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趋化因子配体5、循环肿瘤细胞CK20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研究

2021-06-25韩克松李翠玲邸泰霖肖德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外周血直肠癌血清

韩克松, 张 帆, 李翠玲, 张 静, 邸泰霖, 肖德亮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身肿瘤的第3位,目前临床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手术联合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1]。研究显示经过根治性手术后结直肠癌患者在3年内复发的可能性达80%,而结直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因而,能够准确预测并评估患者的复发和转移对评价疾病转归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趋化因子是炎症发生过程中具有趋化作用的重要因子,相关研究证实肿瘤复发过程中趋化因子可能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而趋化因子配体5(chemokine ligand 5, CXCL5)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并高表达于肿瘤组织[3]。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造成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K20是外周循环肿瘤细胞的重要标志物,但关于上述2种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XCL5、循环肿瘤细胞CK20的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纳入标准:1)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七版[4]中的标准;2)术后病理学分期Ⅰ~Ⅲ期;3)均在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术后接受36个月的随访;4)术后随访的判断标准为经肠道镜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1)术前具有放化疗病史;2)失访的患者;3)病理学资料缺失;4)伴有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指标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抽血前均应禁食8 h以上,于入院24 h之内抽取空腹卧位肘静脉血5 mL,置于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中,分成2份,1份备检,1份静置30 min后,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将血清转移至EP管中,保存于-80 ℃的冰箱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XCL5水平,于酶标仪(美国BD公司生产)检测450 nm波长读数。Cellular FACTT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的水平:备份血样以1000 r/min离心后去除上清,加入生物素化抗体50 μL,于37 ℃静置1 h后,加入亲和素工作液50 μL,于22 ℃静止1 h后,加入生物素化DNA50 μL,1 h后加入NTP工作液50 μL,室温静置3 h后上机检测。

1.3 资料收集 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肿瘤位置、直径大小(以切除肿瘤最大长径作为直径进行计算)、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伴有肠梗阻(以患者是否伴有完全性肠梗阻作为判断标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血管侵犯。

1.4 随访方案 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观察,检测其复发情况,并据此进行分组: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84例(复发组),未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36例(对照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复发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的年龄、性别、BMI、肿瘤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肿瘤直径、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伴有肠梗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血管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复发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复发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XCL5、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检测结果比较 复发组的血清CXCL5水平、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清CXCL5、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检测结果比较

2.3 血清CXCL5、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表达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关系 经多因素分析,肿瘤低分化、肠梗阻、TNM分期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淋巴血管侵犯、血清CXCL5水平增高、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40岁以上是出现结直肠癌的主要年龄段,全世界有120万人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超过60万患者死于结直肠癌,而根治性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5-6]。相关文献提示80%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并且极易转移到肝脏和肺[7],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在肿瘤直径、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伴有肠梗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血管侵犯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结直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正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故而,探寻结直肠癌的复发和预后的评估指标对临床治疗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证实炎症是参与结直肠癌病理过程重要的机制,趋化因子可通过介导炎症细胞而促进肿瘤细胞与炎症细胞的融合浸润,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裂、存活和生成肿瘤新生血管[8-10]。CXCL5具有推进粒细胞趋化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进而促进和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同时也有学者的研究提示CXCL5通过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后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11-12]。另有研究提示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对提示肿瘤预后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CK20作为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物现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检测[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组的血清CXCL5水平、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结直肠癌复发患者存在CXCL5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的高表达。CXCL5可刺激炎症因子的释放、趋化白细胞聚集,激活炎症应答反应,进而参与新生血管形成过程并参与多种肿瘤的转移、增殖及凋亡。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肠梗阻、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淋巴血管侵犯、血清CXCL5水平增高、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形成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CXCL5激活相关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诱导环氧合酶-2、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等因子的表达,诱发炎症反应,因而CXCL5水平高表达并诱发结直肠肿瘤的复发转移可能与募集炎症细胞和促进血管形成具有重要关系。CK20属于细胞角蛋白家族,在正常淋巴组织、血液组织、骨髓组织中不表达,非常局限于胃肠上皮细胞,相关研究发现CK20不同于CK8、18及19,具有更为严格的上皮特异性分布,在胃十二指肠黏膜、沿绒毛排列的上皮细胞、泌尿道伞状细胞、表皮Merkel细胞及味蕾细胞,己检测过的非上皮细胞或组织包括平滑肌、血细胞、淋巴结及其他单层上皮细胞型细胞角蛋白偶有表达的肿瘤也无CK20表达,绝大多数其他人体组织包括乳腺呈完全阴性,这是循环肿瘤细胞CK20作为评价和诊断结直肠癌复发和转移重要因子的主要原因[15-16]。与其他研究相比,本研究对CK20和CXCL5关于结直肠癌的相关机制结合文献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临床的进一步诊治提供了思路,CK20的表达具有严格的上皮组织特异性,非上皮来源的正常血液中不见CK20表达,这也是本研究认为循环肿瘤细胞CK20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转移和复发相关的重要依据[17-18]。

综上所述,CXCL5水平增高、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表达与术后的复发、转移相关。

猜你喜欢

外周血直肠癌血清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