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家具设计研究新范式:方法、工具、路径

2021-06-25ZhangZha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5期
关键词:家具工具流量

■章 彰 Zhang Zhang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 200237)

研究和开发设计方法是一项艰巨而基础的科学工作。近一个世纪以来,设计学范畴内的方法学在不断演变,与社会变迁、生产方式变化、科技进步等都息息相关,而在过去的规则建立中欧美学者一直站在主角位置。随着大数据的不断积累,中国已拥有顶尖的科技以及庞大的数据库,不断探索新的设计规则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1 设计方法的发展

设计方法学是对设计本身的延伸探索:包括设计原则、实务和设计过程[1]。设计方法最初是在上世纪20年代海军为了开发战舰而提出,又称为过程开发模型,此后,基于解决问题的模型开发受到重视。二战后,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本质[2]。1962年在伦敦举行的“工程,工业设计,建筑和通信领域的系统和直观方法会议”被认为是标志着“设计方法运动”的关键事件,预示着设计方法研究的篇章正式开启[3]。1966年在伦敦成立的设计研究学会直到今天仍深远影响着设计教育和实践。这一运动的标志人物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J. Christopher Jones和皇家艺术学院的L. Bruce Archer。包括1960年以后英美关于新设计方法的会议都属于该运动,这一时期提出了理性设计方法和创造性方法[4-5]。同时,设计方法在德国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Tomás Maldonado领导的乌尔姆设计学院,他将设计和科学相互结合进行教学,并将控制论,系统理论和符号学等新领域引入设计教育[6]。Bruce Archer也在乌尔姆设计学院任教,另一位有影响力的老师为Horst Rittel,1963年,Horst Rittel搬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建筑学院,在那里他帮助建立了设计方法小组,这是一个专注于开发和推广新方法的小组,特别是在建筑和规划方面。1962-1972年期间,这场设计方法的研究运动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伯克利大学兴起,学术界的设计师开始研究与设计相关的方法和逻辑哲学,将设计过程理性化、系统化,很多设计师试图用一种科学的方法编码设计过程。

在20世纪60年代末,两部颇具影响力但又截然不同的作品出版:Herbert A. Simon的《人工科学》和J. Christopher Jones的《设计方法》[7]。Simon提出“设计过程是具有可分析、部分形式化、部分经验化、可教授的学说”。Jones则认为“设计过程具有多样性,理性与创造力并存,描述了一个广阔、有创造力的设计系统”。

20世纪70年代,质疑设计方法合理性的声音开始出现,这些批评使得运动中的一些人从设计问题解决的合理化方法转向了“争论性”,代表人物为Christopher Alexander和J. Christopher Jones[8],设计师开始与利益相关者(客户,用户,社区)相互合作,与此同时,参与式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开始出现,设计思维成为解决问题和创新的关键角色。

然而,1980年代,主张系统性和理性的设计方法在工程设计领域中继续茁壮发展。例如日本早在1954年就建立了日本设计科学协会,德国和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书籍[9],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设计工程部门在其年度会议中不断提出设计理论和方法论。

1991年,第一届设计思维研讨会在代尔夫特大学召开[10]。同年,David M. Kelley在美国合并三家工业设计公司并创立IDEO设计咨询公司。21世纪,在技术的变革和商业压力之下,创意设计思维模型似乎更加受到青睐,Richard Florida (2002),Daniel Pink (2006),Roger Martin (2007),Tim Brown(2009),Thomas Lockwood (2010),Vijay Kumar (2012)等都丰富了相关研究。设计工具更加多样并且运用于服务设计领域,预示着服务设计运动的开始[11]。2015年,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师生发起全美范围内“女生因此不同”的运动,对美国9到16岁女生进行设计思维训练,帮助她们重塑自信,渡过波动的青春期。

