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特征及其与体质的相关性

2021-06-11刘润平

锦绣·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运动负荷认识体育课

刘润平

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预防伤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摘要:通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理解,分析了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合适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在具有合适运动负荷的体育环境中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策略

1、前言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的沉闷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在新课改之前,体育课过于注重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效应。现在很多老师在给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生理作用,不注意运动负荷的适当安排。事实上,为了在体育课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有必要在体育课中安排合适的运动负荷。

2、运动负荷的认识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3、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3.1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3.2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3 练习密度

运动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运动的次数,反映了运动负荷中时间与数量的关系。运动密度合适与否对学生的运动负荷影响很大,一般与运动负荷成正比。

3.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措施和示范是否正确、生動、规范,将极大地影响锻炼负荷。教学中如果小组太少,学生会等很久,以至于锻炼负荷太小;比如练习的间隔时间少,运动负荷太大。

3.5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是指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的个体差异。在体育课上,同样的练习往往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你跑60米很快,有的同学心率超过180次/分,有的同学只有170次/分。

4、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4.1按体质差异安排负荷

体质好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容易在各个项目中突显自己的能力或强健的体魄,教师应该抓住成就心理,给这类学生适当地增加运动量;中等体质的学生大多趋于从众,对这类学生采用常规的方法安排即可;体质差的学生最难处理,在教学中令老师非常头疼,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原因淡化了运动意识,要他们马上180度的转弯很难,应该先注重参与,运动负荷相对安排少些,从提高兴趣开始,使他们感受到原来体育课也有乐趣、也轻松,从而在兴趣中慢慢增加运动负荷。

4.2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教师在体育课前备课时要熟知。布置教材时,要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密度的教材。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锻炼负荷是不同的。在教材安排上,大运动量和小运动量的练习可以交替安排,如小强度的步行、大强度的投掷与跑步、跳跃相结合。

4.3注意季节和地域差异

不同的季节和地区应该有不同的运动负荷,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项目进行调整。冬天天气冷的时候,学生穿的衣服多,积极性低,懒,容易受伤,不适合密集的竞赛项目。如果一定要进行安排,运动强度要从小到大增加。比如比较长时间的过渡,还是选择跳绳、小游戏、小比赛比较好。夏天每天都很热,很容易达到一定强度。跑步教学要强调强度,跳跃教学要强调密度。春秋两季开展耐力项目比较合适。同时考虑地域差异,合理安排室内外上课。

4.4按项目特点差异安排负荷

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运动负荷。比如长跑很无聊,如果运动的强度和密度过大,就会有恐惧感;再比如:短跑在实践中学习积极性高,距离短,参与感强,可以适当增加运动负荷。分组时,要注意将速度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在比赛中不自觉地增加运动强度;再比如:大多数学生对球类运动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乐趣中不自觉地达到一定的锻炼负荷。从而更加喜欢上体育课。

总结

总而言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安排适当的运动负荷是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参考学生身心发展、场地设施条件、体育内容特点、季节或气候特点等规律性因素,合理设置运动负荷,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商燕桦, 徐雷, 王泽凤,等. 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特征及其与体质的相关性[J]. 中国学校卫生 2020年41卷4期, 563-565,572页, ISTIC PKU CA, 2020.

[2] 丁崇. 校本特色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及体育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区小学为例[D]. 2019.

猜你喜欢

运动负荷认识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