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初探

2021-06-11丁鹏

锦绣·上旬刊 2021年2期

摘要: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首位亚洲翻译家、我国翻译巨匠许渊冲,是翻译史上极少既有海量翻译实践、又有丰富翻译理论、并有翻译学术著作出版的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理论,已在国际译界开始引起很大关注。本文以第三届“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研究生组日译汉笔译赛题为例,浅谈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以“三化论”为中心)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三化论;日汉翻译

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翻译历史上,翻译大师辈出,佳译如林;尤其是近代的严复,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三原则,更是影响深远,百余年来被我国译界奉为圭臬。然而,严氏以降,我国译界虽也涌现出“神似”、“化境”等精妙论断,但没有产生过成系统的理论。与此相较,近三四十年来,西方的翻译理论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在世界译坛占据主导地位。打破这一“西强东弱”格局的是我国的翻译巨匠许渊冲,他从事中英法互译已逾七十年,译作等身;在此基础上,他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学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寥寥十字,言简义丰,充分继承并发展了古代的孔子,近代的严复、鲁迅、胡适、郭沫若、林语堂、茅盾、朱光潜、傅雷、钱钟书、叶君健等人的学说。本文仅从这十字当中的“化”字入手,以“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研究生组日译汉笔译赛题为例,浅谈许氏“三化论”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

一、“三化论”释义

传达原文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可以用“三化”的方法:等化、浅化、深化。所谓等化,包括形似的对等,意似的动态对等,词性转换,句型转换,正说反说,主宾互换,主动被动互换,同词异译,异词同译,典故移植等。所谓浅化,包括一般化,抽象化,减词,合译,化难为易,以音译形等。所谓深化,包括特殊化,具体化,加词,分译,以旧译新,无中生有等。

二、“三化论”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例析

第三届“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研究生组日译汉笔译赛题,日文原文是一篇《天声人语》小短文;考虑到该专栏文章一贯以言简意赅、脍炙人口著称,笔者便在充分顾及原文特色的基础上,尝试用“三化论”将其译为中文。下面就来举例说明。

先看“等化”的译例。

例文1.原文:詩人にとっては、散策する野や森、風や光こそが書斎だった。

译文:对诗人而言,可漫步其间的田野以及森林、清风、阳光等才可谓书斋。

本句译文可视作与原文的“意似的对等”。若是一味直译,“散策する”一词译作“散步”、“漫步”、“徜徉”等皆可,然而这几个词无论哪个孤立地用到译文中,都无法使译文自然通畅。故而联系前后文稍加拓展,将其译为“可漫步其间”。另外,根据汉代汉语双音节词汇占优的现状,将原文中的“野”、“森”、“風”、“光”分别译为“田野”、“森林”、“清风”、“阳光”,既与原文创设的意境相符,亦与前面的“可漫步其间”前后呼应。

例文2.原文: 「ぼくは一日に少なくとも四時間――普通それ以上だが――あらゆる俗事から完全に解放されて、森の中や、丘、野を越えてさまよわなければ健康と生気を保つことはできないと考えている」。

译文: “我认为,一天之内至少需要四个小时——通常这还不够——从一切琐事之中解脱出来,并越过森林、山岗、田野而信步徜徉;假若没有这些,那么健康和活力就无从谈起。”

本句可视作“正说反说的对等”。原文中的“普通それ以上だ”和“……健康と生気を保つことはできない”,按字面直译为“一般在这之上”和“……不能保持健康和活力。”在通读全段文字之后,笔者感觉说话人要突出强调的是一天四个小时还嫌不够,故未译作“……在这之上”,而是顺着说话者想要凸显的语意译作“通常这还不够”。而第二处若按原文逐字直译,易译为“我认为,一天之内至少需要四个小时——通常这还不够——从一切琐事之中解脱出来,如果没有越过森林、山岗、田野而漫步的话,那么健康和活力就无从谈起”。该译法致使前后两层语意之间衔接不畅,可以说不是地道的汉语表达。为此,笔者亦采用“正说反说对等”,将“(……丘、野を越えて)さまよわなければ”译作“(……越過森林、山岗、田野而)信步徜徉”,并将原句的否定加译为“假若没有这些”,以取得译为汉语后的语意上的自然通畅。

以上二例,分别从“意似的对等”和“正说反说的对等”的角度采用等化译法,既避免了译文的僵硬呆板,又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汉语表达方式,全赖“等化”之功。

