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红楼女性的坐具图像研究与设计创新

2021-06-25申明倩郭久钰徐世博胡青娟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5期
关键词:璎珞座椅红楼梦

■申明倩,韩 梅,郭久钰,徐世博,胡青娟,王 钰

(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美国人类学家海伦·费雪(Helen Fisher)在新著《第一性——女性的天赋正在改变世界》中指出:女性将是21世纪的“第一性”[1]。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女性人口占总数的48.73%,这意味着中国有一支庞大的女性消费大军。而在Mob研究院发布的《2020“她经济”研究报告》中,中国移动互联网女性用户在装规模5.3亿,占比45.4%,活跃规模1.0亿,占比58.5%,女性月均购物频次7.2次,远高于男性的5.5次。以上数据可见女性已经成为市场消费主流,如何抓住“女性红利”是当前各企业、品牌和设计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2]。《红楼梦》作为一部“为闺阁昭传”的文学巨作,共描写女性480人[3],且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绘女性闺阁空间的家具特点,比如常用家具类型、尺寸、材质、纹饰以及陈设方式等,以家具来凸显人物的性情与审美喜好,将人与物完美融为一体。正如艺术史学者巫鸿先生指出:“美人的空间中所有事先安排好的元素实际上就是她的特征”[4]。这种对女性空间的诠释

也渗透在各类红楼绘本中,比如改琦的《红楼梦图咏》,就非常重视对配置场景的打磨与设计,将一些家具、饰品等日常生活元素掺入其中[5],从图像的角度直观揭开女性与家具的内在共生与联系,也以家具为载体透视出清代女性空间的造物思想与设计理念。基于此,本文以王熙凤为研究样本,结合《红楼梦》文本描述,对典型插图中所用家具进行设计复原,并通过对其性格特点、行为方式、色彩喜好、心理活动、家庭管理等方面的深入分析,类比现代职场女性,以当代的审美与消费需求进行女性家具创新设计,于现代生活续写“红楼新梦”,为当代女性家具设计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红楼梦》中女性家具图像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伴随着《红楼梦》文学作品的产生,出现了大量的图像作品,代表性的有程伟元的《红楼梦》插图(二十四幅)、藤花榭藏版《绣像红楼梦》插图(四幅)、王希廉评本《红楼梦》插图(六十四幅)、姚梅伯评本《石头记》插图(十六幅)、荆石山民《红楼梦散套》插图(三十二幅)、改琦的《红楼梦图咏》、清人顾洛(1763-1837)的《香梦沉酣》图、费丹旭的《红楼图》、汪圻(1776-1840)的《红楼梦粉本》、孙温的《全本红楼梦》、吴友如(1840-1893)的《红楼梦十二金钗》、王墀(1820-1890)的《增刻红楼梦图咏》等。正所谓“因文生图”“图外生文”,这些图像类作品为《红楼梦》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与绝佳资源[6]。比如以女性为例,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框架下,女性处于严重失衡、失语的状态,然而红楼梦图像作品却以女性为核心,以家具为辅助性载体,用生动直观的艺术形式勾画出情景交融、秘而不宣的“女性空间”,揭开了女性家具的使用现状,为设计者、研究者凿开了一个“洞”,使得研究古代女性家具有一个立足之处。以王熙凤为例,其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九位,是贾家荣府的实际掌权者和财务管理者,作为书中的“支柱”,有着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聚焦与辐射作用。就全书的描写来看,王熙凤使用家具的场景不在少数,无论是会见外客还是处理家事。比如第六回“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那凤姐儿……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第十四回“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凤姐坐了”、第四十四回“快拉他(王熙凤)出去,按在椅子上”、第六十七回“凤姐装着在床上歪着呢”、第七十二回“谁知凤姐已醒了……只躺在榻上”[7]等等,而在《红楼梦》图像作品中,这些场景也多有出现。图1所示为清代改琦绘《红楼梦图咏》中的王熙凤,该图像重点描绘《红楼梦》第六回的场景,图中王熙凤坐在炕沿上,该炕三面设围,深度较宽,以供坐卧,围板采用短材攒接称蝠纹框架,内部屏板上浮雕蝙蝠形图案,因“蝠”同“福”,故蝠纹是中国传统寓意吉祥的纹样,在家具上的应用较广。炕围以下采用整体箱框式结构,坚固平稳,和清代罗汉床造型无二。图2为清代画师孙温绘围绕“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而创作,在众多《红楼梦》插图版本中,“孙温版”以图像叙事为主,最忠实于原著文本[8]。其图像重在表现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非追求人物的神韵。因此,从图2可以看出,王熙凤端坐于正堂圈椅之上,旁边案上放家口花名册,下面站满家人媳妇,王熙凤制定规矩、分派任务,将女性管理者的威重令行刻画得淋漓尽致。图3为当代著名连环画家、海派艺术代表人物戴敦邦在《红楼梦人物百图》中创作的“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场景,图中王熙凤坐在扶手椅上,椅子宽大,结构线条复杂而流畅,王熙凤优雅的坐在椅子一角,以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生动地刻画出管理者的优雅、淡定、狡猾与睿智[9]。

