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军及北约从阿富汗撤军的意义和前景

2021-06-25吴敏文

军事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塔利班北约阿富汗

吴敏文

2021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驻阿富汗美军将于9月11日前撤出,结束这场长达20年,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同日,北约成员国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视频会议决定,从5月1日起,“几个月内”从阿富汗撤出全部约1万人的部队。美国和北约的决定显然经过细致考虑和周密计划。二者对完成撤军时间表述的差异,仍为应对后续不确定性和意外情况保留了灵活性。

“帝国坟场”名不虚传

阿富汗是位于亚洲中南部一个至今极度贫穷的内陆国家,4/5的国土是高原。以西方地缘政治学家的眼光来看,由于其扼守亚洲腹地与中东之间的要冲,加上俯瞰东亚和中东的高原地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正因为此,历来为大国所瞩目。贫困、落后兼各种势力的渗透,造成交织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地方势力占山为王。但是,令人颇感诡谲的是,经久不息的内斗并没有给外部势力的入侵提供有利条件。在过去170多年里,先后有3个大国入侵阿富汗,但都折戟沉沙,泥足深陷,使阿富汗以“帝国坟场”名扬世界。

第一个梦断阿富汗的大国是英国。为了同沙俄争夺这块战略要地,从1839年到1919年间,英国对阿富汗发动了3次入侵,每次在攻占首都喀布尔后,都对反抗势力进行血腥镇压和屠杀。但不屈的阿富汗人民奋起反击,3次都将侵略者赶了出去。对英国而言最惨的是第三次,两万多装备精良的英军,除一名随军医师得以逃脱外,其余全部葬身在阿富汗的高山洞穴之中。这一惨败使英军彻底放弃了征服阿富汗的念想。

阿富汗扼守亚洲腹地与中东之间的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第二个梦断阿富汗的大国是苏联。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1979年12月,为在阿富汗扶植亲苏政权,苏军集结10个师的强大兵力大举入侵阿富汗。战争的进展非常顺利,苏军很快就将反苏政权领导人阿明抓住并处决。然而,苏军的入侵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抵抗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对。10年间,阿富汗游击队不断扩大。在多国的支援下,游击队的武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美国提供了当时最先进的针刺肩扛式防空导弹,给苏联空军造成了空前损失。苏联先后有150万官兵入阿作战,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最终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苏联自身不堪重负,遂于1989年被迫撤军。随后不久,苏联解体,阿富汗“帝国坟场”之名更是实至名归。

第三个梦断阿富汗的大国是美国。2001年“9·11”事件发生,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挟冷战、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胜势和美国一超独霸的“春秋鼎盛”,一面向世界发出“要么恐怖分子,要么美国”的站边拷问,一面以搜捕“基地”组织领袖本·拉登为名挥军阿富汗,发起声势浩大的反恐战争。当时的美国和小布什绝对没有想到,这是一场延续20年、耗资1万亿美元,美军伤亡数万却无法取胜的梦魇。

2001年10月7日,美国发起的阿富汗战争正式开打。11月13日,塔利班撤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12月8日,以塔利班政权撤离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为标志,美军和阿富汗同盟者北方联盟取得决定性胜利。12月20日,以协助阿富汗临时政府开展战后重建为名义,联合国通过向阿富汗派遣由北约盟国军队組成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决议。这就是美军及北约部队在阿富汗驻军的由来。

但是,美军和北约部队与塔利班之间的战争眼看着演变成一场“老鼠与猫”的游戏。尽管美军及北约部队在阿富汗驻军的峰值超过10万人,但美军和北约部队不仅无法深入阿富汗山区剿灭塔利班武装,而且即使是美军和北约部队,及由其训练和装备的阿富汗政府军重兵守卫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其他省会城市,都不时受到塔利班部队的侵袭。

