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与社会变革

2021-06-11谢双进

锦绣·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介入艺术

谢双进

摘要:“边缘性”话题作为当下国际社会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吸引了许多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的注意,并促使他们参与相关的活动和讨论中去。本文试图通过对关注“边缘性”问题的艺术的研究去探索当代艺术与当下社会变革的关系,从而探索当代艺术家们敏锐的视角和独创性的手法,并对其中的现象进行反思。

关键词:边缘性 艺术 介入 社会变革

“艺术是社会的镜子”,虽然这一取向曾遭到艺术本体论研究者的严厉批判,但它仍然是艺术的一个重要价值面。尤其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艺术更要体现其价值的多面性。它不仅是艺术家传达个人经验和观念思想的形式,还是艺术家深入了解和反映社会现实的途径。现代艺术是一个被艺术本体论、本土经验的表达、艺术家通过自我再现传达鲜明的个性等充斥的世界。越来越多的艺术批评家呼吁重新认识艺术的功能和价值,艺术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由此凸显出来。

在此时,有一批艺术家或策展人就将自身的目光转向了社会,不同于此前为宗教、统治者服务的艺术的再现和描绘的作用再到后面艺术从集体回归本体。而到了当代,艺术开始直接介入社会、走向公共,艺术试图通过与公众发生互动,并试图使当代艺术成为全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当代艺术向生活现实扩展、将艺术与社会进行互动的公共艺术、例如博伊斯的“社会雕塑”。艺术甚至开始介入社会,例如日本濑户内海国际艺术季。艺术通过展览扩大影响力,展览为艺术提供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夸大其影响了的一种有力手段。就展览方面来说,不同于传统的展览,开放性的公共展览与社会互动,艺术开始和实践结合并试图使当代艺术在全社会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边缘性”问题作为当下国际社会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反映着一系列关于政治、宗教、社会、安全等问题。因产生原因不同导致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边缘性”问题,但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边缘性”问题具有共通性及全球性。面对这样一个全球性问题,各个国家、机构为解决“边缘性”问题从政治、经济、外交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方案。于是就有着这样一批艺术家、策展人利用当下的大环境,将目光转向了当下的最焦灼的社会话题——“边缘性”问题。许多艺术家从艺术的角度看待“边缘性”问题,发现与“边缘性”问题相关的角色充满着悲剧色彩的以为,作为民族主义或人道主义在情感上与艺术表现上的一个特殊命题。而在此时,艺术保持着自身的探索性和边缘性,探索当代艺术与当下社会变革的关系。

如今,在论及社会问题的时候,已经不再具有闲情雅致了,当下是一个焦灼、烦躁的时代,艺术与社会问题仍然不可分割,从表面上看社会经济日渐繁荣,但是在时代背后仍然有着深刻的问题,比如环境恶化、污染、贫富差距、全球变暖等一系列问题,而“边缘性”问题作为近代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更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的忧虑和时代焦虑。艺术的存在的必要性在此刻体现了出来,当然不是说艺术本身,而是艺术呈现的一系列问题,在讨论艺术的同时不能仅谈及艺术的本体,应当谈论与艺术相关的社会性,也就是艺术的社会责任。

艺术创作充满人文关怀,加上持续聚焦,对于解决“边缘性”问题必然利大于弊。“边缘性”艺术用不同的视角、媒介、语言去呈现其文化。从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出发,“边缘性”艺术也就是情感和艺术表现的一个媒介,在创作上必然会更加注重作品本身的感染力。2017年,阿尔及利亚裔法国艺术家阿岱尔·阿贝德赛梅(Adel Abdessemed)在第15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上展出了作品《哭泣》。以战争中无助奔跑的小女孩尔为原型,将残酷的现实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引人深思。法裔摩洛哥艺术家利拉·阿拉维(Leila Alaoui)的第一件摄影作品《禁止穿越》就是表现一群渴望逃离自己的家乡的去往他们向往的欧洲的摩洛哥“燃烧者”,诉说着燃烧者迁离故土的无奈以及必要性。艺术家伊拉克库尔德艺术家西瓦卡(Hiwa K)选择了自己当时作为“移民”从伊拉克途经土耳其和希腊前往德国,在逃亡的途中重要的夜宿之地——陶瓷水泥管所制作而成的装置作品《当我们呼出图像》。

在全球化进程之下,不同的地域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地域的策展人或批评家也会拥有自己独特的个人品味,是否有着一批艺术家为了迎合这些展览的审美趣味,开始消解自身的个人特色转而关注“边缘性”问题这样的大热门话题。基于此,部分“边缘性”艺术在反映边缘性问题的同时,开始以消解、解构自我转而关注社会发展进程的方式,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身份,从而在现实世界中生存、交往以及发展。

“边缘性”问题作为当下最焦灼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诸多“边缘性”艺术中探索艺术介入社会的有效性以及功能性。不可否认的是,当代艺术的价值有着深深的社会性和对时代的反映。我们在探索艺术的同时,去发现内在映射的时代进程以及社会变革。在浮华的艺术市场机制之外,依然有一批艺术家保持着理性的批判思维,用他们独特的眼光去凝视时代,去发现时代之下的阴影。而“边缘性”问题作为当下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艺术将目光转向于此并关注于时代飞速发展下社会变革的真正面貌。这些艺术家身处时代却又与时代保持距离,以当代眼光去看待权力下的阴影。用他们独特的艺术语言去为被忽略的这一群人发声,对社会进程进行一种批判和反思。

在阿甘本看来,只有当代人才能审视时代并紧紧凝视时代。在我看来,艺术家扮演这个“当代人”的角色再合适不过。因为艺术是自由的、批判的,艺术不应该成为附庸之物,而应保持自身的独立,与时代保持距离,揭露时代的多面性,包括那些处于时代阴影和权利边缘的群體面貌。

2017年的卡塞尔文献展不同于前一次关注政治和资本的议题、也避开了令舆论不满的“艺术本体论”话题,选择了最突出的社会问题——“难民”。“边缘性”问题这样一个全球性话题,其中不乏知名艺术家数年来持续关注“边缘性”问题。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创作形式和媒介为“边缘性”群体发声,是否为“边缘性”的处境遭遇带来了积极的变化或改良。“边缘性”问题的热度只增不减,大量关注“边缘性”的艺术创作涌现出来,是否有“蹭热度”的现象存在,艺术能否做的更多、更好,或者说艺术介入社会的有效性也是值得反思的。

参考文献

[1]Guys S. Goodwin-Gill,The Refugee in International law(Second Edition),Clarendon Press,1996.

[2]巫鸿.《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M].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2016.

[3]王春辰.“艺术介入社会”:新敏感与再肯定[J].美术研究.2012.11.15

[4][意] 吉奥乔·阿甘本.《无目的的手段,政治学笔记》[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

猜你喜欢

介入艺术
纸的艺术
用于冠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内支架的专利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