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甸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分析

2021-06-19李继中龙立燚

云南农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迪庆月龄牦牛

李继中,龙立燚

(迪庆州农业农村信息与宣传教育中心,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

一、牦牛养殖基本状况

(一)基础条件

迪庆州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和牧区,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南延横断山脉腹地,属滇西北高原,滇、川、藏3省(自治区)交界处,东与四川省甘孜州接壤,南与丽江市相连,西与怒江州交界,北与西藏昌都地区毗邻。东经98°35′~100°18′,北纬26°51′~29°11′,历史上为“茶马古道”的重要物流中枢。全州国土面积23 870 km2,辖香格里拉市、维西、德钦3县(市),29个乡(镇),193个村(居)委会。境内平均海拔3380 m,山高谷深,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形成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高山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立体气候较为突出。年平均气温4.7 ~16.5 ℃,年日照时数1986.2~2182.7 h,年降雨量311.2~1630.2 ㎜。干湿季分明,霜期129~197 d。

(二)草场情况

全州有常用耕地面积3.13万hm2,天然草场99.89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92.29万 hm2,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十二五”以来,迪庆州坚持按照“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战略,坚持抓基础重产业、保生态促民生、强措施保稳定,全州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稳步发展,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末,生猪存栏31.28万头,同比下降0.5%,出栏30.61万头,同比下降16%;牛存栏18.34万头,同比增长10.6%,出栏3.03万头,同比增长11.3%;羊存栏17.61万只,同比下降0.4%,出栏9.08万只,同比增长0.6%;家禽存栏147.03万羽,同比增长53.1%,出栏90.17万羽,同比增长12.9%。全年肉类总产量30 654 t,同比下降10.3%;牛奶产量16 510 t,同比增长1.3%;禽蛋产量653 t,同比增长5.8%;牧业产值7.67亿元,同比增长4.2%。畜牧业对繁荣迪庆经济及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牦牛情况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奇家畜品种,是大自然对高寒、高海拔地区的一种特殊“馈赠”。中甸牦牛是迪庆高原地区的特有畜种,也是我国宝贵的畜种资源,1986年被录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因主产于原中甸地区,故称之为中甸牦牛。分布在迪庆州境内香格里拉市的建塘镇、小中甸乡、洛吉乡、尼汝乡、格咱乡、东旺乡、尼西乡、五境乡;德钦县的霞若乡、燕门乡、云岭乡、佛山乡、奔子栏;维西县的巴迪乡等14个乡(镇)。“中甸牦牛”是当地居民长期驯化野牦牛演变形成的牦牛地方品种,是藏东南横断山区生态类型的草原型牦牛和山地型牦牛的混合型牦牛类群,生活在迪庆州境内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寒草原,具有体矮、身健、毛长、蹄坚、耐寒、耐粗饲和在高海拔、空气稀薄的崇山峻岭间驮运的优点。品种具有抗逆性强、耐寒、产奶性能好、乳脂率高、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与迪庆高原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文化、宗教等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地位。被称为“万能家畜”,可产肉产奶,可骑可驮,可耕可驾,具有乳、肉、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牦牛肉是藏族人民生活中肉食品的重要来源,从牦牛奶中提取的酥油,是藏族人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食品。

二、中甸牦牛品种特征

(一)体型外貌

中甸牦牛体格粗壮结实,毛色以黑或黑褐色最多,以黑白花和身躯黑色而额头、肢端、尾帚有白斑者次之,纯白者最少;全身被毛密长,尤以四肢及腹部裙毛甚长,长者可及地。头大小中等,宽短,公牛头大额宽,趋方形;母牛面目头型略显清秀。额稍显穹隆,额毛丛生,甚至遮住双眼,公牛多为卷毛;母牛额毛较公牛稀短。公母牛均有角,角为黑或灰白色。公牛角基较粗大,角间距宽,角细长向外侧上方伸展,角尖稍向前或向后开张成弧形;母牛角细长,角尖多数略向后开张呈弧形。眼睛圆大、稍凸有神。耳小平伸略下垂、灵活。眼睑以灰褐、黑褐色为主,偶见粉色者。鼻长微凹,鼻孔较大。嘴宽大,嘴唇薄。鬐甲稍耸,向后渐倾。颈细薄无肉垂。胸短宽,公牛较母牛肌肉发达。背腰平直较长,十字部微隆。肋骨稍开张;腹大不下垂。体躯较粗厚,尻部略倾斜。尾短毛长,蓬生如帚;尾帚毛色以黑色为主,白色次之。四肢短粗,前肢开阔起立,后肢微曲,系短有力,蹄钝圆坚韧。公牛睾丸较小,阴鞘紧贴腹部。母牛乳房小,乳头短,乳静脉不发达。

