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俄战术核武器发展现状与影响探析

2021-06-25苟子奕

军事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核威慑核力量威慑

苟子奕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俄两国基于战略考量,在军控条约的规定下对战术核武器进行削减,战术核武器逐渐被常规武器所取代。但随着近年来美俄关系的持续恶化和美国政府将“大国竞争”视为国际关系主轴,以美俄为代表的核大国为确保自身的核力量优势,均对自身核力量发展政策进行调整,强调战术核武器的研发和试验。战术核武器在各国军事战略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从战术核武器的定义来看,战术核武器主要指由短程投掷载具搭载的低当量核弹头武器系统,其主要运用于攻击战场部队或各类设施,取得直接的军事效益。战术核武器同战略核武器的根本区别体现在打击目标性质与对冲突潜在影响的不同,直观表现为核弹头的爆炸当量与运载武器的打击半径的差异。战术核武器由于具备体积小、机动性能好、打击精度高、可分散掌管和操纵等特点成为美俄两国当前重点建设发展的方向。

美俄战术核武器的发展现状

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美俄两国正处于战术核武器的发展拐点。两国的战术核武器库存在保持历史最低点的同时,两国均持续对既有战术核武器进行更新换代,并致力于研制新型战术核武器。

对美国来说,当前战术核武器库存相比冷战时期已经大大减少,数量从1989年的约9000枚下降至230枚。根据其2018年发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显示,美国目前仅依靠F-15E和“双重能力飞机”(DCA)搭载B-61型战术核弹头执行战术核行动。但近年来,美国正在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其战术核能力,突出战术核武器的更新换代。在天基战术核打击能力的提升上,美国将B61-12型战术核弹头视为发展重点,并将其搭载在第五代F-35A型战斗机上,以强化其战术打击能力。B61-12型核弹头配有B61-4型核弹头的爆炸装置,该装置拥有空爆和地爆两种模式,有4个30 0吨至5万吨TNT的选择性当量,选择较低的爆炸当量可减少附带伤害。此外,B61-12型战术核弹头将配备高命中精度尾翼组合套件(TSA),精确度的提高将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战术核打击任务。2020年11月23日,桑迪亚实验室发布了美F-35A战机试射B61-12型战术核武器的视频,这表明美空軍在发展战术核弹头的同时,也在致力于实现核武器战术投掷平台的现代化,且此种核战术打击能力,已具备实战能力并可列装于美国当前最先进的战机。在海基战术核打击能力的提升上,美国则通过W 7 6 - 2 型低当量潜射核弹头的研制与部署为战术核打击提供多样性选择,此类战术核武器被美军认为是“确保能够穿透敌方防御”所必需。W76-2型核弹头是现役W76- 0/1型核弹头的低当量型号,其实际为W76型核弹头的热核战斗部,经过改装可仅具备5吨TNT的爆炸当量,可有效执行战术核任务。该型核弹头当前主要部署在俄亥俄级核潜艇的三叉戟D-5型潜射弹道导弹,并已于2019年11月在德克萨斯州的潘塔克斯工厂完成首批生产并移交美海军。

美军B61-12型战术核弹头图解

对俄罗斯来说,其核武库同美国一样经历了大幅削减,但由于其削减并未同美国与欧洲保持同步,所以其数量规模上具备比较优势。从数量规模上看,俄罗斯(苏联)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13000~22000枚削减至当前的不足2000枚,数量优势为俄罗斯提供了从威慑到实战的多种战略选择。在海基战术核力量上,俄罗斯大部分攻击舰艇均具备战术核能力,以SS-N-9海妖型巡航导弹、SSN-19舰毁型巡航导弹、SS-N-21大力士型巡航导弹及SS-N-22日炙型巡航导弹为代表的导弹均可携带战术核弹头。如俄罗斯当前最先进的北德文斯克级攻击型潜艇配备了3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既可以携带SS-N-30圆锤型洲际弹道导弹或SS-N-26红宝石型反舰导弹,也可搭载SS-N-16型反潜导弹实现战术核打击。此外,俄海军还通过搭载波塞冬无人潜航器的K-329别尔哥罗德号特种核潜艇强化战术核打击能力,该武器同样能够搭载战术核武器,并于2020年秋季在北极海域进行首次试验。在空基战术核力量上,俄空军主要运用图-22M3中程战术轰炸机、苏-24M战斗轰炸机、苏-34战斗轰炸机、米格-31战斗机实施战术核打击。此外,在空射弹道导弹的现代化上,俄空军已开发一种新型远程、高超声速、双功能空对地导弹,即Kh-47M2型空射弹道导弹。该导弹类似伊斯坎德尔型导弹,不仅雷达波反射截面很小使其难以被探测,而且还可实现空中的机动变轨,使得拦截更为困难。Kh-47M2型空射弹道导弹预计射程可达2000千米,并可搭载战术核弹头对陆地和海上目标进行打击。在陆基战术核力量上,俄罗斯正在逐步实现以SS-26/Iskander-M伊斯坎德尔型导弹对Tochka-U/SS-21圣甲虫型短程弹道导弹的替换,二者均能够搭载常规武器,同时也能够搭载战术核弹头完成作战任务。此外,俄罗斯测试并部署的新式9M729型巡航导弹同样具备搭载战术核弹头的能力。该导弹作为9M728型导弹的升级版采用了新式控制装备使其具备更高的打击精度,且9M728型导弹同样具备双重能力,可有效开展战术核行动。