文学成像的关键在于图像创作者对文学文本的取意,不同的取意会形成不同的图像[10]。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仅以“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一主题为例,除了图2、图3中的图像解读,不同创作者基于对人物特征和环境氛围塑造的不同理解,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图4为围绕这一主题的各种图像版本。

从图4可以看出,为了直观形象地传达出故事的内容和内在精神,除了人物在神态、服饰、配饰上的不同,所坐的座椅也各有千秋,但总的来说这些座椅多装饰豪华气派又不失庄重,造型大气,材质贵重。本文以此据点出发,寻找红楼梦版刻插画中王熙凤的坐具并进行分析,与同时期的家具对比从而进行设计还原。

■图1 清 改琦《红楼梦图咏》

■图2 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王熙凤

■图3 戴敦邦 王熙凤

■图4《王熙凤弄权》图像展示

■图5 圈椅框架线稿图

■图6 圈椅框架线稿图

■图7 圈椅渲染效果图

2 坐具图像的三维还原与设计分析

在当前大众传媒时代,人们对《红楼梦》的解读不再拘泥于小说中的具体描绘和故事情节,而是重在塑造人物特征和氛围,浓郁而又直观的呈现出当代人心中的红楼场景。本文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图像作品中对家具的描写与刻画,辅以现存明清家具为参考,重现王熙凤所用坐具,还原绘本中家具的样式,破译并解码插图中家具的“空缺设计结构与细节”,从设计的角度对插图中的家具进行研究,最后利用Pro ENGINEER 等3D建模软件进行设计还原。以图2中王熙凤所坐圈椅为例,在具体操作时先使用软件进行圈椅大框架绘制(图5),凭借绘本中坐具的部分展示,通过与明清时期的家具对比,再进行细节拐角的勾勒,还原出插画中王熙凤坐具的全貌,之后使用Pro ENGINEER软件进行更加细致的圆角处理,使还原后的坐具在视觉上呈现出流畅舒适感(图6)。最后使用keyshot进行渲染,完整地重现红楼梦图像作品中的圈椅形态(图7)。同样利用这种方法,本文又对图4中的几款代表性的座椅图像进行三维还原,还原后的座椅效果及相关分析如图8所示。

总之,图像作为最强势的传媒语言,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方式。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图像作品中的座椅分析,揭开文学作品中图文的互文性,从图像回溯文学作品中所展示的女性常用座椅风貌。