再看“浅化”的译例。

例文3.原文:(ぼくはこれまでの人生において、歩く)術、(つまり散歩の)術(を心得ている人には……)。

译文:(视漫步为人生核心的梭罗说:“活到现在,深谙信步行走亦即漫步之)道(的人……)。

查阅日汉大辞典可知,“術”常见的读音有“すべ”和“じゅつ”两种,读作“すべ”时,意为“方法、手段,策略”;读作“じゅつ”时,意为“技艺、技能,谋略、计策,法术、魔术”。无论哪种读音下的汉语意思,嵌入译文后,读来均感怪异。于是,笔者将其作“一般化浅化”处理,以含义颇丰的“道”字译之,以汉语为母语的受众,自然极易明白该字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文4.原文:体育学の円田善英氏は歩くことと頭の冴えとの関係を調べた。適度に歩くことは、頭をすっきりとめざめさせること、情報処理の能力を高めることなどが実験の結果によってわかった。

译文:体育学领域的圆田善英氏对散步与头脑清晰之间的关系作了调查后发现:实验证明,适度散步可使头脑变得轻松畅快,并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等等。

原文由两个句子构成,以语意递进的方式来展现同一个主题,即圆田善英经过调查后有何发现。若是完全照原文直译,易译为“圆田善英氏对散步与头脑清晰之间的关系作了调查。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适度散步可使头脑变得清醒,并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等等”。仔细斟酌,译后的这两个句子之间似乎并非“无缝衔接”,前一句说的是做调查,后一句却又说做实验,让人不知所云。回到原文,实则“調べた”和“実験”都是由圆田善英发出的动作,基本上是同样的含义。为此,笔者采用“化难为易浅化法”,首先将两句合为一句,再将“実験の結果によってわかった”活译为“实验证明”,并在本句的核心谓语动词“調べた”后补译出“发现”一词,将原文第二句全部内容都纳为“发现”的宾语处理;这便有效化解了上述的难题,可谓四两拨千斤。

上述二例,分别从“一般化浅化”和“化难为易浅化”的角度采用采用浅化译法,既解决了日汉互译部分词汇难以对号入座的问题,又可让译文灵动而不损原意,可谓以小博大,事半功倍。

最后看看“深化”的译例。

例文5. 原文:(だが日本の道路の歴史は、散策者の自由を奪う歴史でもあった)。車の洪水の中を歩くのはつらいし、暴走車におびえ、自転車と共有の狭い歩道を歩くのには神経を使う。ぶらぶら歩きをたのしめる静かな道がもっとほしい。

译文:(然而日本的道路史同时也是剥夺人们散步自由的历史)。行走于车水马龙之中让人难以消受,狂乱飙车令人惴惴不安,漫步于与单车共用的逼仄人行小道则叫人费心劳神。于是,人们便更加渴求能纵享自在徜徉的静谧之路。

本段是文章的收束部分,一连串列举了“車の洪水……”、“暴走車……”、“……狭い歩道を歩く”等三种情况,笔者以为,这类似于汉语中的排比句式,有气势,重节奏。基于此,笔者反复揣摩后采用“加词深化法”(甚至“改词深化”),将“車の洪水”、“ 暴走車”加词深化,分别译作“车水马龙”、“狂乱飙车”,并进一步发挥汉语四字格词组的优势,将“つらい”、“ おびえ”、“神経を使う”改译深化,分别译作“难以消受”、“惴惴不安”、“费心劳神”。深化后的译文,与原文顺序对应,前后两个分句长,中间一个分句短,长短参差,错落有致,读来可谓朗朗上口,亦是对“天声人语”语言特色的呼应。

例文6. 原文題为“散策”,文章中围绕这一核心字眼,先后出现了 “さまよう、歩く、散歩、歩き回る”等多种表达,可见作者独具匠心,笔力老辣。为此,笔者在翻译这一词汇时,也充分发挥汉语同义词、近义词尤为丰富的优势,力图使译文与原文相比不遑多让,根据语境先后加词深化,译为“散步、信步徜徉、自在游荡、畅快漫步”等。一则避免词汇单调,二则尽量使文笔生动,文质兼顾。

上述二例,从“加词深化”的角度采用深化译法,既避免了译文陷入直白无文的窘境,又充分发挥了汉语四言词组及近义词、同义词丰富的优势,可谓扬长避短,挣脱藩篱。

三、结语

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学翻译理论的终结和当代文学翻译理论的确立。然而,可以说国内译界目前对许渊冲翻译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却还远远不够,译者更倾向埋头于名目繁多的西方翻译理论。在文化自信变得尤为重要的今天,这一现象值得引人深思。笔者以为,许氏翻译理论,不仅适用于他游刃有余所驰骋的中英法领域的互译,也可用以指导汉日互译;从事汉日互译的广大译者深入学习研究,必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党争胜. 对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的几点思考[ N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8.

作者简介:丁鹏(1980.08— ),男,汉族,山东惠民人,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语笔译、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