战术核武器与美俄核威慑政策的调整

核威慑政策通常指一国利用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使对方因惧怕不堪设想的后果而放弃采取行动。从威慑思路来看可将核威慑政策分为“纯威慑”与“实战威慑”两种,前者强调国家应确保能给潜在对手造成无法忍受的损失,失去第二次打击能力,后者则突出拥有能实际进行有限核战争的军事实力和灵活反应能力。结合战术核武器打击精度高、战争效果可控、机动性能好等特点可知战术核武器更多的是通过提升核力量的实战效用强化“实战威慑”,从而成功实施核威慑。近年来,美俄两国均对核威慑政策进行调整,重视发展战术核武器,从而强化本国的“实战威慑”能力。

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不断强化核实战能力,战术核武器成为美国打造灵活、多样性核威慑政策的首要考量。特别是在俄罗斯日益增长的核力量与美俄矛盾的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美國适时对核威慑政策进行调整。通过部署战术核武器同高精度运载系统相结合,使战术核武器可直接运用于海陆空战场作战,还能够打击敌方纵深目标从而弥补常规打击能力的不足,并形成具备不同威力的全频谱威慑能力。战术核武器已经成为美国核威慑政策的主要抓手,利用战术核武器一方面可通过降低“核门槛”的形式提升美军核威慑的效力,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其核威慑灵活性,面对不同威胁与挑战可威慑使用不同威力的战术核武器,从而为其全频谱威慑能力服务。

俄罗斯的新式9M729型巡航导弹具备搭载战术核弹头的能力

对俄罗斯来说,战术核武器同样是其核威慑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在核威慑政策上同美国相似,均强调应具备灵活、多样性的核力量,战术核武器在其中便扮演重要作用。此外,俄罗斯核威慑政策还特别强调军事威胁的可应对性,战术核武器相较于战略核武器往往能够适用于更多场合以应对不同威胁与挑战,具备更强的可应对性。再加上核威慑政策原则上特别强调核武器应具备“随时进攻的能力”,这实际上表明俄方持续重视核武器的“实战威慑”能力,这便需要对既有战术核武器的更新与新式战术核武器的研制来满足上述核威慑政策的需求。

战术核武器与美俄核军控谈判的困境

随着美国在冷战结束以来自身大幅削减战术核武器,美国希望借助双边关系的缓和促成俄罗斯对同类武器的削减。俄方尽管在最初响应了美国的倡议,但在2010年之后则由于资金和技术不足加之双边关系的恶化,这使得俄罗斯在战术核武器上的具体裁撤和销毁方面远未达到美国预期。且随着美俄两国对战术核武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与核威慑政策的调整,战术核武器客观上破坏了现有核军备控制体系,强化发展战术核武器的趋势有可能重新引发军备竞赛和催生危险与冲突升级,从而增加核战争的风险。

美俄两国一直将核武器作为各自核威慑政策的重要支撑

首先,战术核武器的存在成为了美俄核军控谈判的主要争论点,两国围绕《中导条约》《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履约与续存问题展开激烈博弈,战术核武器问题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导条约》的履约问题上,美国早在2013年便向俄方提出其违反条约开展中程巡航导弹的试验问题。而俄罗斯直至2017年才承认9M729型巡航导弹的存在,但同时强调其射程仅为480千米,不属于《中导条约》限制的范畴。且美国要求的“现场核查”遭到了俄方的拒绝。美俄双方均将战术核武器与其运载系统的发展作为指责对方不遵守条约或现有军控条约存在缺陷的主要手段。总的来看,战术核武器成为了美俄双方核军控谈判的主要争论点,双方在明面上均相互指责对方违背条约,而在实践中却加快战术核武器与其运载系统的研发与试验速度,这从客观上不利于既有核军控条约的顺利履约与新核军控条约的达成。

美俄进一步强调战术核武器的发展,或将导致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

其次,战术核武器的特性使得美俄难以就此类武器专门达成军控条约,未来美俄核军控谈判仍将面临重重困难。一是战略核武器与战术核武器的定义本质上是模糊的,难以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从执行任务来看,战略核武器可运用于执行战术任务,而战术核武器无论其爆炸当量多小或是射程范围的覆盖面积多小都将产生深远的战略后果。正是由于对战术核武器的界定存在模糊,对其限制则更加困难,这也是美俄难以就战术核武器达成核军控条约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战术核武器的运载系统往往具备“核常兼备”的特点,既可以搭载常规武器,同时也可搭载战术核弹头,这就使针对战术核武器的限制在客观上更加困难。运载系统“核常兼备”的特点就使得美俄两国能够借由发展常规武器的运载系统来为战术核武器服务,一旦需要便可直接投入战斗,执行战术核任务。这在客观上不利于核军备控制的开展,而美俄进一步强调战术核武器的发展则会导致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并对国际核军控与裁军进程造成巨大打击。

结语

美俄两国不断强调战术核武器的发展与试验,其目标在于增强核力量建设,通过构建多样的、灵活的及适应性强的核力量体系维持可信的核威慑,最终维护战略安全与谋求国家利益。从美俄两国的发展动因来看,战术核武器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使美俄两国在“三位一体”传统战略核力量的基础之上强化战术核打击的能力,突出核力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美俄两国可通过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至常规武器之间的灵活切换使其具备升级或降低冲突能力的水平,突出核力量的灵活性。此外两国还可通过战术核武器的发展构建能够适应战略环境的不断变化并实施有效的核威慑,从而适应当前国际核力量形势由美俄两极对抗向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加速扩散的多极不稳定地缘政治环境的转变,突出核力量的适应性。总的来看,美俄两国近年来强化战术核武器的发展是基于以核威慑政策为主体的核战略调整的考量,这在破坏现有核军控成果的同时,不利于未来美俄核军控条约的签订。

猜你喜欢

核威慑核力量威慑
美国核力量预算剖析
普京批准新版核威慑政策
美丽与威慑
特朗普回击朝鲜的“羞辱”
捍卫中国安全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