养目标下《农业气象学》的教学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首先,要转变思想,课堂教学应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此为改革出发点,逐渐恢复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注重方法和技巧,按照学习效果金字塔,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利用任务驱动,多主动学习(教授他人、实践、讨论),少被动学习(视听、阅读、听讲);第三,努力推进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学改革创新具体内容如下。

3.1 优化教学内容,不同专业分类引导

针对教学内容多、教材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适当取舍,提高有效教学率。教学和吃饭一样,也要八分饱,在有限时间里,将最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坚持“学生学着有用”的原则,在查找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更新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利用任务驱动法,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分类引导,使学生主动寻找贴合自己专业的答案。

3.2 线上线下结合,推动混合教学模式

在当前环境的推动下,加速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多老师也从中发现了新大陆,将各种互动手段应用自如,学生配合参与乐在其中,师生关系更加融洽。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平台,遵循“碎、动、减”的教学设计原则,将100 min的课程按照知识点拆分为4~5个20~30 min的小节,每个小节穿插问答、习题、讨论等丰富的互动手段,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3 优化课件设计,教学内容多元呈现

重新制作了宽屏PPT,适当穿插视频和漫画。宽屏PPT更符合人类视觉审美,画面感觉舒服、大气、冲击力强。和标准PPT相比,宽屏PPT每页画面可以左右布局,能显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适当选用视频和漫画等,丰富PPT中教学内容的展示形式,增强课程趣味性。

3.4 增加平时成绩,创新期末考核方式

增加平时成绩比例,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讨论、习题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充分利用雨课堂强大的互动功能,在课堂上发送习题,实时统计答案并进行讲解;课下通过发送试卷的形式布置作业,一对一完成批改和辅导。创新期末考核,改变传统的卷式、课程论文等方式,通过雨课堂布置了开放性试题:选读一篇气候变化与专业相关文献,谈一谈你对气候变化的看法,以及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3.5 关注时事热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根据课程特点,着重从生态文明、绿水青山、爱国情怀、传统文化等方面寻找契合点,充分挖掘和提炼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意识。或者在课堂最后5 min时间里,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小故事。“最好的礼物”,教会大家接纳生命中的不完美,做最勇敢的自己;“卫星眼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卫星的视角,诉说了全球人类面对挑战时的同舟共济、团结抗疫。

4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效果评价

在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林院校承担着为农村和农业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在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专业技能培养和立德树人两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9,10]。通过理论课与实践环节相结合,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针对《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改革效果,对参与教学的43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85%的同学表示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课程思政。80%以上同学认为提升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促进了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关注、对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有帮助、有助于启发思维、并且对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同学反馈印象最深的课程是介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全球变暖等,最喜欢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然而,在课程改革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14%的同学完全不了解课程思政,9%的同学认为思政化授课影响课程质量,32%的同学认为老师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化内容有些刻意(表1)。

表1 《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调研结果

5 结语

课程思政改革对于学生价值观、人际沟通、启发思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与任务驱动、线上平台、视频漫画等方法相结合,传递知识的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效果较好。但是由于思政元素融入刻意等问题,对课程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后教学以及推广应用中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①继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学习和探究如何自然融入专业课程;②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应用;③重视教学反思的作用,做好每个课后小结和期末的课程总结,写好教学日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经验在反思中积累,能力在反思中提升。

猜你喜欢

气象学思政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问天人——记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试论中国生态气象灾害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高校气象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