随着时间的流失、美军伤亡的增加和战争投入滚雪球般地剧增,美国开始认识到这是一个消耗资源的黑洞和无法取胜的战争。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任,开始考虑怎样从阿富汗脱身。2011年6月22日,奥巴马宣布分三阶段从阿富汗撤军:2011年底前从阿富汗撤回1万名美军,2012年再撤回3.3万名,至2014年完成全部美军和北约部队撤出,向阿富汗政府军移交所有防务。

1986年,在阿富汗一村庄附近,准备围剿阿富汗抵抗运动游击队的苏联红军士兵

美国的撤军力度之大可谓空前,但奥巴马的撤军时间表显然打了水漂。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任,在“一切皆可交易”的商业思维驱动下,2018年年中,美国开始与塔利班直接谈判。经过多轮讨价还价,2020年2月,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在卡塔尔的多哈达成协议,承诺在135天内将驻阿美军和北约部队从1.3万人减少到8600人,剩余将在14个月内撤离阿富汗。

目前,驻阿美军和北约部队大致10000人,其中美军常规部队2500人,美军特种兵约1000人,北约其他国家部队约7000人。拜登宣布的撤军时间比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协议的撤军时间晚了4个月,且从奥巴马宣布开始撤军,至今已经长达10年。美军从阿富汗撤出过程中的一波三折,一方面反映出阿富汗局势的复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应对这一复杂局面时捉襟见肘。

撤军意义非常有限

总的来说,美军和北约军队从阿富汗撤军是美国战略重点从反恐重回大国竞争,军力从中东向亚太转移整体努力的一部分。从奥巴马全力结束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将美军整体军力的60%部署在亚太地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力主从叙利亚撤出和推行“印太战略”,拜登政府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和时间表,与前两任美国政府的政策取向和军事战略一脉相承。

4月15日,即拜登和北约宣布从阿富汗撤军的次日,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解释美方决定时称,从阿富汗撤军让美军和其北约盟友能“集中精力应对其他更危险的威胁,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奥斯汀此说确实反应了美国和美军此时的心态,但要说此举对于美国遏制中国有多大的意义,却不免言过其实。

首先,从美军和北约在阿富汗驻军多达十余万人到当前仅剩近万人,撤军的重头戏已经唱完,最后这近万人的撤出,顶多是整个撤军行动的压轴戏而已。近万人中的北约部队肯定是各回各家,美军不可能“ 携带”他们到达任何美军驻地;美军的常规部队2500人,即使全部加强到亚太地区的某一基地,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实质影响和意义。

2021年4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在9月11日,全面撤出2500名驻阿美军

其次,美军驻阿1000名特种部队至少不会全部撤走。在美军占领阿富汗主要大城市,将塔利班赶到边远山区之后,高科技装备的常规美军实际上沦为了治安部队和维稳力量。正面交锋塔利班武装不是常规美军部队的对手,但在崇山峻岭的边远山区,重装美军反而不是塔利班武装的对手。所以,美军在阿富汗采取的追剿塔利班武裝的重要行动,如“ 蟒蛇行动”“眼镜蛇行动”“弯刀行动”等,轻灵机动的美军特种兵都是主要力量。美军撤走后,保住现阿富汗政府应该是美国的政治底线,如果塔利班武装发难,特种兵应该是守住这条底线的支柱力量。

由此可见,拜登政府宣布从阿富汗撤军的意义主要是政治和心理上的。从政治上说,完成从阿富汗撤军是一个政治果实,特朗普在大选已经失败的留守时间内撤换国防部长,主要目的就是在卸任前摘取这一果实。因为此举过于激进并遭遇军方强力抵制,特朗普没有成功。新任总统拜登急需打开局面,消除民众和舆论对其老迈和力不从心的担忧,也就当仁不让了。从心理上说,无论对美国民众还是政客,阿富汗战争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为这场旷日持久而又无法取胜战争画上句号,无论如何都会让他们长舒一口气。

和平前景很不乐观

在美国和北约宣布从阿富汗撤军之际,美国防长奥斯汀表示,美国将在财政上继续支持阿富汗安全部队及和平进程。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表示将继续支持阿富汗人民建设可持续的和平。阿富汗总统加尼表示尊重美国的决定,并将在和平进程中继续与美国及北约合作。然而,现实无情地表明:阿富汗的和平前景无法乐观。

