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木嫁接砧穗平衡理论及其应用*

2021-06-29程瑞春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山桃芽接红松

程瑞春

(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

嫁接是林木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嫁接能够保持和发展优良种性,实现早期丰产,改变树形,提高抗性,高接换头、变劣为优,挽救垂危大树,快速育苗[1],改善授粉条件,嫁接育种[2],还能够调整苗木树种组成[3],扩大栽培范围,提高引种效率。为了保证嫁接成活,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砧木和接穗间有亲和力,砧木和接穗富有生活力,合适的嫁接时期,适宜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嫁接技术等[1]。

在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林木嫁接体成活、自然越冬、形成预期冠形是确定露地栽培可行性标准。然而,即使是具有高亲和力的砧穗组合,嫁接失败的情况也会经常出现,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嫁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2014年以来,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其所属的位于红山区的铁南基地开展了园林绿化树种嫁接育苗试验。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林木砧穗平衡理论及砧穗失衡三角分析法。

1 林木嫁接试验概况

1.1 试验区气候特征

赤峰市红山区处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少雪,多西北风,夏季雨量集中,多西南风,年均气温6.7 ℃,年平均降水量370 mm,无霜期135~145 d,年日照3 000 h[4]。

1.2 嫁接技术

硬枝嫁接安排在春季,半嫩枝嫁接安排在夏季或秋季。对阔叶树,枝接采用斜切接[5]、劈接或插皮接[1,6],芽接采用嵌芽接[1,6];对针叶树,采用斜切接[5]、劈接、插皮接[1,6]或双形成层贴接[1]。乡土树种或从北方引进树种接口高度5 cm以上,南方引进树种接口高度40 cm以上。浇水、除草、除萌、剪砧、解绑等措施,参照常规嫁接育苗[5,7-11]进行。

1.3 栽培表现

2014年以来,在松科(Pinaceae)、榆科(Ulmaceae)、杨柳科(Salicaceae)、蔷薇科(Rosaceae)、木犀科(Oleaceae)等5科23种(含变种、变型)林木中,开展了18种砧穗组合的育苗试验,发现西部沙樱/山桃(Prunus pumilavar.besseyi/Amygdalus davidiana)[7]、圆叶小叶杨/小钻杨(Populus simoniivar.rotundifolia/Populus×xiaozhuanica)[8]、辽东丁香/暴马丁香(Syringa villosasubsp.wolfii/Syringa reticulata)[9]、长梗扁桃/山桃(Amygdalus pedunculata/Amygdalus davidiana)、西伯利亚红松/油松(Pinus sibirica/Pinus tabuliformis)、北美短叶松/油松(Pinus banksiana/Pinus tabuliformis)、红叶重瓣榆叶梅/山桃(Amygdalus trilobaf.multiplex/Amygdalus davidiana)等12种砧穗组合表现良好、具有应用价值;大叶垂榆/榆树(Ulmus laevis‘Pendula’/Ulmus pumila)[10]、日本海棠/海棠果(Chaenomeles japonica/Malus prunifolia)[11]、粉花重瓣麦李/山桃(Cerasus glandulosaf.sinensis/Amygdalus davidiana)等3种砧穗组合嫁接受接口高度影响较大;日本樱花/山桃(Cerasus×yedoensis/Amygdalus davidiana)、稠李/山桃(Padus avium/Amygdalus davidiana)、银中杨/小钻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Populus×xiaozhuanica)等3种砧穗组合嫁接不亲和或后期不亲和。见表1。

表1 不同砧穗组合嫁接体常用嫁接方法及栽培表现

以山桃为砧木嫁接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f.atropurpurea)、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以海棠果为砧木嫁接紫叶海棠(Malussp.),以稠李为砧木嫁接紫叶稠李(Padus virginiana‘Canada Red’),以榆树为砧木嫁接垂榆(Ulmus pumilavar.pendula)、金叶榆(Ulmus pumila‘Jinye’)、金叶垂榆(Ulmus pumilavar.pendula‘Jinye’),这些绿化苗木已经在赤峰市城区得到应用。

2 主要经验

2.1 选择适宜的嫁接高度

引进树种适宜嫁接高度因原产地不同而不同。原产于南方的树种向北方引种时,需要提高接口高度,使接穗能够安全越冬;将北方树种向南方引种或嫁接乡土树种时,对接口高度要求不严格。对起源于暖温带树种,如紫叶李、紫叶矮樱、西部沙樱、日本海棠,应提高接口高度;对起源于中温带、寒温带的树种,如西伯利亚红松、红松、北美短叶松,对嫁接高度要求不严格。

引进树种嫁接高度还应适应市场需要。本实验以赤峰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化为目标市场,进行了特种苗木类型嫁接,嫁接高度为:垂枝型大于180 cm,如大叶垂榆、垂榆;直立型大于40 cm,用于培育树状花木或果树;耐寒性差的品种,如日本海棠,接口高度大于60 cm;耐寒性较差的品种,如西部沙樱、粉花重瓣麦李,接口高度大于40 cm。

