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智慧云脑”的建设思路

2021-06-24张贞程海翔

中国信息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

张贞 程海翔

当前,信息化加速迈向全面互联、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新阶段,如何坚持以数据为基、以人为本,建设更高层次的城市“智慧云脑”,更高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高效率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更高质量助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是时代和人民交给我们的“答卷”。

一、“智慧云脑”的现实需求与建设背景

“智慧云脑”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扬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发展趋势看,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字空间建造一个与物理城市相匹配的数字城市,实现物理城市和数字城市虚实交互成为可能,一个“城市全要素数字化、虚拟化,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运行管理协同化和智能化”的数字孪生城市呼之欲出。从整体环境看,新型智慧城市是“有温度”的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手段与城市发展理念、运作模式、体制机制的有机融合,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了解城市各方面、各领域的真正需求,抑制技术、资本和社会环境的冲动,将信息技术真正嵌入到居民日常生活中,推动城市居民的参与共享,实现“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高效处理、贴心服务”,促进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从基础条件看,“云上扬州”计划实施三年多以来,31个项目已启动实施24个项目,建立了“五联动”工作机制,“一中心三平台一体系七朵云应用”有序推进,构建了全市统一的信息共享交换开放体系和市县一体化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初步建成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4个基础数据库以及综合治税主题数据库,累计归集6个县(市、区)、4个功能区、66个市直单位共计约4.7亿条数据,我的扬州APP、互联网+政务、公积金在线提取、智能停车、智慧医疗等应用实现了利民、便民、惠民,统筹建云、数据进云、应用上云、安全管云成效初步显现。从现实需求看,500个城市、投资超万亿元的智慧城市建设在这次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面前验出了“成色”。不论在数据采集应用能力、资源整合共享能力、公众数字化应用能力以及在运用已有技术针对突发问题的预判机制、解决机制和运营服务力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需进一步寻找差距、补齐短板。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如何让“智慧城市”建设“下沉”、成效“可感”,不躺在蓝图和账本中,不停留在响亮的口号里,更加讲求实效、更加贴近民生、更加注重融合,是这场“大考”留给扬州的思考题。

二、“智慧云脑”的规划思路与建设目标

新型智慧城市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城市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全面盘活城市数据资源。实现城市数据的全盘洞察,数据交互的快速实时,数据分析的全面真实,决策措施的科学精准,关键和核心就是建设强大的“智慧云脑”。

(一)总体思路

到2025年,城市整体运行的数字映射基本得以实时呈现,数字政府、智慧社会、数字经济全面推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将扬州建设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引领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发展的先行者,独具特色的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名城。

科学集约的“智慧云脑”基本建成。融入区块链、深度学习、类脑计算、认知计算等前沿技术,将数据作为“智慧云脑”的核心资源,全面提升数据资源的供给能力,城市大脑的分析能力、共享开放的支撑能力和应急保障的响应能力,实现数据资源一体共享、政务服务网端通办、城市运行全域统管、应急保障一键响应。

全量汇聚的数据中枢运行高效。坚持“大网络、大系统、大平台”的总方向,完善扬州市大数据共享開放平台的枢纽功能,按照“三融五跨”要求,强力打破数据共享各项“壁垒”,优化政务云资源配置,实现政府公共应用100%上云,推动各部门、各县(市、区)专用网络和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和数据资源融合共享。

快速灵敏的城市感知温暖贴心。聚焦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加强数据治理,减轻基层负担,集中汇聚公共数据资源,推进各部门之间数字资源的互联互通互认,实现网上办事最多跑一次,数据归集最多报一次,城市运行“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二)具体对策

完善“智慧云脑”能力架构。按照“完善脑结构、扩充脑容量、增强脑功能”方针,建设更加智慧的大脑。一是建设数据中台。采用智能算法配合规模化数据,通过数据充分挖掘和系统化思路组织,提供跨部门、跨专业的服务,解决应用开发快于数据开发的效率问题和数据开发与价值产生的协作矛盾,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业务需求,提升数据支撑能力,实现数据价值。二是实现云计算能力扩容。增加云计算中心的高性能计算设备,提升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建设面向人工智能的算力和算法中心,优化边缘计算节点规划布局,建设边缘计算节点资源池,实现算力的云边端统筹供给。三是建设统一的算法服务平台。集算法管理、资源管理、业务场景管理、指标评估、监控预警于一体,为“智慧云脑”提供解决各部门、各行业个性化问题的智能算法模型和智能算法服务。

构建城市全要素的数字底座。按照统一“管理模式、数据格式、系统标准”要求,数字化模拟城市全要素生态资源,形成统一的城市运行视图。一是以数字治理和数字服务为核心,加强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地理信息、社会信用5个基础数据库以及综合治税主题数据库的数据资源全口径梳理、全活化归集、全精准管理、全方位使用。二是提供基于业务逻辑的数据的分类、清洗、筛选、重组数据服务,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的识别、提取、分类、打标,增强数据资源加工能力,重点推进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数字化改造以及街镇、居村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归集,保证归集数据的完备性、精准性、适用性、即时性和综合性,促进城市基础数据与部门数据的比对应用与迭代开发。三是探索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创新模式,分步分批制定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清单,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和数据资产交易规则,推动城市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提供大数据增值服务,形成数字服务、数字协同、数字治理、数字发展四位一体的体系架构。

