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初唐时期人物画的用线特征

2021-06-22乔庆红

艺术品鉴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用线人物画线条

乔庆红

随着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初唐人物画和隋代的人物画也渐渐拉开了距离,并逐渐将中国人物画推向新的高峰,取得了更为突出的艺术成就。唐代的人物画无论是在绘画题材还是在绘画技法、风格气象上都在古人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在初唐时期,画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六朝以及隋代画风的影响,对顾、陆、张、展四人如亲师法,再加上唐代初期统治阶级对于人物画的重视,使得人物画水平相较隋代已拉开差距,并逐渐迈向成熟。在唐代也出现了很多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大家,既有初唐时期的阎立本,又有盛唐时期的吴道子,中唐时期的张萱周昉,晚唐时期的孙位等人。本文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初唐时期的用线特点,在这里以阎立本为例。唐代的裴孝源曾评:“阎本师祖张公,可谓青出于蓝矣。”“迥出常表”。可见,阎立本作为初唐时期的人物画大家,他的绘画成就不仅超越了前人,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法度。

阎立本(601-673 年),雍州万年人,阎氏家族世代都是贵族。阎立本的父亲阎毗以及他的兄长阎立德都是才华出众的营造学家和画家。阎立本也同样拥有着杰出的绘画技艺和才能。阎立本工于写真,尤其擅长画故事画,是初唐时期画家的代表,他的绘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绘画题材上看,他画的作品多为宫廷事件、皇族及贵族肖像画等。绘画的人物细致传神、生动细腻,画有《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 《秦府十八学士》等。历代以来对于阎立本的评价也颇高,张彦远曾评其“阎(立本)则六法该备,万象不失”。《旧唐书》卷七十七载曰“时人咸称其妙”等等。接下来。

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灵魂和骨架,单看唐代的人物画作品便不难发现,无论是阎立本的宫廷贵族题材,还是吴道子的道释人物画,或是张萱、周昉的仕女画,虽作画题材不同,但这些绘画作品都是以线塑形。线在画面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同画家的用线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曾提到“无线者非画也”。南朝时期,谢赫在六法论中也提出了“骨法用笔”之说。谢赫的这一学说也成为历代品评绘画作品、鉴定画面线条质量的一个标准。可以说,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以线为基础的,线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也一直被画家所重视。线不仅能表现出人物的外在形体,不同线条的呈现也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抒发画者的思想情感。

随着唐代人物画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线条的造型艺术在唐代也逐渐到达了一定的高峰。从唐代的人物画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人物画的用线大多是细韧有力。但细看唐代各时期的人物画作品,用线形式又有所不同。初唐时期,阎立本的用线张弛有度,圆润浑厚,相对简练。盛唐时期,吴道子的线条则大气磅礴,富有变化,气势豪放,给人一种衣带飘举的感觉,这也形成了他“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特征。中唐时期,张萱和周昉作为唐代仕女画题材的代表人物,在刻画仕女题材作品时的用线细劲有力,富有弹性,如同琴弦。晚唐时期,孙位的用线则多了一些抑扬顿挫,较前者富有变化,出现了书法性的运笔特点,唐代各个阶段的绘画大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用线特征。本文着重以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为例进行分析,并将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与同为初唐时期的章怀太子墓的《礼宾图》和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进行比较,力求归纳出初唐时期人物画用线的整体风格特征。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一共刻画的有十三位古代的帝王君主,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十三位君主的形象都很威严庄重,有着君主帝王所共有的气质风貌,但阎立本根据每位君主政治作为、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突出的历史人物形象,呈现在画面中,活灵活现。《历代帝王图》的用线相对较粗,无论是从帝王形象还是从画面中的随从来看,人物服饰上的用线基本上没有粗细上的变化,线条的转折处亦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人物的脸部刻画相对来说比较细腻,人物脸部鼻根处的线条为细入笔,直至鼻头处慢慢变粗。细看阎立本在《历代帝王图》中刻画的人物右边脸部是有虚实变化的,从额头到眉弓处,线条由粗转细,由眉弓到上眼睑处,线条由粗转细,下眼睑到脸颊再到下巴的转折处理得也很好。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阎立本作品中的用线是有着自己的个人风格的。他的线条运笔平缓、细劲有力、无明显的粗细变化,属于铁线描。用这样的线条描绘出的人物形象十分稳健,适合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和贵族官宦端庄大气的人物形象。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的是唐太宗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的事件,其中运用到的也是此描法。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用的是吴道子的兰叶描进行刻画,这个画面人物服饰如迎风飘举一般,便不能衬托出皇家场面的庄重之感。