2.2 按照砧穗组合的水分习性进行抚育管理

不同砧穗组合水分生态习性不同,抚育管理方式亦不同,接穗比砧木越耐旱,砧穗水分越容易达到平衡,除蘖管理越粗放。接穗不如砧木耐旱的,需要适当灌溉、及时除蘖。将原产于湿润区或半湿润地区的树种向半干旱区引种时,如红松、西伯利亚红松,需要增加灌溉次数;在半干旱区内引种时,如长梗扁桃,可以不增加灌溉次数。

2.3 嫁接苗常见死亡原因

嫁接苗常见死亡原因有冬害、病虫害和管理不善等。冬害包括因冻害、日灼和真菌感染等综合作用导致的苗木越冬伤害。接口偏低、抗寒性差的品种,遇到秋涝、严冬,常因冻害而死亡,或于冻害处发生病虫害,进而逐渐死亡。主干伤口被木腐菌、腐烂病侵染,根茎部被腐烂病侵染,根部被癌肿病侵染,砧木主干被蛀干害虫寄生,枝叶部发生蚜虫或木虱后诱发煤污病等,均容易导致嫁接体死亡。管理粗放的苗圃常出现解绑不及时、嫁接初期刮碰接穗或人为破坏导致苗木死亡的情况。

3 砧穗平衡理论及应用

3.1 砧穗平衡理论

通过多年试验分析表明,砧本和接穗的平衡,是嫁接成功的关键所在。砧穗平衡是指通过综合管理措施保证嫁接体砧木和接穗水分和营养平衡,从而使砧木和接穗平衡生长,冠形均匀,树干饱满,达到预期经营目标。在砧木和接穗亲和力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包括营养、水分在内的砧穗平衡是嫁接体成活的内在原因。对于砧木,营养失调往往是导致嫁接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接穗,水分失调往往是导致嫁接失败的主要原因。

3.2 嫁接管理

嫁接时,要根据砧木生长发育规律确定砧木修剪方法,以维持砧穗营养平衡。对处于营养旺盛生长阶段的砧木,特别是阔叶树幼苗幼树,应“除蘖勿尽”,如果将树冠重剪,叶片全部抹掉,切断砧木的营养来源,嫁接后至接穗萌芽前,砧木就会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嫁接体容易被“饿死”。

嫁接时,要根据接穗发育状况、水生态习性,保证砧穗水分平衡。同一砧木嫁接水分生态习性不同的树种,维持砧穗水分平衡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半干旱区,以中生树种嫁接旱生树种比嫁接湿生树种容易实现水分平衡,因此,接穗越抗旱,越容易实现水分平衡。阔叶树种接穗若存储时温度较高,接芽萌发,或采用半嫩枝嫁接,保留叶片过多,或常绿针叶树嫁接时留顶过长或保留针叶过多,容易导致水分失衡,接穗容易“旱死”,常表现出“日灼”特征。

在嫁接成活关键期,要防止出现砧木或接穗上发生病虫害导致砧穗营养失衡,进而导致苗木死亡的情况。

3.3 嫁接实用技术

3.3.1 斜切接法

斜切接法是对干形要求不高的园林树木、果树或经济林木的一种新的嫁接方法,该方法对接穗的干形控制介于芽接法和劈接法之间。当砧木接穗二者粗度接近一致或砧木比接穗稍粗时,能够保证砧穗形成层两两对齐,斜切接接口愈合迅速,砧穗生长均衡,不需要绑缚支柱。

斜切接法主要操作过程为:采用斜切接法嫁接林木果树时,在砧木光滑无侧枝一侧预留的斜切口上方2~5 mm 处斜向下剪砧定干,自切口斜向下切入,阔叶树不宜越过髓心,针叶树宜达到髓心;接穗根据砧木接口处粗度和切入深度选配接穗;阔叶树接穗削成一大一小两个斜面,大斜面过髓心,小斜面不过髓心,大小斜面相交于小斜面一侧;针叶树接穗两个斜面大小相等,两斜面相交于髓心;接穗插入切口后,要保证砧木接穗伤口半椭圆弧状形成层两两对接;用塑料膜绑扎以起到固定、增温、保湿和防雨的作用。

斜切接法适用大部分阔叶林木果树嫁接,也适用于部分针叶树嫁接。例如以油松为砧木,斜切接红松、西伯利亚红松的嫁接效果良好。

3.3.2 嵌芽接

在半干旱区,应用嵌芽接取代T字型芽接。T字型芽接法嫁接速度比嵌芽接法快,但保存率低。T字型芽接法接芽成活后生长停止,而砧木继续生长,在接口处形成凹陷,在接芽处横切面形成层呈马蹄形,越冬后苗木长势弱,不耐寒树种的接芽容易被冻死;嵌芽接接口迅速愈合,接芽芽片与砧木韧皮部上下贯通,均匀加粗,接芽继续膨大,接芽越冬抗逆性提高,翌年接穗枝条生长量大,苗木耐粗放管理。

