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新闻事业从这里走来

2021-06-28唐燕王卫明

法治新闻传播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

■唐燕 王卫明

■唐燕 王卫明

瑞金,地处江西省东南边,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之称。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中央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

3.1.4 热处理 在标准检测方法中,柴油的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经过热处理的柴油内部的石蜡组分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凝点检测的变化,所以本文对此影响因素进行了单独考察。根据GB/T 510-1983柴油凝点检测方法可知,对于油样的处理一般先经过50℃水浴预热后再冷却至室温35℃,然后再对油样进行制冷降温。因此,本文对于热处理影响因素的考察主要以50和35℃作为试验的初始温度进行,以此对比不同初始温度条件下的电容变化以及凝点检测差值。图4为不同初始温度条件下的“温度-电容”曲线。

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红色中华通讯社应运而生。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新闻通讯机构,是新华社的前身。1931年11月7日晚上,红中社发出了第一条新闻电讯,报道了一苏大会胜利召开的消息。红色电波冲破敌人的“铜墙铁壁”,传向全中国、传到全世界。

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为老人提供的服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物质服务和精神服务,其中物质服务包括日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精神服务分为心理健康咨询、娱乐活动等。然而,我国目前在社区中搭建的医疗服务平台只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需求,无法实现健康服务的全覆盖,医疗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最为重要的是,我国目前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中涉及的精神层面的服务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现有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娱乐活动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且精神服务种类也有待丰富多样化。

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

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有一幢砖木结构的客家老屋与红军无线电总队旧址相挨,正门挂着一块写有“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字样的牌匾。日前,笔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这里,用心感受党的新闻人“以笔为枪、为党发声”的崇高精神。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当其它变量不变时,物流服务水平敏感系数θ增大,产品销售量增大,产品零售价格提高,由此带来总利润的增大;同时,产品销量的增大导致物流服务规模的增大,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从而使得物流服务水平提高;另外,物流服务水平敏感系数θ增大,代表客户对物流服务水平的敏感性提高,即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会实现客户效用的最大化,因此为实现客户效用最大化的目标,物流服务水平会随之提高。

随行的瑞金市党史办主任罗春花介绍说,红中社诞生于战争环境,条件简陋,人员很少,在组织上集通讯社与报社的任务于一身,艰苦创业、逐步发展,是一个人员精干、工作效率很高的新闻机构。面对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和艰苦环境,红中社工作人员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红中社作为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喉舌,担负着新闻通讯和编辑报纸的双重任务,设有红色中华报编委会和红色中华新闻台。红色中华报编委会的任务是编辑出版《红色中华》报。《红色中华》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1934年10月,中央机关转移后,《红色中华》报继续在中央苏区出刊,1935年1月停刊。《红色中华》报是中央苏区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发行量最高时达到将近5万份。

红中社在炮火硝烟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而来,始终诠释着“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了更加清楚地呈现新华社的发展历程,红中社旧址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举办了辅助陈列展览。展览按照“红中社时期”“红军长征胜利至新中国成立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三个时间段,分别用“红色起点”“峥嵘岁月”“继往开来”来概述每个阶段的特征与意义。旧址内还陈列着红中社使用过的发报机(复制件)以及手摇发电机(复制件),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留影。

1934年10月,红中社人员部分随军长征。还有一部分人员留在苏区,在瞿秋白的带领下,坚持出版《红色中华》报,新闻文字广播停止。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25日,红中社在瓦窑堡恢复新闻文字广播,《红色中华》报同日复刊,抄收新闻的工作和出版参考刊物的工作也相继恢复。

红色中华新闻台初时驻设于瑞金叶坪村,1933年春迁驻沙洲坝大树下福主庙,1934年7月又迁驻云石山梅坑村梁氏祠屋。如今,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设于瑞金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内。

