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艺术创新研究

2021-06-15王林

大观 2021年4期
关键词:社会经济

王林

摘 要:关于艺术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命题在时代推进和社会演变中从未停止过讨论,最著名的观点莫过于马克思在其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然,舞蹈所归属的艺术门类也包含在上层建筑之中,构成了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蹈艺术的创新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梳理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经济的具象情况来探究舞蹈所处的生态环境,立足前代是推动往后舞蹈艺术创新不可忽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舞蹈生态环境;舞蹈艺术创新;社会经济

一、不同社会体制下的舞蹈艺术创新

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体制的影响,其更多的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就中国而言,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其舞蹈艺术的创新方式和内在动力都是不同的,由此所创造出的舞蹈样式千差万别,异彩纷呈。

(一)原始社会下的舞蹈艺术创新

原始社会的生产水平决定了其思维认识的局限性,对周遭万物的定义大多止步为对自然及非族类生物的人格赋予化,如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祖先化身等等。相对应的是此时的舞蹈创新与审美并无太大关系,强调个体存在的生命是原始舞蹈被关注的最大属性。这可以从闻一多所著的《说舞》中得到支撑,即有关原始人意识中生命与舞蹈艺术的关系——“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的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研究当时的舞蹈为何呈现出这样的形态,就不可以避免地要谈到当时舞蹈这一本体所处的生态环境。首先,天灾对于当时生产力低下的人来说是不可抗拒的,生命的短暂性和脆弱性在得不到解释的前提下则更需要寻求情感的宣泄,不论是渴望还是恐惧,生命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得到了最大的关照。其次,作为身处于世的存在,来源何处、去往何处也是他们思考的命题,继而出现的是上述的自然及非族类生物的人格赋予化,以饱满感情驱动的舞蹈成为其与之沟通的必要手段。

(二)奴隶社会下的舞蹈艺术创新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财富的累积,私有制逐渐分化阶层的结果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奴隶社会的出现。与上一阶段不同,这时随着意识形态的进步,舞蹈创新的关注点从对生命的强调转化为对美感的享受,而这时舞蹈艺术的载体普遍由当时的专职人员女乐来呈现。奴隶主的喜好决定了此时舞蹈创新的发展方向,也是基于此,舞蹈的创新伸展开出了两条发展线。

1.审美之于女乐舞蹈

女乐舞蹈在奴隶社会时期最为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楚灵王的事迹,《韩非子》有所记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由此而来的是女乐舞蹈的最大特点——翘袖折腰。探寻这种现象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得回归到当时的舞蹈生态环境。

2.神化之于傩面舞蹈

基于对前一时期的意识形态即自然与非族类的人格赋予化的历时发展,这一时期的人有意识地选择将其升华为神化,而随之而来的是神化的具体表现——神权天赋,更多的是在广大民众间传播。所以,这里的舞蹈生态环境相比于上述的女乐舞蹈更加复杂,更多的是呈现出上下两个维度的双向发展。“巫”作为这一生态环境下的最大影响因子对于奴隶主、奴隶、民众等生态项的链接,以当时疾病带来的人世无常为生态背景,这一系列的生态链条稳固和谐。

(三)封建社会下的舞蹈艺术创新

由于商业经济占社会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宫廷与民间的分野也发展为两个极端的存在。以宋代为例,宫廷队舞与民间教坊舞蹈的不同方向发展显示出了当时人们舞蹈创新的坐标参考。

1.宫廷队舞的程式内涵

宫廷舞蹈的最大特點就是跟随统治者的意志和偏好,以此作为创新依据,等级森严的宫闱制度带来的是宫廷队舞创作的最大属性——程式化。首先,队舞的角色行当具有固定程式,如竹竿子、花心等固定的组成部分使得其舞蹈的表演过程、互动环节等事无巨细地按照事先预设的程式进行。其次,念词和唱白也是高度程式化的,其内容大多来自寄托创作者情感旨趣的诗词歌赋为基础范本加以修改,表演时也同样与上述相同并依程式化的步骤进行。这种程式化的发展固然使得队舞这一舞蹈艺术更加系统、凝练、规范,但相对应的其舞蹈生态环境是病态的,因为其各个生态项组成了一个闭环,情感的固化和生命活力的缺乏使得舞蹈在民间缺少了基本的营养和土壤并且限制了其本身的更多可能性,这为后代更加注重真情实感的戏曲舞蹈做下了最为直接的铺垫。

