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县寺台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2021-06-21宋全红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4期
关键词:粉砂云母板岩

宋全红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5)

1 成矿地质背景

该区大地构造位置为西倾山-南秦岭陆源裂谷带。区内构造线整体呈东西向展布,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勘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中上统白龙江群和白垩系下统东河群组成两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勘查区大部分分布志留系中上统白龙江群(S2-3Bl),其次为白垩系下统东河群(KD1)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在矿区第四系黄土及残坡积层(Q)广泛分布。与矿化较为密切的地层为志留系中上统白龙江群(S2-3Bl)。

志留系中上统白龙江群第一岩性段第一层(S2-3Bl1-1)主要岩性为含碳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夹少量的粉砂质绢云千枚岩,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厚度2km~3km,岩性为浅—灰色中厚层粉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方解石、石英等。岩层地层走向大致为120°~170°,倾向北东,倾角60°~75°。与上覆地层为断层接触关系。

志留系中上统白龙江群第一岩性段第二层(S2-3Bl1-2)主要岩性为粉砂质绢云母斑点板岩,夹少量的粉砂质绢云千枚岩,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厚度大于3.0km,未见底,地层走向大致150°左右,倾向北东,倾角60°~80°。与下覆地层为断层接触关系。

志留系中上统白龙江群第二岩性段(S2-3Bl2)

主要岩性为深灰色薄~中厚层含砾岩屑砂岩为主,夹少量的灰色薄~中厚层砂质灰岩,绢云千枚岩,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北部。地层产状为190°~235°∠30°~45°。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白垩系下统东河群(KD1)

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砂岩夹少量灰色砾岩,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地层产状为200°~235°∠30°~45°。

2.2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

在勘查区南部发现近东西向断层F1、在勘查区北部发现一北东向断层F2,分述如下:

(1)F1断层:位于矿区南部,顺层产出,长度大于5km,倾向SW,倾角较缓小于40°,宽度1m,为层间正断裂,上下盘接触面可见明显划痕,蚀变强烈,两侧主要岩石为含碳粉砂质绢云母板岩、绢云千枚岩等。为层间断层,与勘查区金矿化关系不明显。

(2)F2断层:位于矿区北部,区内出露长度大于0.2km,规模较小,倾向SW,倾角较缓小于40°,宽度1m~2m,为逆断层,上下盘接触面可见断层泥,蚀变强烈,断裂痕迹明显,两侧主要岩石为粉砂质绢云母斑点板岩、绢云千枚岩等。为层间断层,与勘查区金矿化关系不明显。

2.3 区域内岩体构成

勘查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仅在寺台西北部出露有蚀变花岗斑岩脉、蚀变闪长玢岩脉和角斑岩。迷坝花岗岩体(γ51。侵位于志留系白龙江群(S2-3bl)地层中,出露面积为240km2,呈岩基状产出,众多矿产围绕找迷坝花岗岩体(γ51)分布,该岩体为成矿提供了充分了热源及物质来源,

3 矿体地质特征

测区金矿化体产于粉砂质绢云母斑点板岩裂隙的石英脉中,石英脉或网脉中不均匀分布,大多分布在粉砂质绢云母斑点板岩中,为矿区主要含矿岩性。矿化主要表现为地表以团块状褐铁矿化为主,零星可见黄铁矿化;深部以浸染状、星点状和细脉状黄铁矿化为主。

3.1 矿体规模、形态及产状

勘查区立项阶段通过槽探圈出两条金矿化体。

①号金矿化体在Au、As、Sb、Ag综合异常区,金矿化体由探槽TC-3揭露控制,长约40m左右,厚度0.79m,平均品位1.91×10-6,主要在斑点板岩与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的接触部位产出,呈脉状,近SN向展布,产状为330°∠42°。②号金矿化体由探槽TC-6揭露控制,长约60m左右,厚度为0.62m,品位7.28×10-6。

3.2 矿石特征

(1)矿石矿物成分按其含量归纳于表1。

表1 矿石中矿物组成一览表

(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的结构有自形一半自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等。矿石的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4 成矿条件以及成矿分析

