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自我革命的哲学依据解读

2021-06-10关畅

决策探索 2021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关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自我革命这一重要观点,着眼世情国情,体现了彻底的批判精神;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现了深刻的实践精神;坚持人民立场,包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蕴。解读其哲学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将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关键词】党的自我革命;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政党,马克思主义赋予了其革命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这对执政党来说,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肩负的使命更加重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党的自我革命,并且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强调我们党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站在时代前列,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应对新风险,走上新征程。

一、唯物辩证法的革命特质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才具备了自我革命的勇气。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与不断发展的,主张从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体现,同时也指明中国共产党应该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因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唯物辩证法在肯定某一事物的同时,也包含了对其否定的理解,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也正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最终导致了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根本原因,事物的发展可以看作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自我净化和生命进化。在内外因作用下的事物扬弃过程中,在内因作用下的自我否定是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过程既承继旧事物中存在的合理因素,又舍弃旧事物中的不合理因素,并将新的外因加入其中。正是唯物辩证法的这种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本质,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者们打破传统的牢笼、推动时代进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勇气,同时也赋予了他们自我革命的勇气。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样也揭示了自我革命的客观规律。自我否定正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自我革命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客观现实和自身特质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扬弃、自我革新,最终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引下,客观地认识世界,总结经验和教训,勇于进行自我批评,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一次次的净化和提升,取得一次次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从来不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这种能力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展开了自我批评的活动,这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天然具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属性,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富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在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展开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勇气,果断对党内不良风气进行整顿,提高了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带领人民赢得抗日战争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千人大会”,总结党在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党的主要领导人带头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地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很好地统一了全党思想,对于纠正党内的思想错误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不是对于过去的简单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吸取优秀传统和成功经验,依据实际情况,除去不合理的部分,从而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直面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提高的勇气,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批评、自我提升的自我革命史。

二、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

掌握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让中国共产党具备了自我革命的能力,使之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从而在不断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改造着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这一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就是一场场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赋予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能力,让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地认识实践的主体、客体,发现并掌握其客观规律,既抓住两点论,也注重重点论,避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这也就在客观上促使了中国共产党随着认识的深入,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改造自己的主观认识,并用正确认识指导实践,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依据客观实际,不断进行主观改造,最终力求达到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把主体意识同客观实际相结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和改进理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中总结、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要求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实践中,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认识,调整自身认识的不足和错漏,并且不断改正,使之符合客观实际。正是因为掌握了这种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让中国共产党拥有了根据实际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从来不欠缺自我革命的能力,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很快掌握了运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客观和主观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着对自身的净化、完善、革新和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也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本身就要求其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以使自身的认识符合中国的伟大实践,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充分运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经过深入调查,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會环境和革命环境,反驳了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而忘记农民的右倾机会主义和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农民的“左”倾机会主义,不仅解决了当时党内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党外关于如何寻找同盟军、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等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停止了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驳斥了诸多“文革”遗留下来的错误观念,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同时也是基于实事求是科学方法的一次伟大自我革命。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赋予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能力,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证明了,党的每一次成熟和进步,都是一次自我革命的成果。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立场,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实现最高理想而斗争。“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社会的发展不是靠着小部分人的灵光一闪,而是靠着人民群众的辛苦耕耘。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和代表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通过革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诉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生产关系,同时在人民的要求和监督中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既是无产阶级不断实现自我解放的过程,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不断自我革命的过程,坚定的人民立场,为无产阶级政党的自我革命确定了明确的方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党的自我革命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符合人民的需求,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找准革命的方向,才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就是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政治保证。人民的意愿和需求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这就意味着在坚持人民立场的过程中,也必须随着人民意愿和需求的改变,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从而团结和带领人民去改造社会。中国共产党不断适应人民的新需要而改变自己的过程,就是在坚持人民立场的要求下,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过程。人民立场是党自我革命的出发点、着力点、支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正是坚定站在人民的立场,才有了自我革命的方向,才能在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从不曾迷失自我革命的方向,“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人民立场,与人民始终站在同一条战线,党是人民群众发起抗争和实现时代自由性角逐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根本属性和宗旨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把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一大纲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到革命斗争时期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传统,也是我国的根本传统。我们在开始建设的头几年没有很好地保持这一传统。经过这几年经验总结,我们认为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要执行群众路线。离开它,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路走来,坚定的人民立场让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多变的问题中找准正确的方向。正是因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才能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断为实现人民利益而奋斗,才能不断内省,及时并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缺点,不逃避问题,以莫大的勇气纠正错误,在一次次自我革命中不断净化和提升,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所具备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是凭空臆想的产物,而是具备马克思主义哲学渊源、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品质,唯物辩证法是其理论基石,实事求是是其行动指南,唯物史观是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协同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相互促进中,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带领人民不断奋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篇章。

參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90.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3.

[4]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129/c64094-28910942.html,2016-11-29.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83.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90.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集(1949—1974)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25.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09.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