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湖畔无处不风光

2021-06-20韦国平

三月三 2021年2期
关键词:橄榄树红水河磨刀

韦国平

地处东兰县东南部大同乡天然村的天然半岛,东邻大同乡和龙村和龙湖,西靠三弄乡,北依长乐镇坡豪国家湿地公园湖,南临三石镇第一湾所在地四合村、板文村。天然半岛東端的一汪“千顷湖光远,碧水连天边”的长湖泊,就像一条银色的长龙缠绕着连绵起伏的天然山峦,这就是红水河下游的大同湖。这里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微波粼粼,湖水好像凝固了似的,宁静湛蓝。这里的水绕着山,山围着水,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周围多奇峰怪石,山清水秀,风景独特,有“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景致。

湖面上来往的船只很多,有渔船、客船,还有货船。举目眺望渔帆点点,苇草片片,如果看到湖面上那一缕缕的炊烟,定是从容淡定的水上渔民们正在收网。湖岸上有垂钓者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分散在芦花丛中,专注闲逸。大同湖就像甘甜的雨露一样滋润着这里勤劳的人民,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为“垂钓天堂”。

大同湖畔的街道一到圩日就热闹非凡,不时能听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集贸市场有来自信河村的茶油特产和富硒芒果等水果产品,有来自天然村的山野葡萄及山野葡萄酒,还有民和村生产的板栗特产和板坡村生产的花椒特产。尤其是来自和龙村、平勇村、信河村等地满载着货物的渔船,带来了各种鲜美的鱼类,深受顾客们的青睐。

湖畔东面是一片峰峦秀丽、山谷幽静、郁郁苍苍的山林,这里山青、水碧、林野,远看就像一块绿色的翡翠,满目青翠,给人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之感。感受它的生态之魅,感受它的青峰奇绝及四季常青之美——它便是都邑古地——东兰县大同乡游击队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纳雅屯,也是大同乡至今保存得最完好的原始生态林。每年清明节本乡的共产党员和青少年学生都会来到这里给革命烈士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纳雅屯的另一奇观是村屯的东南面500米处的小冲沟旁那棵十多米高的橄榄树,三个枝丫竟然结出6种不同的果实,因此被人们称为“榄神树”。据这里的老人介绍,距离这棵“榄神树”80米处原先长有一棵巨大的三枝丫橄榄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几百年长盛不衰的老树,象征着子孙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瓜瓞绵长、世代平安吉祥。在“大炼钢铁”时被砍掉后,1960年在它的边缘处长出一棵三枝丫橄榄树,形状与当年那棵老树一模一样,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棵树。

湖的北面一公里处有一个叫切含屯的村庄,村前有一条河叫都邑河,引人注目的是都邑河西北面的半山腰有一条小溪,小溪上纵横着一块天然的巨大石板,自古以来当地人称它为“十二面石”。此石板长约5.5米,宽约3.4米,厚0.4米左右,是当地的一大人文景观,不少人慕名前来观赏,并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宣传和记载它。虽然年代久远但石板表面依然平整光滑,它的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裔来到切含屯瞻仰“十二面石”,寻根问祖。

古代粤西地方还不是很安宁,社会动乱时有发生,土匪猖狂,在世袭武官之家,不少人少小就深受父辈武功的影响,喜欢习武,使枪弄剑。为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以及守卫故土的需要,土司兄弟当年上山砍柴时都在这块石板上磨刀磨剑,这样长年累月地磨,这块石板被磨出了十二处磨刀印切面,故称为“十二面石”。几度春秋,经溪流洪水长年浸泡和冲刷,石板上各磨刀面依然平整光滑,保持原样,完整无缺。如今它已被当作历史文化遗产和主要景点加以保护。“十二面石”在记载当年土司兄弟活动特点的同时,也记下了他们的坚强意志、尚武的精神。它不但记载了东兰土司发展历史,而且给后世人留下了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宝贵遗产和楷模作用。

远处,湖的西面是连绵的群山,山脚下是依山傍水的同旁屯。同旁屯背后的岩洞旁边,巍然耸立着一座石柱,大约有100米高、10米宽,神奇的是它的顶端部位呈现“V”字形状,人们从左侧的“V”字眼里的缝隙向着右背面看,能清楚地望见对面的山坡。走到右侧,它又渐渐地回靠原位主体山。当地人还在旁边立碑纪念,在碑文上题诗:岩柱独风姿,忧伤一形离。却离心忧忧,伤愈偎母抓。黑中透兰绿,岩间显幽深。繁树裹素身,山崖现雄姿。

大同湖畔无处不风光,乘船沿着大同红水河段十里长廊,上游可通往坡豪湿地公园和红水河第一湾,下游能快速地通达大同乡信和湖。大同红水河段就像一条蜿蜒柔软的绸缎彩带把大同湖、坡豪湖、信河湖联结为一体,形成湖处有河、河处有湖,河湖纵横交错绮丽的自然景区风光。

大同湖畔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深深陶醉。

猜你喜欢

橄榄树红水河磨刀
磨刀人与磨刀水
红水河之百里画廊
橄榄树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橄榄树
橄榄树与荆棘
北盘江-红水河航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