提升智慧泛在的城市感知。统筹网络、枢纽、终端一体化建设,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消除“脑血栓”,治疗“体麻木”,形成无所不在的城市感知体系。一是推动網络连接增速。推动5G先导、4G优化,扩大城市网络带宽出口,加快推进新一代互联网IPv6部署,率先探索基于北斗时空网络应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功能集成、建设集约。二是推动数据共享增能。积极推进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接入部门的全面覆盖和共享过程的全活应用,融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资源分布式点对点式共享,提升数据资源共享实时性。三是推动泛在感知增智。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部署城市神经元节点,构筑“城市神经元系统”,拓展“城市大脑”功能,提升快速响应和高效联动处置能力水平。

推进数据驱动的融合应用。深化大数据在政务服务、综合执法、社会治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市场监管、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领域融合应用。一是搭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基于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需求,开展城市运行数据分析,加强综合研判,增强城市综合管理的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推动实时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等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二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智能化大保护。聚焦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实施生态大保护。加强对水、气、林、土、噪声和辐射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的实时获取、分析和研判,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推动“互联网+回收平台”建设。三是建设应急安全智能体系。在社会治安、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城市建设、消防、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危险化学品管理等重点安全领域和给排水、燃气,供电等重要民生服务领域实现全环节、全过程预警处置,推动物联传感、智能预测在应急安全领域的应用。四是建立信用大数据分析系统。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公民身份证为唯一的信用标识,汇聚全市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信用信息,形成法人和自然人的公共信用记录,实现主体信用记录全覆盖,实现区域信用评估模型对城市和行业信用状况的监测、预警,形成信用联合奖惩大格局。五是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总门户功能,扩大移动端受惠面,不断拓展各类服务场景,健全政务应用集群,实现政务服务由“网上办”向“端上办”的转变;建设“企业服务云”,加强为企服务统筹协调、惠企政策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六是建设“社区云”。支持基层综合管理应用,完善基层事件发现机制,丰富市、县(市、区)协同处置主体,建设数字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推进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有效支撑居村委会减负增能。

强化大数据安全保障。以数据安全为核心,强化制度保障、技术手段、体系建设三位一体的大数据总体安全观,增强关键数据安全韧度,增强综合平台安全防护强度,提升信息安全事件响应速度。一是扩大数据安全防御纵深。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采取秘密分割的技术路线,建立角色分工、职责分离、数据分割、运维分管、安全分治安全技术机制,建立覆盖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体系。二是提升大数据平台安全防御能力。综合利用数据源验证、大规模传输加密、非关系型数据库加密存储、隐私保护、数据防泄露、追踪溯源、数据销毁等技术,引入用户和组件的身份认证、细粒度的访问控制、数据操作安全审计、数据脱敏等隐私保护机制,防止数据的未授权访问和泄露。三是增强紧急安全事件的响应能力。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自动识别威胁、风险阻断和攻击溯源,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检测的转变。

三、“智慧云脑”建设难点与主要措施

“智慧云脑”建设是整个“十四五”期间扬州市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坚持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科学严谨论证,统筹协调推进,积极稳妥实施。

(一)建设难点

协调好统筹规划与差异实施之间的矛盾。杜绝“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既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标准通到底”,实现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数据资源的全市域统筹,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充分考虑到各部门业务特点和各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的实际,充分各部门、各县(市、区)的积极性,满足个性化需求,鼓励创造性应用。

转化好“数据饥渴”与“数据沉淀”之间的矛盾。“智慧云脑”的第一资源是“数据”。要大幅度提升数据资源数量和质量,花大力气解决“数据不落地、质量差、共享实时性较低”等问题,通过把信息资源“编清楚”,让信息系统“接进去”,将数据资源“洗干净”,促数据共享“活起来”等方式,使数据资源由“死”向“活”,实现价值。

解决好“项目管理”与“建设效果”之间的矛盾。从“云上扬州”项目实施的情况看,还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部门建设的项目多综合应用的项目少,行政管理的项目多社会服务的项目少,技术升级的项目多数据驱动的项目少,概念创新的项目多实质创新的项目少,因此,在十四五期间“云上扬州”建设坚持“整体规划、滚动实施、效果导向、动态调整”,改革项目管理机制,优化项目入选导向,调整项目列支标准,杜绝“重建设、轻效果”的现象出现。

处理好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的之间的矛盾。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是天然的矛盾。处理好这样的矛盾,要坚持辩证统一的看待问题,遵循“堵不如疏”“分域而治”的原则,对数据进行资产化管理,清晰数据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积极探索数据资源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分级赋权,积极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利用,将数据的所有权和掌控权归还给数据属主,使数据属主在权限可控,在不“共享”数据的前提下实现“共享”数据的价值,解决数据利用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主要措施

为保证智慧云脑真正落得地、建得成、用得好,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保障:

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协调统筹。市云上办统筹项目绩效评估、督查通报、成果发布,指导总集成单位推动、跟进项目落地。市有关部门要明确信息化工作的牵头处室,负责项目建设、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各县(市、区)要明确本地信息化建设的牵头部门,统筹制定本地信息化发展规划,扎口项目管理。

强化安全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建设强健的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第三方安全审计、实时监督机制,强化对数据存储的核心掌控及系统开发、运维、数据应用等过程的安全管控,筑牢防数据泄露堤坝。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应急处置协调指挥和通报机制,强化信息安全、数据安全责任制建设,制定落实应急预案,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创新运营模式,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营造“智慧云脑”良好发展环境,推进政府与企业深入合作,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支持企业利用开放的公共数据深度挖掘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发展新业态,提供新服务。鼓励成立“智慧云脑”建设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技术、业务、安全和标准建设等方面的咨询、指导和服务。

加强人才建设,完善培训机制。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市级人才库,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强化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在“智慧云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提供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人才和资金支持。针对全市各部门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开展分级分类的信息化培训,转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培养“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的新思维,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2)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3)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