夏季嵌芽接可采用二次绑缚法,即:第一次绑缚时,将接芽外露,使接芽膨大,在接口愈合后,接芽萌动前,第二次绑缚,将接芽完全封闭;翌春接芽解绑、剪砧、漆封伤口、划断绑扣后,使接芽萌发。秋季嵌芽接时,直接将芽片完全封闭,翌春剪砧、漆封伤口、划断绑扣后,使接芽萌发。

3.3.3 砧穗平衡修剪法

砧穗平衡修剪法是指通过修剪实现砧穗平衡,通过修剪维持砧穗营养平衡、水分平衡、生长均衡。对于砧木,嫁接前需要适当修剪,接芽萌发后,需要控制萌蘖。砧木尚未发芽或刚发芽时嫁接,需要将砧木枝杈全部疏除,做到“除蘖务尽”;叶片部分或全部展开时,需要在尽量靠近接口处保留少量展开的叶片,将其余枝杈、嫩枝疏除,做到“除蘖勿尽”,待接芽叶片展开后,再除去萌蘖。嫁接后至7月初,通过掐尖保留砧木上部1~2个萌条上的成熟叶片,有助于砧木快速增粗。采用高接换头的红松或西伯利亚红松异砧果林,适当保留靠近接口下方砧木轮生枝,有利于砧木营养生长。

对于接穗,在营养生长阶段和结果初期应“疏果促冠”,如以海棠果为砧木嫁接的日本海棠和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为砧木嫁接的红松或西伯利亚红松。

对于多年生林木果树高接换头,应“去留结合”。同一株林木上,不但要对已嫁接的枝条在接穗叶片完全展开之前“除蘖勿尽”,而且要保留部分枝条,以起到“辅养枝”的作用,这样既能防止一次性大量疏除枝条导致根系营养供给不足的问题出现,又能减轻偶发性害虫对嫁接体尤其是对接穗的直接危害。

3.4 砧穗失衡三角分析法

3.4.1 嫁接三角

砧木、接穗和包括病虫害在内的生物因子构成嫁接三角。为了保证嫁接体成活,既要满足砧木和接穗有强亲和力、富有生活力,适时嫁接、技术熟练等条件,又要排除病虫害、草害、兽害和人为干扰。病虫害是导致砧穗失衡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三角分析法。

3.4.2 病害三角

运用病害三角从砧木、接穗或接口处查找病因。试验发现,砧木干部或根部常见病害有:栽植在黏壤土或黏土地上的山桃易患根癌病(Agrobacterium tumefactions);以少先队杨(Populussp.)为砧木,5 月下旬嫁接圆叶小叶杨,主干高接换头,砧木地茎处易患杨树腐烂病(Valsa sordida,Cytospora chrysosperm);砧木主干机械损伤处寄生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接口处常见病害有:部分树种嫁接因选时不当、方法不当或操作不当,导致砧木伤流、流胶、流脂或积累次生代谢物质,阻碍伤口愈合。如8 月中旬,以山桃为砧木,采用芽接法,嫁接粉花重瓣麦李或红叶重瓣榆叶梅,在1年生嫁接苗中均有因接口间存在颗粒物(桃胶)而导致接口未愈合的“假活苗”,T 字型芽接较嵌芽接发病率高。有的树种接穗携带病素导致易感病毒的砧木发病。

3.4.3 虫害三角

运用虫害三角从砧木或接穗上查找虫源或为害状。蛀干或枝梢害虫影响美观,易导致风折,如白杨透翅蛾(Parathrene tabaniformis)易危害圆叶小叶杨嫁接苗,常在主干上留下伤口或形成肿胀,从而使嫁接苗丧失培育价值。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在地下越夏越冬,有草履蚧危害的砧木,春季枝接易导致嫁接失败。如2015年5月,以4月初移植的稠李嫁接紫叶稠李试验中,曾发现1 个苗床发生草履蚧危害,导致嫁接苗全部死亡。蚜虫或木虱危害树冠(接穗)后容易诱发煤污病,苗木难以越冬。

4 小结

4.1 通过嫁接试验确定新砧穗组合应用的可行性

根据18组砧穗组合实验结果表明:用山桃嫁接西部沙樱、长梗扁桃,用小钻杨嫁接圆叶小叶杨,用暴马丁香嫁接辽东丁香,嫁接体均表 现优良,能够满足生产需要。部分树种,如西部沙樱在露地栽培、春夏秋三季主干高接时,嫁接体能够自然越冬。

4.2 砧穗平衡理论和砧穗失衡三角分析法为嫁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对于有亲和力的砧穗组合,砧穗平衡理论可用于解决嫁接管理问题,三角分析法可用于查找砧穗失衡的具体原因。根据砧穗平衡理论完善的斜切接、嵌芽接和砧穗平衡修剪法等3 项实用技术,在大部分阔叶树种上应用效果良好;斜切接和砧穗平衡修剪法在红松、西伯利亚红松嫁接上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山桃芽接红松
山桃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巴迪可降解膜和芽接质量对橡胶树嫁接苗成活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山桃手链
橡胶树小苗芽接不同叶蓬的芽片质量和芽接效果比较分析
贵州桑树冬季芽接技术
关于红松育苗造林技术的探讨
桃树春季芽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打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