从旧址内陈列的《红色中华》报复印件可以得知,红中社的宣传报道配合苏维埃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报道红军作战胜利的捷报和革命根据地开展的扩大红军、征集粮食、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防范和打击反革命破坏等各项工作,介绍革命根据地军民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英雄事迹,鼓舞根据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和信心。同时,红中社还播发了大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宣传报道。红中社播发的新闻,经过上海工作通讯社等转发,传播到了国外。

在瑞金,还有一处红色遗址与新闻事业有着深厚的渊源,那便是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红中社于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后,利用历次反围剿中缴获的通讯设备、依靠红军自己培养和从国民党军俘虏过来的无线电技术人员,设立了红色中华新闻台。该台以简易的手摇发电机、发报机等通讯设备播发有关国内外新闻稿件,同时搜集与破译国民党军队电台播发的各种信息。

红色中华新闻台

第三次、第四次治疗:调整父母与儿童之间模糊不清的界限,清晰的界限既能维持儿童与父母间的互动,又能将儿童排除在父母的子系统之外,从而进一步完善配偶和父母子系统功能,达到改善家庭环境的目的。如个案中患儿过分依赖母亲,无法达到心理上的自立,使母子关系纠结,形成联盟来对抗父亲,父亲软弱无力导致家庭关系僵化。治疗师可以通过加入儿童,阻断母子的互动模式,使得父母发展出隐含的冲突,给家庭系统增加压力,改变僵硬的家庭模式。

《红色中华》报还经常刊登毛泽东等苏维埃中央政府领导人关于建立健全苏维埃政权的文章,指导基层苏维埃政府建设工作的开展。1933年9月6日,《红色中华》报刊登毛泽东的文章《今年的选举》,文章指出:“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毛泽东强调,工农群众夺取政权后,应该坚决一切努力地去巩固已得的政权,使之牢牢掌握在工农阶级的手中。

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

走进瑞金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再沿着主路向东走去,步行10分钟便来到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旧址门楼造型独特,大门正上方“紫气东来”四个字让旧址显得更加气势磅礴。走进大门,穿过院子,这里显得格外肃静、简洁。旧址布置有新闻广播电视台室(同为红色中华新闻台台长办公室)、新闻台编辑部、监察电台室等若干房间。

其中,新闻广播电视台室内的史料较为丰富。新闻台首任台长王铮、第二任台长刘寅、第三任台长夏岳的简介清晰在墙。台长刘寅的回忆文章《幸福的回忆》《红军电台的诞生》等文字也张贴在墙上。前往旧址观看的游客,往往会停下脚步认真阅读回忆文章,通过字里行间重温峥嵘岁月,感受新闻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此外,红色中华新闻台的印章印样(仿制)、播发的新闻稿件、宣言文告及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重要历史资料装裱起来,挂上了墙。由于年份久远,史料纸张褪色、字迹模糊,每份史料下面都配有文字解释,以供前来的游客们参考。比如,“本期报纸发表了整版由新闻台抄收提供的海内外新闻电讯,其中有‘美国芝加哥’‘莫斯科电’‘上海工农电讯’‘重庆电讯’等”。再如“本期红色中华报发表了《后方无线电技术人员挑战前方各电队》一稿,报道‘军委、中央局、中央政府、红中新闻台四电台工作人员决定自4月至7月每月每人节省津贴费三分之一’的模范事迹”。亦有“这是中央政府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领土告全国民众的宣言,此宣言由新闻台播发”等等。

走进监察电台室,瑞金市党史办主任罗春花告诉笔者,红色中华新闻台组建后,随着红军在反围剿作战中缴获敌人电台的增多,中革军委和中央政府便于1933年底为新闻台增加了一部专门用于监听敌台的监察电台。该电台平时主要抄收和破译国民党电台的电讯,供苏区参考。同时,还协助新闻电台一道抄收海外有关广播电台播发的电稿。

猜你喜欢

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经济动员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人民广播事业的雏形——红色中华新闻台
红中社全称探究
峥嵘岁月——黄崖洞保卫战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