(二)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放牧条件下中甸公牦牛0~5月龄平均日增重338 g,12~24月龄平均日增重92 g,25~48月龄平均日增重100 g,49~72月龄平均日增重210 g;中甸母牦牛0~5月龄平均日增重296 g,12~24月龄平均日增重72 g,25~48月龄平均日增重70 g,49~72月龄平均日增重92 g。中甸牦牛0~5月龄体尺、体重增长快,12~72月龄,公牦牛生长速度明显比母牦牛快。

2.产肉性能。在全天然草地放牧条件下未经育肥的成年中甸牦牛,阉牛体重274~309 kg,胴体重151~179 kg,屠宰率55%~57%,净肉率44%~46%,肉骨比4.3~4.9;公牛体重228~330 kg,胴体重103~218 kg,屠宰率45%~66%,净肉率32%~53%,肉骨比3.4~4.6;母牛体重208 kg,胴体重92 kg,屠宰率46%,净肉率32.3%,肉骨比2.8。肉常规营养成分:水分71.62%~73.57%、干物质23.38%、粗蛋白22.21%~24.69%、粗脂肪2.36%~2.96%、粗灰分1.14%~1.33%。

3.产乳性能。母牦牛泌乳期153 d的产奶量:一胎≥200 kg,二胎≥250 kg,三胎≥300 kg。母牦牛的乳成分:乳脂肪5.51%(2.73%~9.86%)、乳 蛋 白4.67%(3.83%~5.62%)、 乳 糖5.13%(4.31%~5.60%)。

4.产毛性能。中甸牦牛的被毛密长,冬春季节在被毛下长有绒毛。每年5~6月份剪毛1次公、母牦牛的产毛量(包括粗长毛和绒毛)分别为 3.6 kg、1.36 kg。

5.役用性能。中甸牦牛很少役用不作耕用,偶有乘骑和驮载。中甸牦牛极度耐劳,善于翻越高山陡坡,驮载40~60 kg日可行30 km。

6.繁殖性能。中甸牦牛属晚熟品种,公牦牛一般3岁开始配种,母牦牛初配年龄为3~4岁。在做好驱虫和补饲条件下30%的母牦牛初配年龄可提前至2岁,母牦牛5~11岁繁殖力最强,甚至在20岁仍可配种产犊。母牦牛的发情季节为6-10月,以7-9月最集中,产犊旺季为5-6月。一般2年1胎,少数1年1胎,繁殖率60%~66%,犊牛成活率93%,繁殖成活率52%~65%。

三、发展现状及困境

迪庆州是云南省草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发展草地畜牧业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全州草原总面积95.89万hm2,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40%,可利用草地为92.23万hm2,人均拥有天然草地2.4 hm2。目前全州人工草场累计建设面积达9.38万hm2,2016年存栏牦牛8.0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3.5万头,犏牛4.6万头。出栏突破万头,年产肉1690 t,牛奶产量1.37万t。

中甸牦牛是藏族牧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选择培育形成的牦牛地方品种,适应高海拔自然气候环境,乳脂率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但其性成熟较晚、繁殖力低、生长相对缓慢。受传统习俗养殖的影响,目前牦牛养殖仍以每家每户小规模散养居多,以终年游牧的半野生状态饲养为主,极少有圈饲;成年牦牛终年昼夜放牧,极少部分在冬季和初春昼牧夜圈。犊牛全年昼牧夜圈,极少补饲。冬春母牛适当补饲青干草和秸秆;泌乳期母牛长期以青稞面加盐的混合面粉诱食进行拴系挤奶。成年牦牛一般15~30 d补饲1次熟肉汤加面粉稀汤;成年公牛每15 d寻回后补盐,其他时间野外放牧。犊牛10日龄以前不放牧,之后白天随母牛放牧哺乳,夜间关圈停乳,冬春昼夜跟牧哺乳,一直到下胎产犊为止。中甸牦牛极耐粗放管理,具有极强的抗病能力,很少发病,极少见母牛难产,母牛母性极强、护犊。养殖户的大部分牦牛都靠放牧为生,夏季到高山牧场自由采食,冬季回到离村庄较近较平缓的区域自由放牧且早晚适当补饲。这种继承传统的原生态养殖方法不利于牦牛产业发展,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特色生态畜产品的需求。

