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依从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6-15孙忠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5期
关键词:踝泵卧床血栓

孙忠玲

QCC 指的是运用鱼骨图、柏拉图等品管措施解决临床问题而组成的小组,卧床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目的是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并防止关节与肌肉僵硬、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降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但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并不高[1-3]。提高踝泵运动的依从性,可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缩短病程。为了探讨卧床患者应用QCC 对踝泵运动依从率的改善情况,本次采取前瞻性实验,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试验纳入2020 年1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72 例卧床患者,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身体检查、血压测量和血液生化检测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后组,各86 例。对照组年龄35~64 岁,平均年龄(50.65±10.38)岁;男、女比例为49∶37;干预后组患者的年龄范围是36~65 岁,平均年龄(51.20±10.03)岁;男女比例是49∶37。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严格限制活动者;②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正常;③术后无法下床活动者;④经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可得到一定的控制;⑤与医护人员沟通无障碍,可主诉病情。

1.2.2排除标准 ①临床症状不典型者;②肝、肾生理与代谢功能异常;③存在明显的功能认知障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8 分;④既往有下肢开放性手术史;⑤患肢体存在明显炎症或脓液征象的患者;⑥失访者;⑦老年(年龄>65 岁)或妊娠期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未接受QCC 干预;干预后组接受QCC 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3.1选定理由 通过对本科卧床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依从率调查,发现依从率偏低。下肢骨折后,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少等导致下肢血流缓慢,易发生血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通过提高踝泵运动的依从率,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使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1.3.2QCC 计划拟定 按照QCC 程序,小组讨论并定题,确定活动各阶段负责人分工,制定活动计划表,确定各阶段的工作实施办法,活动进度由圈员决定。

1.3.3影响依从性要因分析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确认现状,制作查检表分析要因,制作柏拉图确定主因。依据柏拉图二八定律,将患者不重视、缺乏指导帮助两种情况列为影响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因素的主因。

1.3.4对策拟定 制作鱼骨图进行问题解析,选出要因,查找真因。针对真因制定多项对策,选择最优方案。

1.3.5对策实施 ①对策Ⅰ(针对真因:缺少引起重视的方法):制作踝泵运动音频,分为背伸运动、跖曲运动和环绕运动三组,每组各10 s,循环10 次播放;其次,由护士告知患者踝泵运动的方法目的及意义,然后每天上午4 次、下午4 次、晚上2 次,通过播放自制的踝泵运动音频来督促患者进行踝泵运动;②对策Ⅱ(针对真因:没有量化评价方法):医护人员制作踝泵训练打卡表,经宣教后,由陪护人员负责打卡,责任护士定期查看打卡情况督促患者康训。根据患者康复训练计划制作打卡表来量化患者踝泵训练的依从性程度,从而能正确评估和督促患者的训练进度;③对策Ⅲ(针对真因:缺少指导手册宣教方法):制定踝泵训练手册,指导踝泵运动的目的、重要性及锻炼方法,结合图片的形式,做到图文并茂,多样化宣教,减少术语和专业性较强的描述,加深患者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等生动形象地介绍卧床时间长导致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原因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踝泵运动的重视。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踝泵运动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依从性评估量表应用本院研发的评价量表,该分值与患者依从性、满意情况呈正比;本院护理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据活动计划及实施时间表进行工作,制定依从性评价表,每天从训练次数、训练方法两个方面,视依从情况由低到高设分值为1分(差)、2分(较差)、3分(良好)、4 分(优),总分为8 分,由护士监督打分,对患者收集7 d 的依从性评价表取平均值作为样本,7~8 分为十分依从;4~6 分为被动依从;<4 分为不依从。依从率=(十分依从+被动依从)/总例数×100%。MBI 评分可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自理能力,分值范围0~100 分,其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ic14.2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踝泵运动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踝泵运动依从性比较(n,%)

2.2两组MBI 评分比较 干预后组的MBI 评分(87.11±6.25)分高于对照组的(75.40±11.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4668,P<0.05)。

2.3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6%(1/86),低于对照组的11.63%(1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8667,P<0.05)。

3 讨论

开展QCC 活动后,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形成了标准化的评估思维习惯,并按照护理标准化流程对深静脉血栓风险较高的患者积极实施护理和预防措施,使预防措施的总体评估显著提高。随后,护理人员除了开展踝泵运动护理外,也开始积极学习其他不良反应伤害的评估,使护士对卧床患者的护理意识明显提高[4-6]。

对卧床患者而言,提高其踝泵运动的依从率,可以使其早日下床,防止长期卧床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并促进患者早日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对医院而言:可以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确保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打造医院的品牌效应;对护士而言,可以减少重复性的工作量,减少宣教工作中的疏漏。经过本次QCC 的活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循证能力以及质量安全管理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7]。QCC 也促使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并及早实施预防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显示QCC 活动的有效性。究其原因,QCC 活动结束后,护士们将传统的护理模式转变为“前瞻性”的预防模式,采取措施识别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并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高了患者家属对不良反应发生的依从性和理解力,建立了良好的护患沟通。尽管对于卧床患者而言,不良反应不可避免地仍会发生,但这一过程提高了对患者及其家人的了解,从而减少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纠纷,减轻了护士的心理负担,增强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8]。

综上所述,QCC 模式可显著提高卧床患者的踝泵运动依从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踝泵卧床血栓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踝泵运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晕针后踝泵与髋泵操作疗效差异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的腿部锻炼法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