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甲子,只为当好“地球摄影师”

2021-06-28王晓丹赵雯张博伦谌启航吴媛

党员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测绘摄影数字化

王晓丹 赵雯 张博伦 谌启航 吴媛

“2020年,测绘界有两件大事发生:一个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一个是以史上最好的精度完成了珠峰高程测量,首次引入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提起自己深耕了60多年的测绘遥感领域,84岁高龄的张祖勋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他说,摄影测量就是像摄影师一样,从空中给大地做“普查”。

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怀着科研报国的满腔热血,淡泊名利,推动了中国数字化影像测绘技术从零起步,走向国际领先。

差距催人奋进 立志为国争先

1937年6月,张祖勋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月后,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同无数在战火硝烟中颠沛流离的中国人一样,张祖勋一家人坐船逃难到了上海,之后又辗转到了苏州。

幼时的经历,在张祖勋心里刻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烙印。在武汉测绘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后,追求进步的他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76年,张祖勋被派往瑞士最先进的航测仪器厂学习。

“我们去瑞士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当时,张祖勋和同事泡糖水招待客人,被使馆工作人员私下提醒:“在这里,没有人用糖水待客,他们用的是啤酒。”

巨大的中外差距不只存在于经济生活中。张祖勋至今还记得瑞士技术人员对他说:“你们中国人连我们仪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也造不出!”

“瑞士的半年,帮我从外部了解了国情,这是最好的政治课。”张祖勋下定决心,要让中国的测绘遥感技术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

十四年磨一剑 力捍知識产权

1978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提出了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的观点。当时国内外都认为胶片是影像的最佳载体,大部分人觉得全数字化不可能实现。

作为王之卓的得力助手,张祖勋克服理论空白,从零开始。

缺资金、设备简陋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重难题。张祖勋回忆,当时没有屏幕显示器,计算机只有64K内存,而一张影像的数据量就有120M,扫描完一张4cm×4cm的胶片要用1个多小时。

“王之卓先生曾对我说过,人不怕慢,就怕停。”像蜗牛一样,张祖勋开始一步一步向前“爬”。

经历了14年的艰辛探索,张祖勋和同事一起推出了中国首个全数字化自动测图设备,填补了国内科技领域空白。1993年,该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

1994年,张祖勋首次推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版本VirtuoZo,更让中国的科研成果走出了国门。

“当时中国实力不足,澳大利亚的公司想要VirtuoZo的独家销售权。我说,中国区域我们自己销售,香港、台湾也是中国的!”经历了漫长的谈判,在张祖勋的坚持下,该软件知识产权归中方,并保留中方在亚洲地区(中东地区除外)的销售权。

目前,VirtuoZo已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的测绘、国内外文物三维重建等测绘生产与工程领域,产生经济效益逾亿元。

科研永无止境 这是最好时代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这是科学家最好的时代。”张祖勋说,从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将科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前,国家加大了投入,更需要科研人员拿出好的成果,以科技报国。”

如今,年逾八旬的张祖勋又带着学生,开始了新的主攻方向——全球公众地理信息系统和贴近摄影测量。

他说:“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依靠技术优势,科研探索无止境。执着,但不固执,只有执着,但又敢于否定(包括否定自己),才能不断创新!”

【链接】

遥感学科是建立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也是现代前沿科学之一。武汉大学的遥感学科是湖北省遥感学科最重要的研究基地,它源于1956年建立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经过以王之卓、李德仁、张祖勋、龚健雅等院士为代表的几代人的努力,武汉大学遥感学科实力雄厚,已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一;重大科研成果丰厚,近5年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在高分专项工程、三峡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测绘摄影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数字化制胜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