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曾计划核攻击美国

2021-06-25李有观

军事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预警系统弹道导弹核武器

李有观

《太空牛仔》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所扮演的杰出试飞员领导一群老练的宇航员深入太空寻找一颗装备了核武器的卫星进行修复,这颗卫星是由苏联发射到太空的。这毕竟是虚构的电影艺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具有这一情节的影子。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都曾计划在太空部署核武器,只是与美国相比,苏联的行动更进一步。

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已经拥有了随时准备发射进入轨道,攻击美国的核武器系统。这种核武器将低空飞行导弹和核弹头结合在一起。它是这样设计的:武器从苏联本土发射,然后脱离轨道对美国进行核攻击。最重要的是,导弹不是飞越北极到达美国本土,而是横越南极地区,从“后门”到达美国。

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成功地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就开始了激烈的太空竞赛。当时,仅仅把某个物体送入轨道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重大成就。而过了没多久,美苏双方都开始担心对方会配备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威力巨大的核导弹。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数年之后,苏联在这方面的发展领先一步。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夸口苏联在太空领域已经处于优势地位。1961年8月9日,赫鲁晓夫声称:“你们(美国人)没有5000万吨级或1亿吨级的炸弹,而我们已经拥有比1亿吨级威力更强大的炸弹。我们能够将宇航员成功送入太空,我们还可以用能够被发射到地球任何地方的新型武器来取代他们。”

没有人对此有怀疑,这位苏联领导人所说的就是核武器。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美国和苏联都竭尽全力监控对方的核能力。为了能够侦察到苏联发射过来的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开发出了地基和空基两套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

美国最早的一套预警监测系统名叫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简称BMEWS),即将高性能、远程雷达部署在西半球的北部边缘,面对北极,组成一个巨大的雷达预警网。当时美国认为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最有可能越过北极对美国本土发动攻击,因为这是从苏联到美国距离最短的路线。

美国希望至少能够提前30分钟获知苏联的核打击。在这半小时之内,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将命令轰炸机从中西部的空军基地全部出动,同时美国领导人下令发射陆基和海基导弹,对苏联进行大规模报复性打击。

美国的威慑方案并没有对苏联起到“震慑”作用,相反苏联人开始寻求更加快速的攻擊方式,即使美国届时能够监测到,也会为时已晚。苏联专家经过计算后认为,将导弹发射到一个“压缩轨道”,这样导弹将沿着低轨道路线飞行,美国的监测系统就难以发现。导弹将在地平线上空爆炸,此时美国的雷达波才会发现导弹。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太空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苏联的第一枚可投入使用的洲际弹道导弹是SS-6。如果按照常规弹道轨道发射,导弹将会以相对垂直的路线升空,上升到距地面1200英里的高空,在太空飞行一段距离后,再重返大气层,冲向目标。这样在发射后几分钟,不断上升的导弹便会进入美国的雷达监测范围。这时,美国的早期预警系统就会发现导弹,并且发出警报。

相比之下,将导弹发射到低轨道高度,它会以相对平缓的角度上升,无论如何不会上升到距离地面15 0英里以上的高空,这样,直到导弹差不多命中目标时,它才会被雷达发现。正如苏联专家所预测的那样,美国的预警时间减少到只有5分钟。然而,即使只有这么短的预警时间,如果来袭导弹从北极上空进入美国,美国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仍然会起作用。不过,美国的防御系统存在重大漏洞,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还无法监测到来自南方的导弹。在这种情况下,从发现导弹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可能只剩下区区几秒种。

1962年3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声称苏联的导弹“不仅能够越过北极攻击美国,而且还能够从另一个方向攻击美国”。他警告说:“苏联的新型导弹能够从海洋或其他预警设施无法安装的区域飞行。鉴于洲际导弹的优异性能,预警系统已经失去了它的重要性。由于美国无法及时发现苏联导弹,因此不能够采取任何措施对其进行拦截。”