■图8 王熙凤图像作品中典型座椅设计还原

3 基于红楼女性座椅的再设计

红学研究者丁维忠先生说:《红楼梦》三分之二的可读性来自于王熙凤。聚焦王熙凤的常用修饰词有:严苛、狠毒、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不拘一格、干练、泼辣、娴于辞令、工于心计、左右逢源、深藏不露、精明中干、赏罚分明、世故圆滑、管理有方等等[11]。这些特点使得王熙凤人物形象饱满立体,从而成功勾勒出清代封建大家庭女性管理者的真实形象。反观当前社会,女性以敏锐的判断力和超强的执行力活跃于政治、商业、职场等各个领域,女强人、职场白领的形象特征部分程度上和王熙凤相契合,而且这个群体的数量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未来会更加庞大[12]。因此,以《红楼梦》王熙凤为设计出发点,投射于与其形象相似的现代女性,在设计创新时侧重三个方面:首先定位于职场环境,不能过于居家;其次要具备较好的舒适度。王熙凤作为书中的人物,不同于其他小姐丫鬟,粗俗豪放的一面不仅是性格谈吐,更是行为动作随意,不似小姐们规矩,倒像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在私人的场景,或者面对比自己低下的人,王熙凤总是以一种舒适的状态倚坐在家具上;最后坐具要展示出一种轻奢“味道”,作为管理者,王熙凤最是追求新潮,服饰华贵。

在具体设计创新时经过整理与观察,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座椅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凸显人物与座椅的内在关联性、典型性和可识别性,本文对王熙凤的日常配饰、服饰等进行收集分析,以期通过对这些相关物件形式的表象感知,获取最为直观和直接的形式特征,并将其转化为具象化的视觉图形或图示,以成为后期座椅设计创新的设计元素和表象识别的典型形式。基于此,在分析王熙凤服饰、配饰时,发现具有典型特征的、可运用的、能体现王熙凤形象的物品之一为璎珞。璎珞起源于印度,梵语意为“珍珠等串成的首饰”,《无量寿经集解》云:“常在颈者曰璎,在身者曰珞。”可见璎珞以颈部首饰为主,在形式上多为缀珠玉、垂流苏的金属项圈,不仅具有吉祥寓意,在古时佩戴璎珞也是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体现[13]。王熙凤作为贾府的管理者,璎珞是其标志性的饰物。在《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出场时“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图9)”,赤金为纯正的黄金,是七宝之首,象征着阳光、庄严,是古时璎珞的主要材质[14]。螭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据《说文·虫部》载:“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盘螭是指无角龙盘卷的形态,寓意着美好吉祥[15]。

在方案设计时,为了迎合当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意趣,整个座椅力求造型简洁、功能舒适。从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和颜色喜好为出发点,颜色定位为红黄配色,红色为主题,象征着热情、泼辣和能干;辅以黄色,彰显身份与地位[16-17]。为了凸显材质与色彩的协调一致,整个座椅框架采用富有质感的金属质地,烘托出座椅的耀眼夺目,坐垫和靠背采用红色的皮质或者绒布面料覆面,柔软舒适,这种材质与色彩的搭配使座椅整体华贵、张扬、又充满现代时尚感。另外,为了触发人们对王熙凤的形象认知与识别,在装饰元素上选择以“赤金盘螭璎珞圈”为设计切入点,通过勾勒璎珞圈提取造型轮廓,在此基础上简化复杂的装饰性图案,同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观,提炼出简洁的几何化形态,并通过一定的“变异”和“重构”形成新的装饰元素(图10),将该元素应用于座椅靠背部分的镂空纹饰,最终设计效果如图11所示。

■图9 赤金盘螭璎珞圈

■图10 设计元素提取与重构

■图11 座椅设计效果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对《红楼梦》女性人物的新解。以王熙凤为例,在今人看来她真实、立体、鲜活,其身上拥有当今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优秀女性的特质[18-19]。本文通过调研、收集有关王熙凤的图像作品,揭开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背景下的女性空间,并通过对不同版本图像作品中座椅的分析、还原,重现曹公笔下的女性常用座椅,弥补座椅研究中有关女性使用对象的缺失。同时,研究和借鉴王熙凤的审美喜好、管理能力、人物特征,将人物精神杂糅进产品创新设计,不仅加深对《红楼梦》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挖掘如何在产品创新设计中体现个人特色,并迎合与探讨新时代座椅设计的性别化设计思路,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璎珞座椅红楼梦
离婚吧,霍先生
离婚吧,霍先生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璎珞:聚八方珍宝,饰流光仙裳
别样解读《红楼梦》
一串红璎珞
你愿意变成伞还是座椅
多功能环保座椅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