2.民间教坊舞蹈的审美外化

相对于宫廷队舞的程式化,民间的教坊舞蹈则从另一个极端迸发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基于商业经济的高度发达以及农业向城市手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舞蹈生态下勾栏瓦舍成功地将商业概念引入了舞蹈这一范畴。首先是舞蹈环境下的经济推动。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而这里的棚其实也是勾栏瓦舍的同质内涵的形式延伸,各种样式的民间舞蹈都在这些生态区域内竞相发展,而民间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商业经济的发展,二者形成一个稳固健康的良性循环。其次是社会思潮的积极推动。宋代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前一时期五代十国的频繁战乱使得当权者极大地鼓励文人大夫阶级的形成。而文人大夫将审美意趣的关照放在了舞蹈艺术上,因而此时民间舞蹈创新的本质内涵就变成了文人味和书生气的载体。

二、不同民族、地区下的舞蹈艺术创新

回归到当代艺术的创作,不能忽略横向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物理距离的巨大缩小,舞蹈艺术创新的影响因子不再局限于本民族和本地区,顺应时代的洪流才是当代舞蹈创新的正确发展方向。

(一)基于不同民族的舞蹈艺术创新

我国是由多民族构成的集合体,在这之中的舞蹈艺术自然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杨丽萍所创作的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为这一类型舞蹈创新的典型案例。首先,这部舞剧包含了基诺族、佤族、傣族、白族等多个民族的舞蹈样式,符合当代舞蹈艺术创新的创作原则——不拘一格,为我所用。其题材元素的提炼加工新颖独特,也顺应了当下社会风潮的指向——多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具体到全剧的舞蹈结构又以太阳、土地等多个篇章为节点,编排手法是对早期苏联舞剧编排手法的当代创新,这种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使得不同民族有了更加相近的本体影响。最后,从舞蹈生态环境这一视角则更加复杂,多地域、多功能、多属性的生态项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下联系得更为紧密,再到政治制度的导向使得当代的舞蹈环境更有活力,市场经济也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全面发展,使得当前的舞蹈生态环境欣欣向荣。

(二)基于不同地区的舞蹈艺术创新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舞蹈艺术创新步入了相互影响的共同格局,现代舞在我国落地生根并以社会主义特色为参考标准逐步迈入本土化的行列。最典型的方面是各大流派的涌入,各大艺术院校都将现代舞设定为本科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相比于上述的各种舞蹈现象,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则更多是本体概念的吸收。诸如邓肯、格雷姆等现代舞蹈家的创作观念,使得现下国内的舞蹈艺术创新有了更多的灵感源泉。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其编舞手法大量运用蒙太奇式的拼贴,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闪回也是这一舞剧在舞蹈动作创新时的亮点,而在政治导向上则属于主旋律舞蹈艺术作品,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不断奋斗和努力的故事。这种洋为中用的借鉴吸收符合当代舞蹈艺术创新发展的时代节奏,因此也为之后的舞蹈艺术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具有先导性和参考意义。

三、结语

关于推动当代舞蹈艺术的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片面的问题,通过这种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梳理可以发现,每个时代的舞蹈生态环境是不同的,具体到这一生态环境内的社会经济、社会思潮、社会制度、政治导向等属性所呈现出的分析结果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回顾过去眺望将来成为立足当前舞蹈艺术创新不可忽略的重要范畴。

参考文献:

[1]孙建茵.政治经济学批判郭沫若译本考[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

[2]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资华筠,王宁.舞蹈生态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4]李佳.从云南印象看中国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发展[J].青年文艺家,2014(11):20.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经济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公证创新服务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经济常识的主动性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简论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初期不稳定因素与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