为此迪庆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牦牛产业投入,加强牦牛品种资源保护,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牦牛规模养殖,大力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牦牛系列产品的品质和生产能力。

(一)品种退化严重,生产性能较低

在以单户经营为主的生产条件下,草地畜牧业生产规模小、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应对大市场的能力弱。长期以来,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闭塞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牦牛近亲繁殖严重,牧民不注重优良品种的选育,对公牛的选择不科学;而对母牦牛不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必留,种间交配混乱、近亲繁殖频发、品种退化严重、饲养周期长,畜禽周转慢。同时畜禽结构不合理,也严重影响牦牛群体生产力的提高。由于养殖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造成牦牛繁殖率低、出栏率低、产肉率低、饲养周期长、抵御灾害能力低,导致迪庆州牦牛产业生产力低下。

(二)养殖方式落后,草畜矛盾突出

目前牦牛的饲养主要以放牧为主,虽有辽阔的天然草地,但牦牛产业至今还保持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单纯依靠向天然草地资源的索取来获得收入。草地长期超载放牧,加之沙化、鼠虫害严重、畜牧业资源遭受破坏,草原生态日趋恶化,草地生态明显失衡。天然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饲草生产供给严重不足,草畜矛盾突出。冬春缺草制约着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状态,农牧民的增收主要依靠增加牲畜数量来实现,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草地畜牧业科技含量低,畜牧业经营管理能力差,生产者普遍缺乏新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缺乏成熟实用配套技术。牧民对牦牛饲养管理比较粗放、棚圈简陋、冬春饲草储备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冷暖季节草场利用不平衡、冬春缺草成为牦牛产业发展的瓶颈,仍未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

(三)牧民的商品观念淡薄,畜产品商品率低

受传统习惯影响,牧民饲养牦牛只是为了满足家庭的需要,畜产品大部分自食自用,很少向社会出售,即使出售也是未经加工的原料型初级产品。“等靠要”的问题突出,自身建设能力差。科技人员不足,技术力量及装备又比较薄弱,牦牛的疫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牦牛产品不能定位于简单的畜产品,而应视为珍稀动物产品,但目前牦牛产品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价格与其他畜产品无异。牦牛产业经济效益低下,产业发展缓慢。

(四)牦牛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虽然全州牦牛肉、牦牛奶等系列食品加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但是企业存在加工水平落后、技术创新不足、市场开拓不足、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要全面带动中甸牦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满足蓬勃发展的香格里拉旅游业市场,扩大中甸牦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需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开发,创建品牌产品,实施精深加工、高端产品的营销战略,构建营销网络,才能推动中甸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中甸牦牛品种选育,提高牦牛生产能力

积极争取中甸牦牛保种场、核心繁育场的建设项目。加大品种选育保护、品种互换改良、引种改良、人工授精改良的良种繁育措施,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畜产品的品质,完善优良家畜品种的选育、生产、繁殖、推广体系,推进家畜良种繁育的进程。同时依靠项目,加强中甸牦牛特色品种的保种力度,为特色畜禽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殖水平

针对牦牛养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扶持一批牦牛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不断加强品种改良、设施养畜、草料建设等环节,提高养殖积极性,加快养殖业提质增效,增强牦牛产业发展后劲。

(三)加快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

草地是牦牛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抓手,采取综合整治措施,抓好草地退化和鼠虫害治理,恢复草地植被和生态平衡。在不破坏天然草地原生植被的基础上,采取免耕补播、施肥、除杂等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保护天然草地、治理退化草地;加大人工改良草地和割草基地建设力度,引进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红三叶等优良牧草品种建植人工草地;同时大力开展饲料青贮和农作物秸秆氨化等重大实用技术的推广,将河谷区的青稞秆、玉米秸秆等农产品附属物加工生产牦牛饲料。提高家畜出栏率,缩短饲养周期,达到以农促牧、以牧补农,农牧业协调发展的效果,降低养畜成本,提高草地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确保“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促进“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

通过引进精深加工企业,积极引导现有加工企业整合资源,与科研部门联合进行精深加工产品和技术研发。积极开发有机、环保、低碳、具有文化特色的高端中甸牦牛肉奶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提升牦牛产业发展水平,增强牦牛产品竞争能力延伸产业链,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中甸牦牛产业发展。

五、小 结

总之,要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实现牦牛产业生态、健康、快速发展。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将天然草场合理利用和人工草地建设相结合,真抓实干。坚持科技兴牧,草牧并举,增草增畜,大力发展迪庆州草产业,促进牦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迪庆月龄牦牛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