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立足“尚美”校园文化的构建

2021-06-19林水啸何贞仪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尚美校园文化中学

林水啸 李 恺 何贞仪

(福州屏东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育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总书记的讲话为学校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也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的遵循。所谓课程思政,即在三全育人格局下,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互链接,形成具有系统效应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系统的做法,需要各级各类学校整合已有各项资源,打通思政课与其他学科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之间的壁垒,[1]构建育人合力。福州屏东中学依据自身办学实际与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性地将课程思政耕植于校园文化建设,在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的同时,初步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思政育人生态。

一、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学课程思政实践研究的价值意蕴

校园文化是学校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动态性、传承性、时代性的文化系统,是办学理念、教育特色、文化氛围的集中展现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文土壤[2]。基于校园文化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价值引领、筑牢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还有助于构建协调并举、一体推进的中学思政工作格局,是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实践选择。

(一)立足校园文化,让课程思政更有“为”

文化的“化人”与思政的“育人”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以熏陶、教育、影响等方式,促使人们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现在党建工作、课程设置、教师培养、品牌活动、校园布置、示范引领等方方面面,基于校园文化的课程思政建设能有效改变中学思政工作开展路径单一、内容笼统、思政教师队伍不足等问题,促进所有教师深度参与学校思政工作。

(二)立足校园文化,让课程思政更有“味”

校园文化以传承中华传统,根植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这些多元的优秀文化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每所学校在办学过程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思想传承与文化积淀,也有独特的思政工作体系。只有立足于校情、生情,把握校园文化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才能让思政工作具有灵魂、更有特色。

(三)立足校园文化,让课程思政更有“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受新知、认同价值的方式发生了很多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以说教为主,单一的形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形土壤,存在感强,号召力足,依托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政的价值引导作用,起到“如盐融水、如春在花”的实效,还能将价值引领从课本内延伸到课堂外,从理论知识学习拓展到实践活动,让思政工作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让其在传承和发展中永葆鲜红底色。

二、基于“尚美”校园文化的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模式

福州屏东中学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和校训,积极打造“尚美”文化办学特色。2019 年学校基于“尚美”校园文化,聚焦思政课程、学科课程、实践课程、品牌文化项目四类课程,创新学校党建、家校共育、网络平台三大驱动。这四类课程如同“思”字的四个“口”,三大驱动如同“心”的三个点,共同融合在“尚美”校园文化这个“弯钩”基础之上,组合成一个“思”字,形成“一基四翼三驱动”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如图1)。

图1 福州屏东中学“一基四翼三驱动”课程思政实践模式

(一)立足一个基础,融通中学课程思政的经脉链接

福州屏东中学在近十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从“艺术审美、形体审美、德育审美、知识审美”四个方面构建了审美课程体系,精心开发美育校本课程,形成“尚教、尚学、尚行”的校园文化格局,实现了“以美促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为内涵的“四美辐射”成效,走出了一条“以美立校以美育人”的美育特色办学之路。“尚美”校园文化作为福州屏东中学的办学特色载体,需要由各类课程及活动的支撑,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发展也必须建立在学校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特色内容之上,二者如同人体的经与脉,相融互通才能更好地运心行气。“尚美”校园文化为课程思政的实践寻找到了切入点,提供了坚实基础,课程思政实践与“尚美”校园文化的链接打造出的才是富有屏东中学特色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

(二)聚焦四类课程,浇筑中学课程思政的坚实基座

1.思政课程:告别灌输式,枯燥理论课变出生活味、文化香

学校思政理论课堂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想实际,联系生活讲政治,把思政理论生活化,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以期达到思政与实际的最佳组合。在新课导入、情景设计、课堂互动、作业布置、课后探究等教学环节立足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质疑交流、设计拓展延伸。在接地气、有风景的思政理论课中引导学生点亮理想信念的灯塔,攀登科学思维的高地,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政理论课为学生的价值判断与品格塑造提供了标准,而思政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正向反馈、理论表达的平台。学校注重文化活动在思政理论课中协同育人作用,将文化活动作为思政理论课的重要延伸。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涉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教学内容,学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打造“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冬至日的“迎冬至,齐消寒”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元宵节的校园赏花灯猜灯谜活动;春节的义务写春联、传统乐器展示;拗九节、中秋节慰问社区老人、家风家训宣讲;端午节师生包粽子、传统爱国诗歌朗诵,形式多样的思政文化活动让理论知识在情感共鸣和精神升华中得到内化与提升。

2.学科课程:撒盐溶于水,以学科特色丰润课程思政

课堂教学是反映校园文化的主阵地,更是实践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每一门学科课程都蕴含独特的思政价值,教师通过挖掘学科富有的思政元素,进行提炼、加工与利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高度融合,有机统一,形成知识的升华与真善美的回归。

学校语文组将思政元素与高中两个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主题研讨》进行有机融合,开展了“红色”作品文学性研读、思辨性研读、实用性研读三个专项学习任务,结合当代语境重新认识中国革命传统文学的文学价值和思政价值,学生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感悟交流会、朗读展示会以及话剧表演等多样的形式重新认识中国革命文学,来实现作品与生活、内心的深入共鸣和交融,重温伟大的精神,筑起新时代的思想长城。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语文组将毛泽东诗词作为诗歌鉴赏课教材,联合历史组推动学生开展党史、国史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选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七律·到韶山》等反映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性诗词,以“诗史合一”的态度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辉煌轨迹,达到温史育人的效果。

