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溪县晚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

2021-06-25张加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晚稻钾肥利用率

张加明

(明溪县农田建设与土肥技术推广站 福建明溪365200)

化肥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不仅带来化肥的浪费,而且同时造成土壤酸化、板结,理化性质变差,土壤中的化肥含量过高容易造成养分淋失,又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2016年原农业部提出化肥零增长目标,福建省也出台了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通过推广绿肥种植、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等措施,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肥料利用率是反映化肥使用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与气候、土壤、肥料品种和用量、施肥方式、作物品种等多种因素相关[5-7]。研究表明,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为40.2%,比201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8],说明化肥的减量使用效果显著。

明溪县是国家级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县,也是福建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县耕地面积1.28万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9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1万hm2,粮食作物中水稻种植面积占64%,为明溪县的主要栽培作物。因此,在水稻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研究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明溪县晚稻优化施肥的肥料利用率,为肥料减量使用、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明溪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北纬26°08′~26°39′、东经116°47′~117°35′。总面积1 708.6 km2。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 800 mm,年平均无霜期261 d,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试验分别安排在翰仙镇小眉溪村(试验1)、夏阳乡后洋村卢厝坂(试验2)、夏阳乡后洋村门口坂(试验3)等2个乡镇3个地点。选择灰黄泥田、灰泥田等主要土壤类型的试验地,其代表的土属占水稻土土类面积的62.6%,成土母质为坡积物,土壤质地为中壤,试验田块肥力均匀、灌溉条件好,其主要土壤养分性状见表1。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谷优92,供试肥料为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2%)和氯化钾(K2O,60%)。

表1 试验地主要土壤养分性状指标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平衡施肥区(N2P2K2,为当地的推荐施肥量)、缺氮区 (N0P2K2)、缺磷区 (N2P0K2)和缺钾区(N2P2K0)、无肥区(N0P0K0)等5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各处理施肥量见表2。

小区面积20 m2,长5 m、宽4 m,沟宽0.4 m,试验区四周保留宽1.5 m以上的保护行。小区间田埂用塑料薄膜覆盖,隔离防渗,每个小区均设有单独进出水口,各小区用水单排单灌。

1.4 栽培管理

2020年7月1 日播种育苗;7月31日,基肥施氮肥的50%、磷肥的100%、钾肥的50%;8月2日,插秧;8月20日施分蘖肥,氮肥用量占30%,钾肥用量占50%;9月5日,喷施对决、笑打、细霸防治病害;9月20日,施穗肥氮肥,用量占20%。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大田生产一致。11月2日收获,按小区单收单称,并采集稻株用于测定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谷粒,同时测定植株全量的氮、磷、钾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3个试验点的平衡施肥处理(N2P2K2)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等重要经济性状明显好于无肥处理(N0P0K0),平均分别增加53粒、10.3个百分点、0.6 g和2.1万穗;相比缺氮(N0P2K2)处理、缺磷(N2P0K2)处理、缺钾(N2P2K0)处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或提高。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养分缺乏都会明显影响到水稻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进而造成减产,体现了氮、磷、钾平衡施肥的重要性。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试验1平衡施肥处理(N2P2K2)增产1 394 kg/hm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氮增产677 kg/hm2,施磷增产399 kg/hm2,施钾增产288 kg/hm2,增产不显著。试验2平衡施肥处理增产3 006 kg/hm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氮增产2 421 kg/hm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磷增产1 215 kg/hm2,增产达显著水平;施钾增产597 kg/hm2,增产不显著。试验3平衡施肥处理增产3 126 kg/hm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氮增产2 679 kg/hm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磷增产692 kg/hm2,施钾增产299 kg/hm2,增产均不显著。

表2 试验设计及施肥量

表3 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主要经济性状

2.3 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经济效益

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水稻3元/kg、尿素2元/kg、过磷酸钙1元/kg、氯化钾4元/kg计算,与平衡施肥处理(N2P2K2)相比,试验1无肥处理(N0P0K0)收益减少2 415元/hm2,缺氮处理(N0P2K2)收益减少1 380元/hm2,缺磷处理 (N2P0K2) 收益减少825元/hm2, 缺钾(N2P2K0)处理收益减少120元/hm2;试验2无肥处理(N0P0K0)收益减少7 515元/hm2,缺氮处理(N0P2K2)收益减少6 675元/hm2,缺磷处理(N2P0K2)收益减少3 315元/hm2,缺钾处理(N2P2K0)收益减少1 200元/hm2;试验3无肥处理(N0P0K0)收益减少7 875元/hm2,缺氮处理 (N0P2K2)收益减少7 455元/hm2,缺磷处理(N2P0K2)收益减少1 740元/hm2,缺钾处理(N2P2K0)收益减少315元/hm2。综合分析,无肥处理(N0P0K0)收益减少2 415~7 875元/hm2,缺氮处理(N0P2K2)收益减少1 380~7 455元/hm2,缺磷处理(N2P0K2)收益减少825~3 315元/hm2,缺钾处理 (N2P2K0)收益减少了120~1 200元/hm2。

