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贺兰山立地类型初探

2021-06-23丛立辉王艳红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灌丛草甸山地

丛立辉,王艳红

(1.阿鲁科尔沁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天山镇 025550;2.阿鲁科尔沁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山镇 025550)

立地类型是指地域上不相连接,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地段组合。查清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辖范围内立地类型种类,掌握其分布规律,可为该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写、林地的科学经营以及其他林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1 基本情况

内蒙古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山体呈南北走向,南北长约250 km,东西宽约20~40 km,地理坐标为北纬38°10′~39°22′,东经105°41′~106°41′,海拔一般为2 000~3 000 m,总土地面积88 500 km2。保护区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属亚欧大陆腹地,中温带干旱荒漠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山麓与山顶气候差异大,山麓年降水量250~300 mm,年平均气温8.5 ℃,≥10 ℃年积温3 370 ℃,而山顶2 910 m 处,年降水量438 mm,年平均气温4 ℃,≥10 ℃年积温在3 000 ℃以下。降水主要集中在7~8 月份,年平均蒸发量在2 100~2 337 mm 之间,为降水量的8~10 倍。无霜期110~130 d,积雪厚度50~100 mm。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基本无地表径流。保护区土壤垂直变化明显,自下而上,土壤依次为盐化草甸土,山地灰钙土、山地灰褐土和高山草甸土。

2 研究方法

根据该区的自然地貌、植被、土壤、地形等分布特点,采用线路调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查阅了该区过往相关文献资料,并汇同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开展研究工作。

3 立地类型分类系统划分

立地类型分类是林地立地条件和林地生产潜力的自然分类,其目的在于划分立地,为林地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在兼顾科学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按照气候、土壤和地貌条件等物理环境因素,根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来划分本地区立地类型。按照立地类型分类原则和方法,把本地区按立地区域、立地区、立地亚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六级分类系统进行划分,前三级是区划单位,后三级为分类单位。立地区域是依据地域分异规律来进行全国森林立地分类的一级区划单位;立地区是在立地区域内依据地带性水热组合条件及巨地貌背景,综合考虑其非地带性地貌、地方性气候及垂直地带性分异的基础上的二级区划单位;立地亚区是在立地区内依据地貌、地质条件、土类差异以及山地垂直性或者地方气候的局部区域差异性的基础上的三级区划;立地类型小区为森林立地一级分类的单位,而不是区划单位;立地类型组是指具有相关生态条件,水热条件的立地类型的组合。在丘陵山地主要依据地形,如坡位、坡向等;在平原则主要依据地表、地下水条件或土壤的理化性质来划分。立地类型是按地域及尚不相连接,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林地生产潜力基本一致的地段组合、并形成一定的面积。立地类型所划分的面积只包括林地面积,非林地面积未包括在内。划分依据限于具体地段上的差异,一般是土壤的质量和容量因素。在丘陵山地多按土层、质地、石砾含量等划分;在平原地区多按土壤质地、肥力、潜水、地表水等条件划分[1]。按照上述划分方法,把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划分为6个立地类型组8 个立地类型,面积为85 911.8 hm2,占自然保护区总土地面积的97.08%。详见表1。

表1 各立地类型面积表

4 各立地类型生境特征及综合评价

4.1 亚高山草甸土立地类型组

该立地类型组只包含一个立地类型,即亚高山草甸土立地类型。此立地类型一般分布在海拔2 900 m 的山地上部,面积为1 556.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6%。土壤为高山草甸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高山柳灌丛、鬼箭锦鸡儿灌丛、高山草甸等。其他植物有蒿草、珠芽蓼、苔草、点地梅、马先蒿、高山唐松草等。该类型地处高山地带,海拔高、气候干燥、寒冷、雨量少,土层厚度小于40 cm,土壤砾石含量为20%~40%,立地条件差,土壤肥力较低,应以经营灌木为主,对高山灌丛加以保护。

4.2 中山带上段立地类型组

该立地类型组划分为两个立地类型。

4.2.1 中山带上段阴坡立地类型

该类型一般分布在海拔2 300~2 900 m以上山地阴坡,面积为27 129.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66%。土壤为山地灰褐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藓类—云杉林、草类—云杉林、草类—油松林、裸岩—油松林、金露梅灌丛等。其他植物种类有高山柳、鬼箭锦鸡儿、银露梅、小叶忍冬、绣线菊、小红菊、苔草、大瓣铁线莲、苔草、鹿蹄草、珠芽蓼等。该类型林内潮湿、寒冷。土层厚度为35~50 cm,土壤砾石含量为30%~55%,土壤肥力较低,立地质量一般。要加强管护力度,实行封育管理。

4.2.2 中山带上段阳坡立地类型

该类型一般分布于海拔2 300~2 900 m的山地阳坡,面积为21 765.2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60%。土壤为山地灰褐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藓类—云杉林、杜松林、灌木—云杉林、草类—云杉林、山杨—云杉林、草类—山杨林、金露梅灌丛、丁香灌丛、叉枝圆柏灌丛等。其他伴生的植物种类还有绣线菊、灰栒子、银露梅、库叶悬钩子、小叶忍冬、早熟禾、小红菊、苔草、沙参、羊草、马先蒿、棘豆、黄芪等。该类型光照条件较好,土层较薄,土层厚度为20~45 cm,土壤砾石含量为40%~60%,水肥 条件较差,经营不当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加强管护力度。

