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志立:环游地球300天

2021-06-20

环境 2021年5期
关键词:旅行

“因为未知,所以前行;因为前行,方知始终。”这是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在自己微信公众号的游记中写下的话。

2019年,他用了300天时间,穿越五大洲、走过二十国,观看世界的日升日落、四季轮转,感受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他叫曾志立,但朋友们更爱叫他“立志”,在充斥着许多“巨婴”“妈宝”的当下,这个独立、勇敢、有闯劲、有志向的小伙子确实让人感觉十分励志。

说走就走,勇气与准备同在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本科2016年级的曾志立,今年22岁。说起自己跨国长途旅行的缘起,他说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各种纪录片一直是他喜爱的电视节目,画面里的各种场景令他对异域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

“那时候环球旅行的想法已经开始在我的心中萌芽,所以我也一早就给未来规划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虽然那时很多人说我年纪还小,但我已经很清楚自己想做的事和想闯的路是什么了。”

对于抱着“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脚步丈量世界”初心的曾志立来说,人生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围着地球转一圈”。所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将所有专业都写上了“旅游管理”,当如愿以偿考取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后,他也很快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了规划。

2019年,曾志立20岁、即将大学毕业,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仿似出人意料之外,却也蕴含情理之中的决定——休学一年去环球旅行,完成他的“Gap Year”之梦(“间隔年”,指青年人在毕业后、工作前开展一段长期的远距离旅行,体验与自己日常所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国外,很多年轻人都会用一段时间来完成自己的“Gap Year”,而在国内,这一方式还不是很常见。通常来说,在毕业前夕,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头等重要的事情是忙着实习、找工作,所以曾志立的选择便显得十分与众不同。

2019年3月,在没有同行伴侣、还未制定详细计划的情况下,曾志立踏上了第一站为格鲁吉亚的旅程,真可谓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曾志立说:“之所以我会首先选择这里,一是因为三月末那里的雪季还没结束,位于格鲁吉亚高加索山上的滑雪场可以和瑞士的相媲美,但价格却极其便宜;二是因为我抢到了北京飞往格鲁吉亚的特价机票,票价913元,飞行时间10小时,飞行距离6000公里,平均每公里不到0.16元——是我这趟旅行性价比最高的机票。”

聊起旅游的那些事,曾志立头头是道,俨然是一位资深的旅游达人,特别是对于一个还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来说,在花销方面精打细算也是一项重要本领。

正是由于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与普通游客不同,曾志立聚焦的不是欧美的热门旅游目的地,而是像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塞尔维亚这样“不知名”的小国。在内心充溢着的“人文情怀”的驱动下,这些地方鲜为人知的風土人情、历史人文、真实现状都让他格外好奇。

非洲是曾志立此行呆得最久的地方,在近100天的时间里,他游历了突尼斯、埃及、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肯尼亚和坦桑尼亚6个国家。

“非洲确实还很贫困,穷苦人家的孩子随处可见,他们睡在街头,没有鞋子穿,衣服也是捡来的。当时在马达加斯加,正好赶上冬季,很多小朋友穿着单薄,甚至打着赤脚,但是他们却依然保持着友好、内敛的品格,不对游客‘死缠烂打、索要钱财。”

在埃塞俄比亚,有一次曾志立和两个小朋友玩耍时,穿的人字拖突然断了。本想买一双新鞋,没想到小朋友们却用捡来的废铁丝、石头,废了好大劲把鞋子修好了,并笑嘻嘻地给他穿上,而他们脚上还穿着早已破了一个大洞的鞋子……

这些曾志立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深深触动着他的恻隐之心和悲悯情怀。于是沿路上,他把自己的很多衣服、食品,包括棉拖鞋等物资都捐给了这些贫困儿童,旅行包减重了近三分之一。

“非洲是我最难忘的地方,这些在贫困环境下生长的孩子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乐观精神,非常打动我!”

回国后,曾志立还计划着将来在国内募集一些儿童旧衣物,捐献给非洲当地的公益机构,如果有条件,他还想组织赴非洲的公益旅行,让更多人都来关注非洲儿童的生存现状,对他们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意外频发,危险同困难共行

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开销,一路上,曾志立始终坚持着勤于记账的习惯,不该花的钱他一分也不会花。但是在他的“账本”里,记者却留意到,一项名为“意外支出”的花销竟然高达16834元,占比19.65%,仅次于花费18174元,占比21.21%为的机票支出。

我不禁问他,这一路上你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又遭遇了哪些意外呢?

“和国内相比,国外的很多地方的治安真的很糟糕。在厄瓜多尔,我被抢走了随身小包,损失了护照、美签、相机、长焦镜头和部分现金;在肯尼亚,我被暴力挟持、扒衣羞辱,身上的现金被抢走,银行卡密码被逼问出来,存款被洗劫一空;在马达加斯加海边我的手机被盗;在伊朗走夜路时我的手机又被摩托车飞车党抢走;还有因为没有提前了解海关政策,我从古巴入境墨西哥时携带了超过25根雪茄烟,超额部分惩罚性补税高达380%……”

听到曾志立的遭遇,真的不禁令人感到意外又惊悚,深深为他捏了一把汗。

然而曾志立遇到的困难还不止如此,当面对袭击和欺侮,他选择报警和申诉时,有些地方的执法部门却因贪污腐败,拒不作为,使他投诉无门、欲哭无泪。

曾志立说,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几近一无所有——没有护照、没有签证、没有余钱、没人关心,被困在原地,几乎逃无可逃。

