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典诗词对文化品格的促进作用

2021-06-15韩乔晋慧

教育界·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品格古典诗词教学做合一

韩乔晋慧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它生动的底蕴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古典诗词也在语文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各种文化的交融和渗透也慢慢充斥着青少年的思想,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模糊了学生的民族情怀,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因此加强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已是不可逆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主动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文化品格的培养是新课改大背景下对老师提出的硬性要求,也是全面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契合点。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化品格;教学策略;教学做合一

一、诗词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文化品格培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新的定义和指示,基于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有格局的学习观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和感悟来体会诗人爱生活、爱大自然、爱国、爱民的丰富情感和豁达的人生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孩子文化品格的培养要趁早,要埋得深,在博大精深的古诗词中寻找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宝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穿越千百年的动人文字会以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有思想、有信仰的文化格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正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文化品格和人生信仰的学子用完备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来支撑。那么如何才能让古诗词的魅力重新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呢?现就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做如下分享。

二、将诗词教学与文化品格有机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一)读出韵律,唱出美感,讲出故事

作为华夏文明古国的儿女,孩提时就已经在家长的初步引导下能够把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大多数孩子在小学之前对所背的诗词并不理解,但是朗朗上口的韵律便让文学的种子悄然在幼小的心灵里生了根,发了芽,对孩子来说那更像是童谣。随着对世界认知的逐步加深,步入中学的孩子们已经慢慢明白了一些浅显的意思,于是我对一些简短又贴近于生活的古诗采用了“读”—“唱”—“讲”三部曲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在学习《泊秦淮》这首古诗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己读,由于这首古诗的画面感比较强,孩子们很有兴趣地晃着脑袋读开了。在读的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学很快就能熟练地背诵了,于是我乘机鼓励孩子们展开小组间的诵读比赛,每一位学生都尽力地将感情倾注其中,精益求精……读古诗的这一步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接下来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商女不知亡国恨”说的是什么呢?“后庭花”又是什么呢?我乘胜追击给学生播放了这首古诗的视频动画,深沉的景物呈现在大家面前,充满忧愁的曲调很快将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我这还没开讲,伴随着惆怅基调的古诗词便从学生口中缓缓唱出,哪里还需要我过多的引导呢?在唱中升华了感情,学生对杜牧心中对国家衰败的惆怅之情心领神会,此时我再将当时诗作的创作背景和陈后主《后庭花》的典故讲给大家听,同学们再也没有一丝的困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了。为了再次加深学生对这首情景交融。诗句的印象和感悟,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一个小故事将此诗的内容讲出来。要知道讲故事可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学生们一个个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想象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这不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吗?是啊!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就是亲切的感知,这也恰恰印证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用最接地气的教学策略来叩开学生的内心世界,解锁每一个充满惊喜的密码。与此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领会到自然的无穷奥妙,也懂得了事必躬亲的道理。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品格吗?

(二)画出诗中之景,写出心中之文

在众多借景抒情的佳作之中,诗人不同的情感赋予景物特有的美,不同的心境描绘出不同的精致。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出现了诸如月亮、乌鸦、寒霜、江面、渔火、寒山寺、钟声之类的动态和静态景物,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中饱含的思想感情,我倡导学生拿起自己的画笔,将这首古诗画在手抄报上,并结合自己的画配上文字张贴在文化墙上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他们挥毫泼墨,将诗人的内心感情以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各不相同的画面让我更近地看到了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饱满的文字述说出穿越时空的爱国情怀。基于画作的创作,更是激发了学生对文字的把控,这种画文结合的思路给了他们自由飞翔、自由发挥的动力,写作能力也在悄然提升,写作兴趣也就渐渐浓烈了,满满的成就感让他们在古诗词的海洋里茁壮成长。

(三)踐行教、学、做合一,塑造文化品格

按照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高年级的古诗词侧重于爱国情怀方面,杜甫的《春望》便是其中之一。以此诗为引子,我带领学生过了一遍爱国诗。考虑到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诗词的精妙所在,我给大家提前布置了几个任务。杜甫是在什么境遇下创作了《春望》?《春望》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情怀?你们还学过哪些爱国诗呢?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自己的感悟。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我们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知识。诗圣杜甫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及不可企及的才华为中华历史文化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诗赋瑰宝。我顺势引导学生回忆了类似爱国情怀的古诗词,如《示儿》《出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幽州台歌》等,形成了系统的诗词链。诗人胸怀天下的爱国爱民之情值得我们敬仰,在品味他的诗的同时更能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诗人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启迪着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民族情怀记在心上,塑造纯粹的文化品格,践行时代精神,做有理想、有抱负的学子。

三、传承文化,锤炼品格,语文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自传统文化进校园以来,全国中小学生展开了一场“传统文化师生共进步”的活动。从教师自身做起,每日诵读成为必修课,课堂内外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如戏曲鉴赏、传统文化知识竞答及国学故事大比拼,通过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让青少年重拾传统文化精髓,极大地增强了其民族自豪感。在传承传统文化、塑造学生文化品格的征途上,教师应该永远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深挖教材,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成就学生的辉煌未来,更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孔子学院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将会走得更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岿然不动。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词鉴赏更是对师生的双向考验,在深度探究教、学、做合一的诗词教授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为着力点,从教出发,提高自身的古诗词素养;从学出发,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师生共同的作为核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启迪学生多方位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做合一,践行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负时代之托,不辱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2001(02).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严梦丹 .古诗词课堂中的教学做合一探究[J].成才之路,2016(05).

[4] 彭定求 等编.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3.

[5]张道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005):9-11.

猜你喜欢

文化品格古典诗词教学做合一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