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咀嚼“荆人遗弓”

2021-06-10蹇庐氏

检察风云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下政绩老子

蹇庐氏

据《吕氏春秋》记载,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至公矣。

故事里,荆人的“遗弓不索”,已经具有“国人一家”的境界。然而孔子还是认为荆人的境界尚欠弘阔,他心中,普天之下皆我同胞,这已跃升到了“天下大同”的境界。老子(字聃)则对孔子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人与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的造化,所遗之弓,即便隐于河谷、藏于山巅,总是存于天地之间,终究未失,其“天人合一”的境界,无疑又是“‘眼高一筹”,所以被赞“至公”。

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将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荆人至孔子再到老子,境界渐次进阶,至老子,堪称胸廓无垠,止于至境了。

咀嚼“荆人遗弓”故事,沿着境界“漫行”,颇可玩味。境界是有高下的。着眼功利,弄不好会成欲望的奴隶;讲求道德,那就不仅洁身自好,还会美人之美、乐人之乐。至天地境界,便可以无我之精神达至仁至圣的境界。

境界之高下,在于眼界是否高远,胸襟是否开阔,以及如何看待物质和精神。这些至关重要的“元素”,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并可体现其“三观”。

不必讳言,现实中,世人看待这把“弓”的境界各有高下。

有些人,只能“看见”自己手掌里、眼面前的东西,除了自己的眼前利益,对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显然,只考虑自我利益,必然会紧抓权力之“弓”并“运弓”至极,于是,“一把手”变“一霸手”,人财物一把抓死——“大事小情‘一把抓、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把辖地和单位当成攫取利益的“一亩三分地”,决不“遗弓”,且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便常谋求权力迅速“变现”。于是,就出现了“二五”和“五九”现象,刚踏进职场、步入官场的“青葱后浪”,即将退出职场、离开官场的“夕照前浪”,不约而同“只争朝夕”般地拼命掊刮眼前利益。

更甚者,对有些人来说,“遗弓”概不可能,还会挖空心思恃“弓”而索且“巧妙”不失“尊严”地索。某落马贪官就曾这样“坦承”:“虽然借款有借条,但我们心里都明白,我不还他,他不会来要……”这就是他们恃“弓”而索之“术”。

同样,如果只考虑眼面前的政绩,那么,很可能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这种人往往只求快出政績、出快政绩,以便早日“远走高飞”。于是,“为官一任”只专注“高大上”、热衷“大手笔”,一门心思搞面子和政绩工程,动不动就是“地标建筑”“城市景观”,结果既负债累累又透支资源,造成“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前些年,个别贫困地方盲目建设奢华的景观亮化设施便是显例。

再进一步说,眼界是否高远,还看是仅仅“看见”物质,还是能够“看见”精神,知道追求精神的重要。丰子恺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这应该是人生不断精进、跃升的过程。刘少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努力锻炼,认真修养。不应该望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那样伟大的革命家的思想和品质,认为高不可攀,就自暴自弃、畏葸不前。如果这样,那就会变成‘政治上的庸人,不可雕的‘朽木”。

漫行至此,确然发现,回望《吕氏春秋》“荆人遗弓”的故事,对党员干部来说,仍然颇有现实意义。那就是人皆可以为尧舜,要不断升华自己的境界,心中有理想、眼里有他人、胸怀有大局,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努力地达于“至公”之境。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高下政绩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把“痕迹”当“政绩”不可以(漫画说纪)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春色无高下一一佛门诗人圆一访谈录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智者老子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
极限波高下人工沙坝的动力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