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层连续缝合法辅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效果

2021-06-10解素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7期
关键词:浆膜肌层双层

解素梅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医院产一科 宁陵476700)

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产科常用术式,有助于产妇快速娩出胎儿,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剖宫产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手术方式呈不断进步发展趋势[1]。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是临床常用剖宫产术,但缝合方式与产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有关[2]。单层连续缝合操作简便,但易出现隆起感,增加憩室形成风险。双层连续缝合可有效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切口端对合更准确,有利于伤口愈合[3]。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层连续缝合法辅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65±2.12)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42±0.68)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11±0.49)次。观察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34±2.08)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64±0.60)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16±0.52)次。两组基线资料(年龄、孕周、孕次)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初次剖宫产;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存在手术禁忌证。

1.3 缝合方法 两组均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取平卧位,采用椎管内联合阻滞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耻骨联合上2~3横指处作横切口(长度10~12 cm),切开各层腹壁,完全暴露子宫下段,剪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作一长约2 cm横切口于子宫浆肌层中央,吸净羊水,于左右两侧方向弧形钝性撕开子宫肌层(约10 cm),取出胎儿、胎盘,清理宫腔,缝合子宫切口。对照组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法,对齐子宫切口上下缘,采用1号可吸收线,于子宫切口左侧5 mm处进针,穿透子宫全肌层,打结,连续横行缝合肌层全层、浆膜层,距切缘1 cm,针距1.5 cm。观察组采用双层连续缝合法,第1层缝合:连续横行缝合子宫切口肌层全层(采用1号可吸收线),距子宫内膜切缘1 cm,针距1.5 cm,避免缝入子宫内膜切缘于子宫切口,留线;第2层缝合:往返连续缝合浅肌层、子宫浆膜层,关闭膀胱反折腹膜,浆膜化子宫切口。两组术后均给予无菌敷料覆盖切口,并定期更换,术后1~3 d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1)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3)术后1年采用B超检查盆腹腔粘连情况。重度粘连:膀胱、腹膜与子宫广泛严重粘连,子宫与肠管粘连;轻度粘连:腹膜与腹壁粘连,子宫与腹膜粘连,部分网膜与子宫粘连;无粘连:未发生任何粘连。(4)术后随访1年,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情况。(5)切口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切口渗液、线结反应或硬结)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

2.2 两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比较 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5例。观察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1.89%(1/53)低于对照组15.3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

2.3 两组盆腹腔粘连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盆腔粘连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腹腔粘连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渗液,对照组发生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血肿、3例切口渗液、3例线结反应或硬结。观察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3.77%(2/53)低于对照组17.3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4)。

3 讨论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发生率不断升高,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慢性盆腔疼痛,甚至不孕,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4~5]。其中切口缝合方式是导致瘢痕憩室形成的重要因素。

有效缝合方式可对子宫内膜、肌层、浆膜进行准确对合、止血,有利于切口痊愈,塑形或重建脏器结构,改善预后。单层、双层连续缝合均为剖宫产切口常用缝合方式,具有针距均匀的优点,对于平行或垂直切口可发挥良好止血作用;且缝线松紧适中,对血运影响较小。其中单层连续缝合为减少切口对合与积血,需缝合更紧密,增大张力,易遗留死腔,不利于愈合,增加瘢痕憩室、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学者牛玉芳[6]研究结果显示,双层连续缝合方式可减少剖宫产产妇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双层连续缝合对肌层全层进行缝合,切口对合光滑平整,有利于子宫切缘血窦关闭,有效减少缝线对组织的刺激性,促进切口愈合,且能避免缝入子宫内膜切缘于子宫切口,预防局部组织增厚与重叠,避免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愈合不良与隆起,降低瘢痕憩室形成风险,改善瘢痕形成[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盆腔粘连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双层连续缝合法缝合膀胱反折腹膜,解剖关系层次清晰,子宫切口表面相对光滑,形成腹腔光滑面,发挥机械隔离作用,减少粘连发生。另外,观察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双层连续缝合中往返连续缝合浅肌层、子宫浆膜层,并浆膜化子宫切口,可预防术后发生粘连,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医师应加强缝合技术练习,缝合时密切注意缝线松紧度,针距大小,避免过紧或过密而影响血运。综上所述,术中双层连续缝合法辅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应用于剖宫产产妇能降低产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浆膜肌层双层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玫瑰小蛋糕
淀粉/聚丙烯酸酯共混浆膜的吸湿放湿性能探讨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安徽某地鸭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对浆膜炎预防效果的评估
还钱
“双层巴士”开动啦
倾斜(历史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