表4 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

2.4 晚稻肥料利用率

国内外普遍采用肥料回收利用率、肥料贡献率2个指标来评价肥料利用率[6]。

肥料回收利用率(%)=[(平衡施肥处理作物地上部吸收氮、磷、钾量-缺素处理作物地上部吸收氮、磷、钾量)/平衡施肥量]×100%,肥料回收利用率反映作物对施入土壤中肥料的吸收的比例。

肥料贡献率(%)=(平衡施肥处理作物经济产量-空白处理作物经济产量)/平衡施肥量。

肥料效应 (kg/kg)=(平衡施肥处理作物经济产量-缺N、缺P、缺K处理作物经济产量)/N或P或K施用量,肥料效益反映施肥的增产效果[9]。

对各试验点水稻籽粒和秸秆进行氮、磷、钾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见表5、表6、表7。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平衡施肥处理籽粒和秸秆的氮磷钾含量均高于缺素处理,说明满足水稻的养分供应,有助于水稻的养分累积,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根据水稻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籽粒和秸秆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各处理养分吸收量。试验1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8.90%、17.73%、31.62%;试验2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5.66%、20.14%、49.41%;试验3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5.76%、18.59%、42.59%。明溪县晚稻的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11%、18.82%、41.21%。

表5 各试验点水稻籽粒和秸秆氮含量及氮肥利用率

表6 各试验点水稻籽粒和秸秆磷含量及磷肥利用率

表7 各试验点水稻籽粒和秸秆钾含量及钾肥利用率

按公式计算,试验1、试验2、试验3晚稻的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5.3%、54.0%、39.1%;试验1施用氮、磷、钾效应分别为12.3 kg/kg、7.2 kg/kg、5.2 kg/kg;试验2施用氮、磷、钾效应分别为43.5 kg/kg、21.8 kg/kg、10.7 kg/kg;试验3施用氮、磷、钾效应分别为51.5 kg/kg、13.3 kg/kg、5.7 kg/kg。可以看出施肥效应为氮肥>磷肥>钾肥,说明在一定的施肥量下,明溪县晚稻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最明显。

3 结论

在明溪县晚稻上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和缺素处理试验,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的水稻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含量均高于缺素处理,说明优化施肥提高了水稻的氮磷钾累积量,提升了结实率、千粒重、晒干率、亩有效穗等产量构成因子,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平衡施肥增产1 394~3 126 kg/hm2, 增收2 415~7 875元/hm2;施氮增产677~2 679 kg/hm2,增收1 380~7 455元/hm2;施磷增产399~1 215 kg/hm2,增收825~3 315元/hm2;施钾增产288~597 kg/hm2,增收120~1 200元/hm2。

综合3个试验点的数据,明溪县晚稻肥料利用率为39.47%,其中氮肥利用率为40.11%,磷肥利用率为18.82%,钾肥利用率为41.21%;施用氮磷钾效应分别为35.77 kg/kg、14.1 kg/kg、7.2 kg/kg, 施肥效应为氮肥>磷肥>钾肥,说明在一定的施肥量下,明溪县晚稻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最明显。

研究表明,我国水稻的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30%~50%、低于25%、30%~60%[7],相比而言,明溪县晚稻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并在优化施肥量的基础上,调整氮、磷、钾肥比例和施用方式,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尽管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相较于磷肥和钾肥的高,但氮肥施用量大,进一步提高氮肥利用率对实现减肥增效的目标意义重大。由于水稻田长期处于灌水状态,施用硝态氮肥容易淋失,且在厌氧状态下,反硝化作用加强,也增加了硝态氮肥的损失,进而降低了肥料利用率[10-11]。因此一般稻田推荐施用铵态氮肥,再加上深施,可降低氮素的损失,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研究表明,广东省近10年的水稻氮肥利用率为39.98%,但不同施肥技术下氮肥利用率差异较大,控释肥利用率为47.20%,配方施肥为36.65%,常规施肥为26.18%[12]。可以看出推广控释肥技术可以极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也是未来施肥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晚稻钾肥利用率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国际钾肥市场走势下行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晚稻帖(外一首)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晶胞参数及空间利用率的相关计算突破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广西乐土成功召开“乐土肥地龙2015晚稻销售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