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闻摘录·

2021-06-18宋柳桦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烧脑公权党员干部

多“烧脑”才能少“挠脑”

思想一勤快,头脑就活跃,工作就风生水起。这正是“烧脑”的效应,让大脑全速开动起来,在多思善思中往往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求得工作的突破。相反,思想一懒惰,头脑就贫困,工作就平庸。结果就是经常“挠脑”,遇事抓耳挠腮、一筹莫展。

哲人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实践告诉我们,不开动脑筋,不勤于和善于思考,是干不好工作的。要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思想不落伍,行动不掉队,就要多“烧脑”。善于“烧脑”的人,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能做到理论精通、知识融通、信息贯通,从而丰富自己的智慧,掌握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实现自我迭代升华。把眼界放得更宽些,把劲头鼓得更足些,敢于突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我们必将赢得事业的万千气象。

公权不是谋私的砝码

公权姓公、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拿一分钱财,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常“敲打”自己,牢记公权姓公、公权为民,不能同私心、私利、私欲混为一谈。

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党员干部要主动将自己置于“探照灯”之下,主动接受监督、严格自我约束,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心存敬畏,公私分明。要真正做到有所行,有所止;有所为,有所戒。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精准发力,强化日常监督,找准问题,严肃执纪执法,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涵养清正党风、清明政风。

一个人懂的东西越少,看到的东西越少,往往越容易自我膨胀。反而看得多了,懂的东西越多的人,更加谦虚。谦虚的人并不是不自信,而是他们清楚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定位,而且因为谦虚,更加愿意去学习和接受新的东西,让自己保持进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信心。

——媒体人闾丘露薇

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遇到事情要把握正确的次序,情绪处理不好,事情会更糟

要想对方接到球,先要为对方传出好球。

——合作才能共赢

知育要教人做到不惑,情育要教人做到不忧,意育要教人做到不惧。

——梁启超的“三不”教育理念

稳定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增加人生“支点”,设立长远目标。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修炼“内在稳定性”的4个维度

猜你喜欢

烧脑公权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要把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切实贯彻到实践中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有权不用、小权滥用、公权私用 这些权力堵点正在损伤发展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烧脑大战燃爆来袭,IQ持续上线
论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协调
现在是“烧脑”广告时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