4.3 中山带下段立地类型组

该立地类型组划分为两个立地类型。

4.3.1 中山带下段阴坡立地类型

该类型一般分布在海拔1 600~2 300 m以下山地阴坡,面积为14 737.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65%。土壤为山地灰褐土和山地灰钙土,所分布的植物群落主要有藓类—云杉林、草类—油松林、山杨—云杉林、草类—山杨林、草类—云杉林、灌木—云杉林、杜松林、针茅荒漠草原、针茅草原等。其他植物种类有虎榛子、蒙古扁桃、绣线菊、荒漠锦鸡儿、狭叶锦鸡儿、黄刺玫、沙生针茅、苔草、地榆、本氏针茅、黄芪、棘豆、冰草、羊草、长芒草等。该类型土层厚度为35~70 cm,土壤砾石含量为20 %~40%,土壤腐殖质层较厚,土壤肥力中等,林木生活力较强,生产潜力较大,应加强抚育和管护力度。

4.3.2 中山带下段阳坡立地类型

该类型一般分布在海拔1 600~2 300 m之间的山地阳坡,面积为17 480.9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75%。土壤为山地灰钙土和山地灰褐土,所分布的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有藓类—云杉林、灌木—云杉林、草类—云杉林、藓类—油松林、杜松林、草类—古酸枣林、灰榆林、蒙古扁桃灌丛、虎榛子灌丛、针茅荒漠草原等。分布的其他植物种类主要有绣线菊、荒漠锦鸡儿、狭叶锦鸡儿、黄刺玫、沙生针茅、短花针茅、苔草、地榆、黄芪、羊草、长芒草等。该类型土层厚度为20~50 cm,土壤砾石含量为40 %~80%,光照充足,土壤肥力、立地质量一般,应加强抚育和管护。

4.4 沟底坡麓立地类型组

此立地类型组仅包含一个立地类型,即沟底坡麓立地类型。该类型一般分布在海拔1 500 m 左右山前坡麓地带以及沟底,面积为2 939.2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32%。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灌木—云杉林、杜松林、草类—油松林、针茅荒漠草原、沙冬青灌丛、红纱—针茅草原化荒漠等。其他植物种类有灰栒子、蒙古扁桃、绣线菊、珍珠柴、沙生针茅、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苔草、猪毛菜等。该类型为坡积残积物,土壤为山地灰钙土,土层厚度大于60 cm,土壤砾石含量为20%~40%,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具有一定的生产潜力,林木生长条件较好。

4.5 低山残丘立地类型组

此立地类型组仅包含一个立地类型,即山丘间盆地洼地立地类型。该立地类型一般分布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及盆地上,面积仅为1.3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重较小。土壤为盐化草甸土或灰棕模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苔草莎草草甸、盐爪爪草甸、芨芨草草甸、柽柳灌丛、棉刺灌丛、白刺灌丛等。其他植物种类有蒿叶猪毛菜、雾冰藜、黄蒿、骆驼蓬等。该类型水分条件较好,土层厚度大于60 cm,土壤砾石含量为20%~40%,但土壤盐化碱化程度较为严重。肥力低下,林地生产潜力较低,可发展耐盐的乔灌木,加强植被保护,防止植被退化。

4.6 沙滩阶地立地类型组

该立地类型组只包含一个立地类型,即沙滩阶地立地类型。该立地类型一般分布在河滩、沙滩阶地上,面积为301.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34%。土壤为盐化草甸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沙柳灌丛、柽柳灌丛、芨芨草草甸、苔草沙草草甸、针茅草原、沙冬青灌丛等。其他植物种有荒漠锦鸡儿、狭叶锦鸡儿、苔草、短花针茅、黄蒿、沙蓬、碱蓬、盐生草、沙草、草甸风毛菊、骆驼蓬等。该类型土层较厚,土层厚度大于60 cm,土壤砾石含量为20%~40%,并有一定的有机质含量,盐化程度较重,林地生产潜力较低,可发展耐盐的乔灌木。

5 结论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各立地类型分布具有较典型的地带性,其分布规律大致为亚高山草甸土→中山带上段→中山段下段→低山残丘→沟底坡麓→沙滩阶地,垂直分布规律较为明显。

各立地类型中以中山带上段阴坡立地类型占明显优势,该类型分布面积27 129.4 hm2,占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0.65%,但林内较为冷湿,肥力较低,立地质量中等,林木长势一般;其次是中山上段阳坡立地类型,该类型光照充足,但水肥条件较差,立地质量一般;中山带下段阴坡土壤含水较多,土壤肥沃,林地生产潜力较大,林木长势良好;中山下段阳坡热量充足,土壤肥力中等,立地质量较好,林木长势较好。其余立地类型生境条件恶劣,立地质量、土壤肥力均较差,天然更新极为不良。

各立地类型按地类分布以宜林荒山荒地分布面积最大,面积为40 979.6 hm2,占立地类型总面积的47.70%;其次为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分别为30 160.4 hm2和10 251.3 hm2,分别占保护区立地类型总面积的35.11 %和11.93 %;疏林地面积为4 520.5 hm2,占5.26%。详见表2。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蒙古高原中部南缘,华北黄土高原的西北侧,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青藏、华北、蒙古三大植物区系成分的汇集地和避难所,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天然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代表性较为显著。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尤以滥伐林木和过度放牧,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造成森林植被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面临消失。自从“退耕退牧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林业工程实施以来,这种状况得到根本改观,野生动植物资源正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全面保护好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道天然绿色屏障,对现有森林资源及植被应妥善管护,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根据各种立地类型条件科学精准造林绿化,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地区森林资源的生态屏障作用,从而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表2 各地类立地类型林地面积统计表

猜你喜欢

灌丛草甸山地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灌丛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
山地草甸
吉兰泰盐湖绿洲柽柳灌丛生长与沙堆形态特征的关系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馒头草甸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概况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调查
论结构顶板上的绿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