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戏剧典型人物塑造
——以现代淮剧《雪域烛印》为例

2021-06-25柏赞东

剧影月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典型戏曲

■柏赞东

典型人物在戏剧作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纵观中西方戏剧作品,有的典型人物是剧作家“编”出来的,有的典型人物则是剧作家在现实生活中选取的真实原型,而这些由真实原型戏剧化的典型人物,往往更能打动二度创作者及受众。无论是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主旨的揭示,以现实原型为依托的戏剧作品相比而言更具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那么,面对以现实原型为依托的现代戏剧作品,二度创作者该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呢?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对于二度创作者,尤其是演员而言,既是一次体验,也是一种挑战。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认为,演员应当体验剧中人物,以“设身处地”的状态,将剧中人物形象塑造出来。即演员把自己当作剧中人,通过特定的表现方式,去体验角色经历,感受角色内心世界,将角色文本形象重塑至舞台。而我国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的表演体系又认为,戏曲具有虚拟性、程式性、写意性,戏曲表演应该围绕自身的基本特征,脱离基本特征的戏曲表演是不为受众所承认的。那么在现代戏剧(戏曲)表演中,如何把握好尺度,塑造好符合当代审美的典型人物形象呢?在以斯氏体验派表演体系、梅兰芳表演体系指引下,本文将以现代淮剧《雪域烛印》(以下简称《雪》剧)典型人物塑造为例,为现代戏剧表演提供借鉴与思考。

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与典型环境和典型事件息息相关,深入了解、充分体验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有助于角色的塑造。《雪》剧以“中国好人”——兴化“支教夫妻”汤恒跃、吴玲夫妇为原型,坚守藏区教书育人甘于奉献,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实写照,更是藏区人民心中的英雄。“中国好人”汤恒跃、吴玲夫妇的藏区支教真实事件对应性创造出了为去西藏支教,甘愿别离兴化水乡,奔赴西藏高原的唐耀辉夫妇艺术形象。被赋予戏剧化色彩的人物,又与真实生活中人物的自然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而言,自然形象是艺术形象的基础,而艺术形象又是自然形象的升华和飞跃。因此,要恰到好处的把握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拿捏好“汤恒跃”和“唐耀辉”两者间的分寸,把握好原型和艺术形象的火候。笔者作为“唐耀辉”扮演者,就如何塑造好这一角色及由此延展的关于现代戏剧典型人物塑造的建议,有些许体会。

首先,注重观察,深入“体验”。汤恒跃的个人自然形象包括了他的外表和内在,这就要求扮演者紧紧抓住人物特点,通过沟通交流、反复揣摩,描摹勾勒出主人公的整体自然形象,再赋予其艺术化处理,以梅兰芳表演体系为指导,融入戏曲元素,进而将汤恒跃的戏剧形象“唐耀辉”塑造在戏曲舞台上。比如,主人公是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教师,是爱父母的儿子,是爱妻子的丈夫,还是爱女儿的父亲,更是藏区人民心中的“英雄”。多条情感线索的交错,是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的焦点,如何正确表现关键时刻典型人物所做的抉择、怎样展示主人公的可贵品质,是演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更是把握人物灵魂的关键。无观察无实践何谈创造力,只有经过内外联动式体验,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打动受众心灵的唐耀辉。现实生活中的汤恒跃,散发着人性光辉,他的特征要通过舞台形象唐耀辉的典型事件反应,这些典型事件又是支撑唐耀辉艺术形象的支点。比如,他毅然决然为了履行约定奔赴西藏,是遵守诺言,有情怀的党员教师;他关爱学生,诠释“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谛;他惜别父母和妻儿,舍“小家”为“大家”。这些典型事件的勾连是塑造唐耀辉舞台形象的线索,也是真实事件被艺术化表达的反映。其次,巧妙创造,大胆创新。树立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除观察、体验外,还需要艺术性的创造,这种创造往往是技巧性的,也是方法性的。比如戏剧舞台是无法重现高原恶劣的生存环境的,这就对扮演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调动生活常识,用表演技巧创造出既有生活真实又有艺术真实的戏剧情境,且这些技巧性的手段不可矫揉造作,否则无法打动受众。然而,若每个演员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艺术生命力就不强,因此扮演者在二次创作中要以敢于大胆创新为突破的重要路径。扮演者还应立足更高的视角,全面客观、细致细琢人物特点,从细节入手,探寻画龙点睛之笔。

现代戏曲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塑造,又不同于话剧、小品等戏剧形式,二度创作者尤其是演员应当把握好“度”,做好戏曲现代化的表达。这个度,把握好就是戏曲,把握不当就是话剧,甚至可能变成“话剧加唱”。笔者认为,在塑造现代戏曲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时,思路要清晰、界限要分明。戏曲程式的运用和写意、虚拟等特征的体现,很大程度依靠演员来完成,因此必须掌握好“四功五法”基本程式。值得重视的是,千万不可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的表达混为一谈,用塑造传统戏曲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的方式去塑造现代戏曲中的典型人物。

比如,《雪》剧中唐耀辉是平凡的英雄,现代汉语词典对“英雄”一词的解释是“本领过强、勇武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体现唐耀辉的英雄之举需要细节(典型事件)支撑,而这些事件为展示戏曲特点提供机会。唐耀辉去辍学的达顿家家访时,徒步急行高原缺氧、唐耀辉夫妇冒险进山找寻被暴风雪困在山中的学生平措……这些场景中,演员的表演是依靠戏曲程式表达的,戏曲写意性、虚拟性特征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舞台上转两三圈就是翻过一座山,舞台环境被设定成雪域高原。因此,笔者认为,戏曲的基本特征是贯穿现代戏曲作品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不能跨越“戏曲”本质,演员应当有清晰的认识,基本功和戏曲表演基础必须扎实;演员还应当转变创作思维,打破传统局限,将现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戏曲化、艺术化的手段表现出来。演员还应当把握尺度,既不能舍本逐末,也不能顽固不化,学会在变通中寻找平衡点。由此,现代戏剧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便能在舞台上真正被塑造起来。

现代戏剧不同于传统戏剧,剧中人物形象自然也是不同的。社会背景、戏剧主旨,都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依据,相比而言,现代戏剧典型人物与其他次要人物、典型环境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更是充满社会性的。因此,戏剧演员应辨别清楚“现代戏剧”与“传统戏剧”的根本差别,以崭新的视角延续三大表演体系的指导,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表现手法融会贯通在一起,创造出真实性、艺术性、社会性、创新性并存的戏剧人物形象。要塑造现代戏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可适当借鉴戏剧中的话剧表现形式,与程式化、虚拟化的戏曲相比,话剧以更接近生活,贴近真实的艺术化表达,挖掘人物灵魂,凸显人物特征,以真情实感贯穿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戏曲演员不妨借鉴这样的表现手法,在艺术真实中渗透着生活真实,在生活真实中又充满着艺术创造。笔者认为,在正确合理的表演技巧的指引下塑造出的现代戏剧典型人物形象,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更能被受众普遍接受。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嬗变,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要有长足的发展就得适应当代人的审美和精神需求,戏曲也不例外。对于传播主体而言,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技”,更要有充满智慧的头脑、擅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和体验人生百态,为塑造不同类型和特点的现代典型人物做充足的准备。同时,还要敢于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戏曲的特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可塑性”相比其它戏剧形式更强,传播主体尤其是演员,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还应当多思考勤揣摩,在导演的启发下,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有效串联,塑造出受众普遍认可、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典型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特点与创新经验
戏曲从哪里来
典型人物宣传的创新策略研究
《圆》典型易错题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论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典型报道真实性的基本方法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