■图1 流量设计思维的流程模型

■图2 对比传统设计思维与流量设计思维

■图3 两种思维异同对比图

2 两种典型设计思维的模型、特征及工具

设计方法的发展与系统设计过程密切相关。这些流程模型通常包含多个层次或阶段,通常提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或需求,最终达成解决方案提案。在L. Bruce Archer的“设计师系统方法”中,他详细描述了229个步骤的工业设计中的系统设计过程,也将这个过程凝练成了3个阶段:分析阶段(编程、数据收集和分析),创造阶段(综合,发展)和执行阶段(沟通)。英国设计委员会对创意设计过程进行建模并分为四个阶段:发现(洞察问题),定义(重点关注的领域),开发(潜在解决方案),交付(有效的解决方案)。Pahl和Beitz的工程设计系统模型包括任务的阐述,概念设计,实施设计和细节设计[12]。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模型在顺序步骤中倾向于线性,但承认迭代的必要性。在创意型产品设计中,过程模型往往包含一系列打开和聚合思维的阶段。如表1所示,分别以L. Bruce Archer的“设计师系统方法”与英国设计委员会双钻模型为例对比了典型的两种思维模式。

表1 两种设计模型对比图

这些设计过程模型中还包含很多工具,例如J. C. Jones在他的《设计方法》中提出设计过程中的26个工具:探索设计情境的方法(例如说明目标,调查用户行为,采访用户),搜索想法的方法(例如头脑风暴),探索问题结构的方法(例如,交互矩阵,功能创新,信息排序),评估方法(例如清单,排名和加权)[13]。Nigel Cross概述了工程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相关的工具:识别机会-用户场景;澄清目标-目标树;建立功能-功能分析;设定要求-性能规范;确定特征-质量功能部署;生成替代品-形态图;评估替代方案-加权目标;改善细节-价值工程[14]。当前的许多设计实践都受到设计方法的影响和指导。例如,有影响力的IDEO咨询公司在其“设计套件”和“方法卡”中广泛使用设计方法。通过设计思维的应用,设计方法与商业和政府的交叉越来越多地得到了设计界众多咨询公司的支持。随着设计在商业中的重要性的凸显,设计领域中运用设计思维来处理问题的咨询公司越来越多。设计师Christopher Alexander在建筑中提出的“模式语言”的概念[15],更是在软件设计、交互设计、教学设计等领域运用。设计思维中的科学性思考与艺术性思考密切关联、相互交织[16]。

■图4 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第一阶段设计工具开发模型

3 大数据背景下家具设计研究新范式

2008年末,“大数据”得到部分美国知名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的认可,业界组织计算社区联盟 (Computing Community Consortium),发表了一份有影响力的白皮书《大数据计算:在商务、科学和社会领域创建革命性突破》。它使人们的思维不仅局限于数据处理的机器,并提出:大数据真正重要的是新用途和新见解,而非数据本身。此组织可以说是最早提出大数据概念的机构。由于产品生态中的信息流和价值流不可见,因此被很多人忽略[17]。近年来,数据资源成为重要的社会生产因素的同时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席卷了信息服务、智慧城市、金融、制造业、国家安全与科学研究等诸多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在中国,消费者习惯于到店比对、采购家具,家具的更换频次较低,加上受到家具体积大、售后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影响,和家具相关的数据积累较之于其它产业较慢,但是随着用户的消费习惯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户型消费者在网上采购家具并且频繁更换部分家具小件,与家具采购有关的网络数据信息已产生并且具有可靠性。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传统家具行业的数据库已完成量的积累,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显示,基于全球商品、服务、金融跨境流动的总价值,流量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关注流量经济的不仅包括政府、企业和其它商业机构,设计研究人员也开始关注流量数据对设计本身的影响,研究流量数据并反推设计思路和方法,研究其关联性和规律性。

