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内蒙古沿黄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对策建议

2021-06-17王昕杰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9期
关键词:经济带税收发展

王昕杰

(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 税收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2)

1 沿黄经济带发展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 359.8亿元,产业结构比例为11.7∶39.6∶48.8①。沿黄经济带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乌兰察布和阿拉善7个盟市共50个旗县市区②,在自治区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全区3/4的发电量、一半以上的有色金属和4/5的炼钢,绝大部分农畜产品加工、洗煤炼焦、装备制造、旅游等产业大多集中于此。2020年度沿黄经济带各盟市实现税收收入合计占全区税收收入的74.2%③。

图1 2016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 沿黄经济带各盟市税收收入比重

经过多年发展,原有的产业布局已基本成型,以鄂尔多斯市为主的能源工业,包头市为主的钢铝冶金工业,以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乌海市为支撑的现代煤化工等高能耗产业布局占据经济发展主导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兴起,以呼和浩特市乳业、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深加工、以呼包鄂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以敕勒川现代草原旅游区,胡杨林沙漠探险旅游区和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为中心的旅游业等绿色生态产业逐步加重在地区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到2021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能耗双控决策部署,自治区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倒逼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转型,逐步实现沿黄经济带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同质化问题严重

自治区发改委在2010年制定出台了《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对2010年~2020年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整体发展要求、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进行了详细规划,但由于未打破旧有的行政区划,各地忽视了地区间产业协调和错位发展,盲目的为了实现GDP增长而进行争夺,一个项目无论是否符合当地发展需要及当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均先引进来,导致各盟市均存在产业空间布局分散、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2.2 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未形成特色体系

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缺乏。税收政策优惠要想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就应该集中于主要行业领域,形成带动作用,而不是大水漫灌式,这样施政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也比较差;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设置不合理,没有形成相应地体系。沿黄经济带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是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力度不足,缺乏符合中小企业发展规律的税收优惠政策;间接优惠范围比较窄,尚未形成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相结合的协调配合的局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优惠方式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作用不大,使得自主创新产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不足;税收优惠政策过度地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上游环节明显不足,而上游环节往往投入和风险较大,特别是创新科研环节。

2.3 民营企业占比大,抗风险能力差

民营经济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的重要主体。以全区2020年度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类型来看,民营企业占到总户数的98%。相对于大型国有、集体企业,民营企业更具效率,灵活度高,但同时存在资金相对薄弱,低于风险能力弱的短板,企业经营受到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较大。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机构

沿黄生态经济带囊括农牧业、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诸多行业,不同的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同行业当中企业个体性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要从整体上进行制度架构和设计,从细节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促进全面持续发展。完善从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的税收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特点,如登记减免、新产品和技术研发工艺的扣除比例的提高等;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突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地位,运用间接优惠政策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期存在的波动问题;通过税前扣除、加速折旧、投资等方式对企业正在进行的创新性发展予以支持,这样的事中过程性优惠更能鼓励企业的研发等领域投入的积极性;利用多样化的方式降低企业税负,对于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甚至行业中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实施的重点企业,延长政策的持续时间,对其前期建设性支出、人力成本等进行专项扣除,并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3.2 发挥要素禀赋特长,严格项目入园

沿黄经济带各盟市政府要根据地区禀赋特长合理规划,严格项目入园机制,避免以GDP增长为导向盲目招商引资,各盟市错位发展,协调统一共同推进沿黄经济带产业行业企业同步调发展。

3.2.1 对接“一带一路”,探索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近年来,作为沿黄生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其毛都口岸在对蒙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逐步发展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而跨境经济合作作为消解陆疆边界屏蔽效应和释放开放效应的重要载体,是扩大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路径,不仅可以提升边境合作的经济功能层次,更具有投资、加工、金融、信息、文化等综合功能。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重点产能合作项目为抓手,以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为中方载体,以OT矿和TT矿为蒙方载体,以跨境铁路、公路为纽带,建设“两国双园”型国际产能合作区,吸引两国资本共同投资,构建囊括资源发掘、物流承载、产业链延伸、配套服务齐备的国际产能合作区。

3.2.2 发挥禀赋特长,辐射沿黄生态经济带。沿黄经济带上各盟市均有独特的产业行业优势,如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品牌农牧业、呼和浩特“乳都”名片、“草原鹿城”包头、“中国薯都”乌兰察布、“羊绒之乡”鄂尔多斯、“书法之都”乌海及“秘境旅游”阿拉善,各盟市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禀赋优势,因地制宜,着力提升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切入点,以融合发展为重点实现新业态成长的现代化路径,即加快实施“三产融合创新”战略,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打造沿黄经济带产业振兴发展新样板。

3.2.3 加强项目入园审核。逐步降低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入园通过比例,发展旧有的绿色生态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入新能源产业,并对已落地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设立台账,提出整改建议并制定时间表和考核方案,不断完善准入准出机制。

3.3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提振企业内生动力

当前制约沿黄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因素就是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利企业融资困难,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进行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后劲不足。建议由政府牵头,加强各协同治理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料共享,最大限度降低授信风险,打消金融机构顾虑,合理放贷。同时,可将金融保险等行业纳入沿黄经济带重点战略规划,通过合理授信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管以降低风险,形成闭环。以金融促实体,以实体兴金融,实现双方共赢。

3.4 完善税收征管举措,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十七次会议上指出:“优化税务执法方式,要推动税务执法、服务和监管的理念方式手段变革,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大幅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明显降低征纳成本,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5]。

基层税务部门要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举措,切实提升征管质效:①强化信息管税,以数治税,结合5C监控评价,提升征管水平;②稳妥推进税费协同工作机制,抓好机制构建和对接,以协同方法助力各项工作任务稳步落实;③持续推进综合治税,通过推进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数据共享共建共治,有效堵塞税收漏洞;④强化行业管理,重点针对沿黄生态经济带内各行业现状,结合征管过程中易发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各行业税收管理。

3.5 持续精准服务,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和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社会、经济及纳税人需求,通过深化税收“放管服”改革,完善升级电子税务局、税收大数据、12366纳税服务功能,推进税费服务智能化升级,扩大“银税互动”平台的范围,拓宽纳税人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等便民服务措施,不断提升纳税人和缴费人的获得感,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 沿黄经济带范围取自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③ 数据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2020年1月~12月组织收入情况通报。

猜你喜欢

经济带税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