但庆幸的是,这位心灵强大的青年没有被困难和不公打倒,旅途上的难关就像是西天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它们考验着曾志立,磨练着曾志立,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在打击过后,他总是能很快恢复冷静、自我反省,然后奋力挽回、积极补救,调整计划、继续前行。

“劫匪故意把脏东西撒到我的头发上,它们结块纠缠在一起,我干脆就用推子把头发推掉,好像一起推掉的还有那些烦恼和霉运。而且我也告诉自己不算是最倒霉的,至少随身携带的电脑和移动硬盘都完整保留下来了,旅行里很多美好的记忆都还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曾志立的言语里仍然满是乐观。

“而且当三五年后再回忆起这段往事,相信所受的经济损失都会忘记,精神伤害也会磨平,但这段勇敢无畏、愈挫愈勇、闯劲十足的生活会一直刻在我的记忆里。这不正是我想要的青春吗?我庆幸在这样的年纪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找到了未来为之奋斗的目标——不甘于平凡、不渴求暴富,将旅行视作人生的信条。”

这段难忘的旅程不但让曾志立对生活、对世界有了更多感悟,对于人际关系,他也开始了辩证式的思考和探询。

他说,在我过去二十年的生活经验里,我对这个世界很少设防,很容易相信他人,这次旅行的意外让我真正意识到信任是交流交往的基础,但无条件的信任往往也会带来危机。不过即便旅途遭遇到了令人不快的“丑与恶”,但另一方面,我依然时刻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始终坚信——“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人间值得,感动和思考并生

在格鲁吉亚的滑雪场,当曾志立发现相机落在来时乘坐的便车上万分懊恼时,已经开车下山的司机大叔冒着大雪把相机给他送回来,并且婉拒了他的报酬。

在亚美尼亚的加尼神庙,当曾志立面对一群漫天要价的黑出租车司机进退两难时,一位货车司机爽快地把他捎带上车,有说有笑地提供了一次免费搭车服务。

在突尼斯,当曾志立因为下错车而被困在一个小站时,工作人员为他临时调度了一辆原本不停站的客运火车把他接走。

在伊朗,曾志立遇到過一位英语不太好的中国大哥,曾志立帮他进行了翻译,原本觉得只是举手之劳,但这位大哥在临回国前,将自己没花完的伊朗货币里亚尔都送给了他……

而最让曾志立动容的,则是在“绝处”被自己的同胞施以援手,挽救他于危急之中。

2020年1月8日,这天曾志立在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秘鲁首都利马即将准备返程,但由于此前接连遭遇意外,他身上的现金已经所剩无几。

“我原本是打算坐公交车去机场的,但因为路上堵车,临时决定改乘出租车,可是看到我很着急,路上拦下的车都开出了天价车费。”

正当曾志立急得团团转时,一位与他同样年龄、籍贯广州的中餐厅帮厨小哥看出了他的窘境,不但帮他张罗打到了车,还为他付了车费。这位小哥对他说:“在国外遇见同胞不容易,你好好保重自己”。

那天晚上,曾志立真真切切地体会了“守望相助”这个词语的温暖含义——“这个世界虽然并不一定都充满美好,但其实也没那么糟糕,你也许正被爱包围着。”

“旅行中和各色人等的相遇,都在启发我对人性的思考,抛开成见,认识多元的世界;每一回得到帮助也都教会我要善待他人、保护弱小、施与关爱;每一种经历,对我来说也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让我学会笑对生活的不如意,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曾志立认为,这趟旅程远非游山玩水那么简单,于他而言,这是一次带有“游学”性质的深层跨文化交流,学习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沟通,如何理解文化差异。

“没有一种生活高于另一种生活,每种生活都有其选择和代价。真正阻挡我们脚步的,也许并不是经济能力,而是思维方式,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我们走出思维定势。”

在旅行的同时,曾志立开通并开始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间隔二十岁”。这也让他一边旅行,一边更新日志,既可以让他梳理思路,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更多的读者,也促使他勤于思考,深入探究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习俗、禁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在很多人看来,旅游管理专业就是培养导游的,其实不然,这个专业涉猎的是整个旅游产业,应该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全能型的人才。”

所以在学校里、在旅途中,曾志立逐渐磨练成为了一个善于思考、能力突出的多面手——他会英语、会摄影,懂算账、懂策划,能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能完成各类繁杂事务。

在旅途中,他在老师远程的指导下研究起色彩美学;他每天用手机智能软件记账,运用数学、经济学的原理分析花销、控制成本。回到学校后,他报名参加了网上西班牙语班,将西班牙语作为第二外语来系统学习,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

结束旅行后,曾志立的故事很快在校内外传开了,他的“粉丝”里不但有同学、朋友,不认识的“迷妹”,甚至还包括高中的老师、大学的院长。

作为曾志立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蔡雪琴充满骄傲自豪地说:“一个20岁的孩子,除了有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勇气,还有我们这个年纪该有的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师,他身上有我需要学习的品质。”

曾志立大学就读的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院长、教授刘俊也为他点赞:“他已经完成了我退休后的梦想!”

而对于曾志立本人来说,环游地球300天,不是终点,只是开端,未来的路途上,他的人会不断驰骋,他的心会一直翱翔。

猜你喜欢

旅行
沿着湿地去旅行
夏日旅行
环城旅行
独自旅行
放假了,去旅行吧!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旅行中爱的分岔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