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当代艺术的诸多特征

2021-06-11张澜涛

锦绣·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禅宗大众化

张澜涛

摘要: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艺术凝结着人和社会的关系。当代艺术在中国是“舶来品”,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三十多年时间里,问题意识和社会属性都不断与艺术实践者和大众观念相互碰撞、融合。

关键词:禅宗;观念;大众化;艺术本质;新媒体艺术

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东方智慧

1.东方禅宗思想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东西方的生存方式不同导致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回溯东方早起早期主要依靠农耕,而西方主要依靠远洋航海行动。禅宗思想一直是東方人智慧的结晶,如今东方禅宗思想一直为当代艺术产生着持续影响。20 世纪 50 年代初开始,日本禅宗研究者铃木大拙将东 方禅宗思想带入西方,约翰·凯奇等艺术创作者们,在禅学的影响下 从艺术本体出发重新思考和创作。

2.艺术创作中的东方智慧

中国很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也融入了很多东方智慧。回溯中国思想,哲学有六个里程碑(先秦诸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中国化佛学,宋明理学,清初朴学)[1]。中国禅宗历史也有五个阶段(中国约于五世纪末南朝末年,禅宗便开始了早期的传播,晚唐至南宋初, 进入到发展期,南宋初年至明朝中晚期到了成熟期,禅宗的衰落期,始于晚明至清朝结束,清末民初,禅宗的复兴)。

蔡国强以其独特的中国宇宙观及哲学根底表达他的观念,《天梯》是一件非常温暖的作品,艺术家把心目中的天梯变成了现实,依然把他惯用火药当作材料。用一把梯子连结地球和宇宙,开展他期待的对话,献给 100 岁高龄的奶奶。中国自古对天和人的关系做着推进和尝 试,火药这一符号为四大发明之一。作品中带有艺术家独特的人文关 怀和东方人的智慧。 徐冰的一系列创作中,有一条隐现的“禅”的线索。作品《天书》 中充满矛盾,吸引观者阅读的同时又拒绝观者进入的书。包括他的很多其他作品《何处惹尘埃》《鬼打墙》等都具有东方哲学意味的表达方式。

二、艺术大众化与艺术家话语中心消解

1.艺术进程中的大众化过程

艺术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且有审美意义的语言方式,各个艺术领域所面对的受众群体也并不存在一些明确的界限。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艺术与大众的关系持续演变。

古典主义时期,艺术服务权贵,绘画题材多是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宗教题材、战争故事、权贵画像这些,当时的艺术家比较好的谋生选择就是为权贵服务,虽与普通民众之间有距离,但古典艺术和新古典艺术持续把理性、科学、写实推向巅峰,画面造型立体、颜色优雅古朴,在大众欣赏角度和创作题材上来讲大众接受程度较高。

艺术发展脉络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推进。19 世纪末,摄影术的出现,让艺术创作者重新思考艺术的价值,既往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手法已然行不通,印象主义时期创作者们逐渐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宗教和历史题材的依赖,关注焦点转移到相对纯粹的视觉感受上,大众欣赏角度来看,与当时的艺术创作存在偏移。波普艺术时期,艺术家们把大众的一些文化、生活细节提炼、复制,再度将大众审美和艺术家创作观念整合。当代艺术使用现成品进行艺术实践,作品呈现来源于大众日常常见的材料,但在作品观念上与大众之间有一定界限。

2.媒介更迭推进当今艺术大众化

媒介形态的更迭是艺术形态演变的重要推动力,当今科学技术和数据进步,尤其互联网的出现,成为了艺术传播趋于大众化的重要因素,艺术家们开始在 创作观念和材料选择上进行着尝试和改变,作品开始拉近了普通民众与艺术的距离,也因此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3.互联网的传播属性消解艺术创作者话语权

随着媒介不断更迭,尤其移动互联网作为大众信息来源主要渠道起,越来越多的大众对艺术作品开始评判、介入。 艺术家卢征远作品《合作公社》,通过在不同网页和平台上扩散 征集信息,征集大众或者其他艺术家的任意物品,展前很多业内人士还有附近的居民、网友都给予艺术家不同创作材料,创作者将它们进行二次组合进行再创作,展览现场进行出售。这种创作方式与很多艺术家创作方式不同,材料不是作者本身所拥有或为创作而购买,而是用凝结着大众思想或使用痕迹的材料进行构建,并产生了商品价值。

这种创作方式拉近了大众与艺术家的距离。此层面的艺术大众化,持续突破着受众的界限,消解作者的话语中心;同时也带动大众参与到艺术生产之中,而不再是简单地做个旁观者和评论者。

4.艺术生产方式再次打破艺术家和受众群体的界限

大众参与到艺术生产之中,有些具有部分艺术史知识学习背景的受众更容易进入艺术的语境来欣赏艺术 创作,近些年很多艺术创作开始模糊了艺术家与大众的边界。艺术家李勇政的作品《传递一块砖》,材料本为乌坎事件发生地 的土壤,被作者构建为一块砖头,通过互联网带动大众一起参与创作, 大众参与后传递给其他共同创作者,每位大众都有机会参与到创作当中,艺术家引导大众共同思考,试图从艺术本体的价值上进一步思考。

三、被商业裹挟的当代艺术

1.当代艺术的价值艺术价值和话语权问题不断被质疑,部分艺术作品为了迎合市场 而大量复制生产出来。在社会资本的驱动下,艺术与艺术品的社会属 性不断提升,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消费逐渐商品化。衍生很多 艺术作品考虑消费者的意愿,甚至会出现创作的流行化和标准化。

当今艺术价值很重要的衡量方式是收藏价值。达明安赫斯特的作 《生者对死者 无动于衷》将鲸鲨标本放入巨大的、充满福尔马林的玻璃缸中,这件作品是英国 90 年代当代艺术的一个标志,以不菲价格被收藏。

2.当代艺术精神对中国艺术商品化的影响

安迪沃霍尔、村上隆、草间弥生、杰夫昆斯等把艺术和艺术商品化结合的艺术家[2]。都挖掘了当下社会的一些符号,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积淀,无论是从大众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元素和思想。在景观社会视 域之中,人们在各个领域的构建使用了摄影、电影、录像等媒介,机 械复制和屏幕化生存都为人类衍生了区于其他时代的艺术评判标准, 促进艺术家从社会中挖掘创作灵感。

四、创作中的关注点

看待艺术或者艺术作品都要将其置于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之中,我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关注最多的为新媒体艺术、互联网艺术、生物艺术等新滋生的艺术形式。作为数字原住民,是被屏幕驯化的一代人,基于这种生活下的情感体验,就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时代艺术家的基础。

结语:

上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诸多特征,是中国艺术实践者们在学习西方艺术观念并与东方思想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中国当代艺术要在当下社会意识形态大环境下,发展出更独特的艺术脉络和艺术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艺术批评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带着文化觉醒的意识从艺术本体上重新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吉林人民出版社《文化补丁》孙硕夫

[2]《当代艺术——广告传媒中的新趋势》钱钧

猜你喜欢

新媒体艺术禅宗大众化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灵 山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黑龙江民间美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