3.1 新模型

设计在市场的原动力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18],同时,实际销售数据影响着家具构件的设计[19],单纯的“制造业思维”和“市场思维”很难解决复杂问题[20]。本研究依托中国三大信息平台,在平台上获取中国小户型家庭的家具产品信息数据,例如市场容量分析、销售前十的同类产品、家具产品热门搜索关键词、转化率、类目排名、主关键词自然排名、材质倾向、定位、设计风格、设计细节、评论与QA分析等要素。同时对三大平台中和家具有关的版块使用Python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将流量靠前的同类产品进行要素信息比对,从而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和生活风格,明确产品的价格、材质、设计语言,迭代设计流量偏高的中小户型家具产品,并且把它们推向市场,获取市场反馈信息。本设计流程关注家具产品迭代,因此本研究首次提出流量设计思维及相应的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流量设计思维的本质是用户思维,但是与传统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有所不同,区别在于设计师研究用户的媒介发生了拓展变化,设计师不再直接研究广泛的用户,而是漏斗思维一样从泛用户逐步缩小范围到核心用户,用户细化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加大,甚至不同的研究人员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而流量设计思维的用户研究则是直击群体有效用户,能够在小范围群体有效用户中刻画更为精准的核心目标人群画像(图2)。因此,流量设计思维即通过获取与该产品流量相关的数据,直击有效用户,对其进行精准描述,刻画核心目标人群画像,从而进行产品的迭代设计。

3.2 新模型的特征

流量设计思维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流量设计思维是一种更加有明确目标导向的设计思路,旨在完成产品迭代设计。由于研究人员直接接触市场数据,迭代的目的性较强,从创新程度来看,属于迭代型设计,设计的创新程度较低。

(2)目标用户的范围更小及有效,便于设计师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已经过市场一定程度的检验,缩小了设计师研究用户的范围。

(3)家具产品设计的设计语言更加具体,可靠性强。迭代产品的设计语言与前期产品需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因此设计语言更加具体和易于掌握。

(4)家具产品设计时,已无形中考量了后续运营要素,有利于产品推广。正是因为有效大数据来源于市场,而市场已对前期产品进行过检验。

3.3 与设计思维模型的异同

(1)两者都符合产品创新开发的模型特点——开合聚拢型特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创新设计问题。图3为两种思维异同对比图。

(2)设计思维模型主要解决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本质是解决创新问题;而流量设计思维主要解决设计迭代的问题。

(3)研究工具有很大程度的重合,尤其在设计流程进行到中后期,但前期设计工具则有较大区别。在新的思考路径下,产品开发的步骤发生了变化,因此相应的工具库也不同,其中设计思维的设计构思及设计实现阶段,设计工具基本雷同,而设计思维第一阶段的灵感开发阶段,设计工具的差异性较大。

4 新范式下的工具库开发

第一阶段工具库开发遵循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思路,首先从市场抓取数据,再从产品设计、定价、渠道开发和营销四个维度开发每一个板块的工具,研究中对每一个维度的工具进行总结,这一思路与经典的4P营销理论模型框架不谋而合[21],虽然当下经典4P的每一个构成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其核心思路依然符合市场和营销的本质规律[22-24]。

如图4所示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第一阶段设计工具开发模型所示,流量设计思维的第一阶段涉及目标市场的数据抓取,其工具开发依赖大数据背景下的一系列工具,在获取的数据基础上,对产品设计、促销方式、销售渠道以及定价机制这四个方面设计了不同的开发工具,例如:情绪版图、设计关键词提取、CMF、事件创造、上下游服务系统、价格区间定位等[25-27]。

5 结语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设计的模型、方法以及工具之间的区别,从设计模型发展角度总结了其规律性和区别性,尤其是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聚合特点对于解决系统性较弱、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议题具有普遍意义。在设计思维及大数据发展背景下提出了流量思维模型,该方法适用于家具产品的迭代开发。同时,依据经典4P营销理论模型开发流量思维第一阶段的设计工具,该方法将设计环节和市场环节有机的结合考量,具有实操性。本设计思路和方法适用于传统产业的产品迭代开发。

猜你喜欢

家具工具流量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波比的工具
寻找书业新流量
波比的工具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