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起油田楼坊坪区块北部长6沉积微相分析研究

2021-06-15曹卫东郭睿婷马旭晴杨兆伟

云南化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砂体分流测井

曹卫东,郭睿婷,马旭晴,杨兆伟,韦 悦

(1.玉门油田分公司油田作业公司,甘肃 玉门 735019;2.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9;3.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内蒙 乌审旗 017300)

吴起油田具有三叠系延长组与侏罗系延安组多油层特征[1-3]。截至当前,从这个区域早已探明的石油物质资源分布情况可以得知,三叠系延长组中长6的油气最为丰富[4-7]。楼坊坪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偏西南位置,前期沉积特征的研究多为全盆地为主的探讨,局部细致的微相研究较为薄弱,本次以长6油层为例,并且把长6划分为长61、长62和长63三个小层(见图1),目的层长6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8-9]。

图1 研究区位置和地层划分

1 沉积微相类型

楼坊坪区块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依据研究区岩心和测井参考资料分析研究区长6是属于三角洲的前缘亚相,能够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与河口坝等微相。

1.1 水下分流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是三角洲前缘的重要沉积微相,同时也是分析研究区重要的砂体形成原因。河道砂体主要由底部中砂岩,中上部的中细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等构成(见图2a,b)。岩性主要是以长石碎屑砂岩为核心。在沉积组成结构上,由下至上具备底端冲刷、粒序层理等,表明了水作用力逐步削弱。测井反应特点是:SP与GR分布曲线,是中高幅的钟形或者箱形排列组合分布曲线(见图3)。

1.2 河口坝

河口坝,体现为粒度向上逐渐变粗的反粒序组成结构,岩性主要都是灰色的中层状细砂岩与粉砂岩、夹泥岩(见图2c)。测井分布曲线(SP、GR)的形态,体现为自下而上的钟形或者箱形、漏斗形的排列组合存在形态(见图3)。

1.3 分流间湾

分流间湾处于三角洲河道砂体之间的滨浅湖区,岩性主要都是一整套黑色细粉砂岩和泥岩等构成(见图2d),表现出了水动力比较平静的自然水体沉积作用环境。在截断剖面上,通常处于水下分流河道或河口坝之间。SP分布曲线主要是指状或者齿型,GR分布曲线主要是中低幅锯齿状(见图3)。

图2 吴起油田楼坊坪区块北部长6沉积特征

2 取心井段沉积微相分析

取心井段沉积微相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测井相和沉积相的对应关系,为没有取心的井段提供测井沉积相解释的依据。为建立长6测井微相模式,本次研究观察取心井9口,成立了沉积微相-测井微相方式。这其中以楼21井为实践案例论述其沉积作用特点(见图3)。

图3 取心井段沉微相分析(楼21井)

取心段能够辨别出3类沉积微相:

下段:岩性是以灰色的细砂岩为主。砂岩成长发育为槽状交错分布层理,测井分布曲线主要都是钟型。

中段:岩性是以深灰色的泥岩为主。多发育水平及波状层理,测井曲线是低幅度的平直,表现出了分流间湾的沉积作用特点。

上段:岩性是以灰色的细砂岩。砂岩常发育平行层理。测井曲线总体呈现上粗下细的两个反粒序特征,为两期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叠加沉积。

3 砂体及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3.1 连井砂体对比

连井剖面相的研究分析,是明确沉积展布及纵向演化的重要任务工作。经过对连井剖面展开分析对照,详细论述了沉积系统的水平方向展布特点以及竖直方向演化特点,连井剖面能够表现出地层与各沉积微相的分布空间展布。经过对照连井剖面能够得知,长63阶段,是以分流间湾的沉积作用为核心,夹河口砂坝沉积(相对较薄的砂体),河道砂体的连通性较差。长62水下分流河道非常显著的比长63增加,河道砂体的连通性也更好,河道砂体实际有效厚度也有一定增长。到长61阶段,水下分流河道成长发育,单河道砂体实际有效厚度变大,长61不管在连通性与河道砂体实际有效厚度上,都要比62与长63好一些。从长63一直到长62、61,分流河道成长发育愈来愈好,河道砂体实际有效厚度逐步加大,连通性逐渐变好(见图4)。

图4 吴起油田楼坊坪区块北部长6砂体对比剖面图

3.2 沉积微相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由长6砂体展布平面图可以看出,砂地比普遍低于0.4,砂地比高于0.4的分散比较少,分析研究区中部河道砂体的有效含量比较大。主要有2~3支水下分流的河道砂体,总体表现为南北方向分散。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绘制的过程中,结合了测井相解释的成果,一般砂地比高于0.4的是水下的分流河道,砂地比低于0.3的是分流间湾(见图5)。

图5 楼坊坪区块北部长6沉积微相(自左至右:长63,长62和长61)

4 结论

1)楼坊坪区块北部长6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可进一步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等。

2)吴起油田楼坊坪区块北部长6的各小层的砂体发育差别较大,自下而上砂体逐渐增加,长63砂体相对较小,长61砂体含量高、厚度大。

3)吴起油田楼坊坪区块北部长6砂体呈条带状分布,至少成长发育3支三角洲的前缘河道砂体,砂地比重较大,河道展布较宽。从长63至长61,其整体表现出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增长,砂体实际有效厚度加大,连通性变好的趋势。

猜你喜欢

砂体分流测井
本期广告索引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八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刻度及测井数据处理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NSA架构分流模式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
中石油首个全国测井行业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