阎立本的铁线描与初唐时期壁画中的线条有惊人相似的地方。我们把唐初章怀太子墓中的《礼宾图》(见图1)的线条与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见图2)做一下比较。章怀太子墓是按照王爷的规格修建的,无论是形制还是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规格。因为章怀太子墓是分两次修成的,所以,太子墓中的壁画也是分双层的。《礼宾图》描绘的是大唐的官员接待外来使臣的场景,画面中前三位戴高冠帽饰的是大唐的官员,后边三位为外来的使臣。从人物装束上可以看到,这三位使臣来自于不同的地域。经考证得知,这三位外来使臣分别来自于印度、朝鲜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突厥。整幅画面十分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从人物的形态、表情和动作中,都能看到作画者的独具匠心之处。我们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人物的服饰运用到的也是铁线描的描法,画面中刻画的唐代官员的形象威严庄重,三位使臣则显得毕恭毕敬,形成了一定对比,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传神。把《礼宾图》人物服饰线条和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的人物服饰线条进行局部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衣纹线条都处理得都比较概念化,线条的排列呈一点放射状或平行状,线条都属于铁线形式的描法。在设色上二者也比较相似,都是从衣纹一侧的线条向受光一侧的渐变。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作画承载媒介的不同,做壁画的底子是比较粗糙的粘土,即便是上过几层腻子也远不比绢质细腻,这就导致壁画创作更多地体现的是装饰性和效果性,刻画得相对比较粗糙,即使多晕染几次,也无法像在绢上一样深入下去。而《历代帝王图》这幅作品为绢本设色作品,刻画的更为细腻精致。除此之外,单从用线上来讲,《历代帝王图》和章怀太子墓的《礼宾图》还是十分相像的。

图1 章怀太子墓《礼宾图》(局部)

图2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

根据历史记载,章怀太子虽是死于非命,但在修建陵寝的时候都是以王爷和太子的规格进行修建。章怀太子(655-684 年)其生卒年月也在唐初,与阎立本处于同一时期。从章怀太子墓《礼宾图》和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的对比中,我们也看到其作画风格基本一样,这说明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有可能是由宫廷画家所主持设计的。所以,唐初类似于章怀太子墓的墓室壁画应受到了阎立本绘画风格的影响。

唐初另一位画家梁令瓒现存的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与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虽基本是一个路数,但线条相对来说更细,呈现游丝描的状态,人物的形象相对也更修长,描绘的也更为真实。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人物的头身比例大致是一比五,形象稍高的为一比六。而在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这幅作品中,人物的头身比例为一比八,所以人物形象的呈现相对更为真实。在设色上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也更细致一些,人物每个部分的分染稍有区别。一部分学者认为《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的线条与东晋时期顾恺之所画的《烈女仁智图》可做比较。将两幅作品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烈女仁智图》的衣服的线条描绘得更为紧致,而《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这幅作品中的人物服饰所用到的线条相对来说更为舒朗,没有那么紧密连绵。梁令瓒作为一名天文仪器制造家、算术家,在绘画上取得如此成就也是备受瞩目的。据相关文献记载,宋代的画家李伯曾称梁令瓒的画可以与吴道子的作品相媲美,这是对梁令瓒较高的评价(如图3)。

图3 梁令瓒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局部)

总的来说,唐初人物画线条的呈现方式以阎立本的铁线描为主,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等虽说均为摹本,亦反映了阎立本绘画的风格面貌。将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和同为初唐时期的章怀太子墓的《礼宾图》和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做比较也会发现,三者的用线虽稍有不同,但基本路数一致。初唐时期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为我们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研析材料。

猜你喜欢

用线人物画线条
线条之美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连一连
精致线条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猜脚印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最快回到家
烧脑的线条
杨文仁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