4.1 围岩蚀变

勘查区围岩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等。褐铁矿化:有两种,第一种为岩石片理充填的粉未状褐铁矿化;第二种为分布在石英脉、花岗闪长岩脉及附近的土状、蜂窝状褐铁矿。其中前者与区域变质有关,后者与矿化有关。黄铁矿化:本区黄铁矿化有三种,一种与含矿石英脉关系密切伴生,在石英脉中呈粗粒团块状、块状分布;另一种在石英脉内或其两侧呈细粒、细脉状、浸染状分布,这种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第三种呈1cm左右的单晶星点状分布在岩石中或其裂隙面上,与成矿关系不大。硅化:呈细小脉状、网脉状分布于岩石裂隙中。绢云母化:绢云母化在区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其它各种蚀变发育的部位。与矿化关系不密切。

4.2 勘查区地球化学特征

测区内沟系次生晕测量共获得综合异常区2个,分别为Ⅰ号寺台Au、As、Sb、Ag等元素综合异常区;Ⅱ号剪子沟Ag、Hg、Mo、Zn、Cu、W等元素综合异常区。根据异常所处地质环境、地质找矿意义和工作研究程度认为这两个异常都为乙类异常。

勘查区异常浓度分级分三个强度,外带为元素异常下限值,中带为2倍元素异常下限值,内带为4倍元素异常下限值,详见表2。

表2 勘查区异常元素下限值

通过对异常区开展1:25000沟系次生晕测量发现勘查区引起异常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该区受区域上迷坝岩体的影响,区内普遍发育石英脉,石英脉多充填在断裂、裂隙中,总体上矿化不强,规模不大,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石英脉是引起该区异常的原因之一。

(2)粉砂质绢云母斑点板岩、斑点状千枚岩中斑点成分主要为黄铁矿和硅质,且多被氧化成褐铁矿,这是引起异常的另一原因。

(3)区内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脉较为发育。在岩脉与斑点板岩的接触部位矿化有增强的趋势,这是引起异常的第三个原因。

4.3 找矿标志

①石英脉是本区最直观的找矿标志之一。②褐铁矿化发育地段也是本区最直观的找矿标志之一。③地表民采小坑是矿区最直接有效的找矿线索。

4.4 控矿特征

石英细脉:在粉砂质绢云母斑点板岩石英细脉发育地段矿化强。

石英闪长岩脉:粉砂质绢云母斑点板岩与石英闪长岩脉接触部位中的石英脉体矿化强。

4.5 矿化体地质特征分析

①金矿化体产于石英脉中,受石英脉控制。②金矿化体与围岩界线清晰。③从侵入岩的分布特征看,矿区的东侧迷坝花岗岩体是成矿物质活化富集的热动力。④从矿石组构及蚀变特征看,围岩蚀变为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⑤水系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在迷坝岩体西北部、东北部外接触带志留系中~上统白龙江群中含量最高,离散度大,符合上述成矿的演化过程。

综上所述,可以判别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金矿。

4.6 成矿条件分析

该区位置为西倾山-南秦岭陆源裂谷带。受西秦岭东西向主体构造的影响,该区构造线整体呈东西向展布。各种类型的多金属矿化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区域矿产主要有铜矿化点1处,金矿1处。典型矿床主要有黄家老庄金矿床。

黄家老庄金矿床:受区域上东西向断裂构造的影响,在矿区东西向的次级构造破碎带、层间破碎带是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矿区的东侧与迷坝花岗岩体相邻,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物质活化富集提供了热动力同时也可能是一成矿物质的来源。黄家老庄金矿体产于石英脉中,受石英脉,构造破碎带控制,与石英闪长岩脉关系密切。矿床工业类型为石英脉型硫化金矿石。围岩蚀变主要以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褪色化蚀变为主,一般近矿体上下盘围岩蚀变较强。共圈定金矿体11条,其中⑧号矿体规模较大,金矿体分布于罗家山-官厂坝,矿体产于石英闪长岩脉与含碳粉砂质绢云母板岩接触部位的石英脉中;呈薄脉状、脉状产出,具膨大收缩及分支现象。据现有资料分析,尚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前景。

5 结语

通过对康县寺台金矿地层、结构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区成矿条件较好,与临近黄家老庄金矿成矿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寺台金矿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猜你喜欢

粉砂云母板岩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典型粉砂地层盾构选型及施工参数研究
上公山隧洞4+439部位TMB卡机地质条件及后护盾顶部塑性变形分析
锂云母浮选捕收剂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压蒸汽法处理锂云母提锂工艺研究
赣南脉钨矿床云母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找矿意义分析
珲春组含煤、粉砂地层供水井施工技术
WS2/TiO2/绢云母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横观各向同性板岩层理角度与抗压强度及断裂韧度的相关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