拜登政府于1月20日宣誓就职后,即提出对特朗普与塔利班达成的和平协议进行彻底审查。2月5日,塔利班警告:如果美方和北约不按照多哈协议在5月1日前完成撤军,他们将采取更多暴力行动。同日,阿富汗国防部报告称,阿富汗政府军和塔利班在24小时内至少在20个省发生了战斗。

3月18日,塔利班再次警告美军必须在协议期限内撤出。3月21日,美国防部长奥斯汀抵达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与阿富汗政府商谈撤军事项后表示,美军撤出时间可能要比原计划晚大致半年。对此,塔利班方面立即还以颜色。3月22日,塔利班武装人员攻占了喀布尔以东90千米的卢格尔省查赫地区,并表示将全面恢复对美军和北约部队的袭击。

面对塔利班的攻势,阿富汗政府军发起反击。4月3日,阿富汗国防部表示,其安全部队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下,在坎大哈省、法里亚布省和巴格兰省与塔利班交火,共打死53名、打伤41名塔利班成员。鉴于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宣布从阿富汗撤军时,都将阿富汗安全部队的能力已经提高作为支持撤军决定的重要原因,阿富汗安全部队的这一行动及其战果,更像是为了配合和佐证奥斯汀和斯托尔滕贝格讲话中的撤军原因。

2020年2月29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美国阿富汗事务特使扎尔梅·哈利勒扎德(左二)和阿富汗塔利班创始人之一毛拉阿卜杜勒·加尼·巴拉达尔(右二)参加和平协议签署仪式

拜登在宣布撤军时间表的当天透露,阿富汗战争共造成2500名美军身亡、超过20000名美军受伤。拜登一方面表示将继续支持阿富汗政府和安全部队,一方面也表示支持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之间的和谈。

在塔利班看来,阿富汗政府只是美国扶持的傀儡,一直坚拒将其作为谈判对手。在美方的威逼利诱之下,2020年9月12日,阿富汗政府与阿富汗塔利班的代表终于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面对面地坐到了谈判桌前。同年12月2日,双方终于签署第一个书面协议,初步同意结束武装对抗,开始和平进程。

然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现阿富汗政府是美军一手培植起来的,在美军和北约部队的鼎力支持下,也仅是维持与塔利班之间的脆弱平衡。在美军和北约部队撤出之后,即相当于在脆弱平衡中的阿富汗政府一边,拿掉了一个重量级砝码。

塔利班本是阿富汗的执政者,是“9·1 1”事件招致美军入侵将其赶到边远山区的。在新的形势和力量对比面前,怎样说服塔利班继续和平进程?即使和平进程如期展开,现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之间如何分享权力?只顾自己脱身的美国和北约,在撤军之后能够以何种形式、多大力度支持阿富汗政府及其安全部队,才能保住阿富汗政府有与塔利班分享政权的本钱与资格……在无法详细例举的各种因素和挑战中,只要有一个在二者之间达不成妥协,阿富汗即可能战火重燃。

对于拜登政府的撤军决定,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认为是一个“严重错误”,是“面对尚未被战胜敌人的退缩,也是放弃美国领导力的表现”。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因霍夫称“设定撤军最后期限,将使阿富汗沦为恐怖分子的温床”。就连现任国务卿布林肯也非常担忧:“ 即使美国在撤军后继续向阿富汗军队提供援助,安全局势仍可能恶化,塔利班可能迅速卷土重来。”

和平对于美军和北约而言仅是一个赌注,而对饱经战乱的阿富汗人民而言却是兴衰、治乱、生死攸关。然而,无论是从美军和北约部队撤出之后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的力量对比,还是阿富汗国内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实际状况来看,阿富汗的和平前景都非常暗淡。

猜你喜欢

塔利班北约阿富汗
走向北约?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阿富汗 解暑
阿自杀袭击频发
阿富汗让美国走开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