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将红色音乐、民族作品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元素融合”等方式,将音乐知识、审美能力、思政要点三种不同的教学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以《黄河大合唱》为例,教师将抗日时期的史实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创作者的生平、作品历史背景与创造故事,使用讲解、倾听、讨论相融合的方法感受作品的节奏旋律变化与歌词文学意境,了解作品背后的所蕴含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学校原创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与妻书》为背景的革命题材舞蹈《百年情书》、反映福建茶文化特色的舞蹈《茗》,都融入地域思政元素,通过打造艺术精品,演绎爱国爱乡情感。

同时,各学科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与学科课程的融合点,结合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的开展,探索学科思政开展模式,力求在传授知识、培养专长、建立特色的同时达到课程思政与学科课程质量互促互进、相得益彰的育人目的。

3.实践课程:开门办思政,在实践中感受理论之美

践行课程思政,不仅要在课内做文章,还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开门办思政。学校建立学生军旅特色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每个学年均组织学生赴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通过仪态仪表、出勤制度、内务卫生等半军事化常规管理,国防安全讲座、军事博物馆参观、瞻仰烈士陵园、英雄人物事迹分享等军事内容课程,拔河、军体拳、红歌拉歌、军训成果展示等军事化文体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意识与集体主义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志愿服务文化是学校“尚美”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学校以实践性、公益性、教育性为原则打造“三色堇”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课程体系,分类定制三色志愿服务马甲,红色代表“热情”,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实践,蓝色代表“奉献”,学生立足校内、开展服务,黄色代表“自律”,学生自我管理、养成习惯。学校利用晨会、班团队会开展志愿精神宣讲与常规教育,学雷锋日与国际志愿者服务日举行学期志愿服务启动仪式与志愿者宣誓活动,同时推出“校内(外)志愿服务卡”“志愿服务存折”,做到过程性记录与活动心得感悟并举。用“学习-实践-评价”完整的实践课程,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崇尚劳动,乐于助人,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4.品牌文化项目:深耕“做好人”,在创新中描绘思政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2009 年福州屏东中学先后涌现了福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章立强、林楠和李迅,以及身患绝症但坚持上课学习的邓若同学等平凡的感人事迹。学校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同年开启“做好人”主题活动,至今已持续13 年。不论是起初“我们不一定会成为伟人,但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人”的深情口号,还是常态化开展寻访身边好人、推报一周好人榜、实践做好人月综合评价、汇编屏东好人故事集、举行年度好人颁奖等聚能活动,每一位屏东学生都走在寻找好人、对标好人、成为好人的成长轨迹上。

2018 年以来,学校在行以促思、行以养德上下功夫,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校园“尚美”文化建设目标和思政育人的新抓手,习惯小达人评选、30 天亲子线上好习惯打卡、建立学生自治管理体系、星级班级评比等系列活动,《清水留香》《行为习惯养成学生手册》等“尚美”德育读本加入“做好人”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接受心灵的洗礼,尚美而生,向善成长。

(三)创新三大驱动,扩宽中学课程思政的阳光大道

1.发挥学校党建的主力军作用

学校创新性地将“课程思政”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确定了“青春党建·幸福屏东”党建品牌。遴选思政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双优”教师成立思政工作坊,以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建设为抓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师德师风演讲、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班主任综合素质大赛、德育沙龙与班级论坛、市级教学观摩周等活动,每学年开展优秀课例观摩与案例征集,将党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纳入党员年终评议与考核,让党员教师的理论积淀与育德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

2.发挥家委会的增援队作用

学校以年级、班级家委会为核心,搭建了思政德育工作的信息平台、制度平台与分享平台。建立家长参与学校思政德育管理制度,邀请家长入校,参与或指导教学开放日、初高三百日誓师、成人礼、十四岁生日、科艺节、班班有歌声等各类课程。定期召开家长沙龙分享育人心得、破解教育难题。开展家长参与的教育智慧面对面、公益讲座、家长送教进班等校内外活动,在家长和学生主动参与家校共育的建构中,增强了思政工作的亲和度和凝聚力。

3.发挥网络平台的宣传站作用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思政的实践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学校依势而新,重视对互联网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寒暑假学校与“超星尔雅云课程”合作,开通选修课29 门,学生在网络聆听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名师的精彩讲座,从中提升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校和家”智慧德育平台,实现常规管理信息化、综合素质评定过程数据化、课外思政德育成果可视化,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有效引领品德成长。开通“印象画屏”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分享思政微视频、榜样人物事迹,设计学生兴趣的主题线上思政讨论,增强中学思政工作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三、福州屏东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与展望

福州屏东中学基于校园文化的“一基四翼三驱动”课程思政实践模式,促进了思政元素与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凸显了思想引领在学校各类课程的显著地位,推动了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的迅速提升,实现了从教学内涵到育人生态的课程思政建设大飞跃。同时,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也丰富了思政育人的渠道,赋予校园文化全新的时代气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近年来,学校获评福州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基地校、福州市中小学美育示范校,王惠玲老师的思政课例《情绪管理》入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示范课,庄君颖老师的班会课例《携责任,绘青春,做好人》入选首批福州市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学校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福建省优秀少先队员”“福建省最美学生”“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称号,原创舞蹈《茗》荣获全国第六届艺术展演舞蹈类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近70 篇师生思政作品登上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课程思政,课程是基础,思政是核心,文化是载体,教师是关键。下一步,继续推动学校思政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将培育育德能力纳入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宣传学校思政育人好做法,努力提升“一基四翼三驱动”课程思政实践模式的家校认可度和全员参与度,选树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典型案例,打造一批思政元素与学科融合的精品课。后续,学校还将以成立“福州市屏山片区大中小幼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为契机,采集闽越地域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抓手,构建形成各个学段“接力育人”的思政德育体系,以此健全学校立德树人机制,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切实履行好中学思政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尚美校园文化中学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求真 向善 尚美
试论尚美引领下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苦涩的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