三种导弹方案

当时苏联至少准备了三种导弹方案。第一种近轨道导弹是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在UR-100洲际弹道导弹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苏联于1961年3月16日开始研制这种两级导弹系统。第二种导弹来自著名设计师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他于1960年开始从事全球导弹一号(GR-1 ) 的研制工作。GR-1是科罗廖夫月球计划推进器的一部分。

科罗廖夫设计的三级导弹系统GR-1 重117吨,可以携带2 2 0万吨级的核弹头。第三种导弹来自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杨格尔,他设计的R-36-O导弹于1962年4月16日批准进行开发。R-36-O导弹是以SS-9超重量级洲际弹道导弹为基础设计的,属于三级导弹系统,装满燃料以后重达180吨,其携带的核弹头相当于200万至300万吨TNT炸药的威力。

在1965年初,三名设计师都制造出所需的硬件,不过他们设计的导弹系统并没有进行试射。苏联战略火箭部队认为杨格尔设计的导弹系统最有前途,于是停止了其他两种导弹的研究计划。杨格尔设计的导弹很快就制造出来,在秋拉塔姆导弹试验场进行了试射。按照操作规程,R-36-O导弹将通过发射井发射。在秋拉塔姆导弹试验场,第二试验局从1965年12月开始领导了导弹的一系列试验工作。

科罗廖夫设计的GR-1导弹

1966年,联合国《外层空间条约》签署

R-36-O洲际弹道导弹使用其第一级和第二级到达轨道高度,当每级燃料耗尽后,它们将被抛弃。导弹的飞行轨道一般遵循向南、靠近极地的路线。在穿过极地地区后,导弹将向北飞行,越过南半球,同时使弹头处于攻击美国中部地区目标的轨道上。如果倾斜的角度稍微高些,弹头将会击中美国西海岸的目标,而如果倾斜的角度稍微低些,弹头将会击中美国东海岸的目标。

苏联的一系列导弹试验都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严密监视,也与美国估计的情况相符。苏联的这种轨道导弹于1965年至1966年最终成型,于1967年完成试验,在1968年首次部署。在这个时候,联合国已通过1884号决议和《外层空间条约》,禁止世界各国在太空部署核武器和其他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钻文字空子

苏联人认为,只要在文字方面做做文章就可以绕开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和条约。所以,苏联马上就将其轨道武器系统命名为“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简称FOBS 。苏联的理由是: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和条约禁止部署轨道武器,而我们部署的是“部分轨道武器”,它并没有完全进入太空轨道,所以国际条约对这种武器没有约束力。

因此,苏联仍然在继续研制FOBS,并在秋拉塔姆西部一处地点修建了18个FOBS导弹发射井,于1969年8月25日建立了第一个FOBS作战营,后来又建立了两个作战营,一起组成第98导弹旅。就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FOBS并不是一种精确的武器,它击中目标的误差率在3 英里以上。因此這种武器不会被用于摧毁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或其他需要直接命中才能摧毁的目标。

但是,美国的战略规划者和决策者认为,FOBS将被苏联人用来扮演“探索者”的角色,这种武器系统可能会被用于摧毁华盛顿特区的大量指挥与控制中心,例如白宫和五角大楼等,美国将因此失去核反击能力。不过,FOBS的威胁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苏联的专家们研制出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将它们装备在潜艇上,能够更方便、更隐蔽地攻击美国。到了7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开始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FOBS的使命已经接近终点。美苏两国于1979年签订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但它一直没有获得美国参议院批准。即使如此,两个超级大国还是按照条约的规定,裁减核武器数量。该条约特别提到了SS-9 FOBS,认为这种武器属于裁减范围:18个导弹发射井中的12个必须拆除,其他的改作他用。

但是苏联人的行动拖拖拉拉。直到1982年,苏联才开始拆除FOBS设施,将导弹退役。到1983年2月,最后一枚FOB S导弹退出现役。1984年5月,苏联开始从发射井里拆除导弹,苏联的轨道核武器计划就此划上了句号。

猜你喜欢

预警系统弹道导弹核武器
学校肺结核流行趋势控制及预警系统监测分析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俄太空预警系统探测到64枚导弹发射
交通流量增长下的空管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瑞典智库:全球现有1.63万件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