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难就业季,如何找到好工作

2021-06-09刘润

投资与理财 2021年6期
关键词:消耗性降维职位

刘润

又到一年就业季。年年高喊,最难就业季。其实,就业季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将达909万人。

年年攀升的毕业生人数和后疫情时代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之间,天平难再平。怎么办?

求职困难,只是局部感受。

求职困境,我们需要从宏观环境开始分析。要想找到好工作,我给你开四点“良方”。

1

去年的时候,大家已经觉得生意难做,寒冬来临。今年又碰上新冠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2020年一季度,中国的GDP下滑6.8%。整个经济的大环境遭遇了黑天鹅,所有人都在逆风中退步。

宏观上,GDPT滑,也就意味着全国人民创造的财富总额减少。

那么微观上,财富分配到每个人手上,几乎也一定减少了。所以大家的体感就是,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

以前大环境好的时候,改革开放40年间(1978-2017),我们国家的GDP增长了33.5倍,年均增长9.5%。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年均GDP增速超过了10%。

遍地黄金,赚钱太容易了。每个人都忙着从地上捡金子,能多捡一点是一点。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过来踢了你一脚,你会跟他计较吗?你不会。捡金子还来不及呢,你哪有时间跟他计较啊。你会摆摆手说,没关系。然后继续拼命捡金子。

而现在呢?现在,我们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

地上已经没有黄金了。不但没有黄金,甚至很多人都快“饿死了”。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踢了你一脚,你会怎么办?你会想打死他,甚至想把他口袋里的金子也抢走。

在增量时代,每个人都拼命快跑着占据新市场;而到了存量时代,已经没有新市场了,你几乎只能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市场。

过去,我们在跟时代比赛,你只需要抢先抓住机会就行。而今天,我们得跟对手比赛,你必须比别人更优秀才行。

这就像以前考卷简单,你只要获得入场资格,就能考90分。而今天,考卷变难了,你不但得进入考场,大家还都得凭本事答题。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是现在的大环境,这也是未来我们要长期面临的基本状态。在这个时候,比别人更优秀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2

理解了这个逻辑之后,我们再来看:应届生求职困难,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给你4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在增量时代,大家都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跑,相对优势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在今天的存量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

比如,你是写程序的,你是不是能比别人写得更好、更快?你是做文书工作的,你的文字表达是不是能比别人更加准确?你是学广告的,你是不是能比别人更有创意?你是做新闻的,你是不是能比别人更快地发现最有价值的新闻?

这就是相对优势。

在过去,100个人里,可能前50名都能找到还不错的工作。

但是,在今天,可能只有前10名才能找到还不错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相对优势就一定要比别人更大,而且越大越好。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努力让自己从前50跻身前10,这是在存量时代生存的基本逻辑。

那如果在短期之内做不到呢?你可以想办法给自己争取一些缓冲时间。比如去读个研究生。多给自己两三年,不断努力积累自己的相对优势,至少从前50跻身前10。

3

第二个建议,想尽各种办法,展示自己的相对优势。

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展示自己的相对优势。你得让你的相对优势有机会被招聘者看到。大家都是前20名,水平差不太多,怎么才能脱颖而出?

比如,你可以想办法表达自己的绝对诚意。我们公司最近一直在招人,我收到了不少应聘邮件。

其中有一些邮件,标题就两个字:应聘。正文就一句话:应聘贵公司××职位,盼回复。然后挂了一个简历的附件。

你一看就知道他是海投的。这样的应聘邮件,完全没有诚意。你可以想象,他可能在網上找了10家、20家甚至100家公司,然后把同样的邮件群发出去。他可能觉得自己还挺努力的,今天晚上我投了100家公司。

可是,对于每一家公司来说,他们看到的其实是一封没有诚意的邮件,这会大大降低被录用的机会。

如果你想让应聘公司花10分钟看你的简历,那我会建议你要花10个小时来准备,展现你极大的诚意。先花2-3个小时,仔细研究一下这家公司的背景。

再花1-2个小时,去和了解这家公司的朋友聊一聊,这家公司的岗位、文化、价值观,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是否匹配。

再花1-2个小时,去好好写一封求职信。

求职信和简历是有巨大差别的。求职信的主要内容,是讲你为什么想加入这家公司,你喜欢这家公司的什么文化,你有哪些优点正好能为这家公司所用,你可以为这家公司创造什么价值。一封好的求职信,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真的在它身上花了时间,这份诚意至少可以给你一张面试的门票。

这个时候,你就能显示你在应聘中的相对优势了。

同样的,你也很值得为应聘的每家公司定制一份简历。应聘10家公司,理论上你应该准备10份简历。

为什么?因为每家公司的岗位需求不同,所以你展示出来的优势也应该各有侧重。能够最高效率地让别人看到你,这也是你的相对优势。

1994年,我大学毕业时,也遇到了和你一样的找工作问题。于是开始写简历。

那时的简历以厚为美,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生平介绍、获奖证书、奖状表扬、刊载论文、老师推荐、在校成绩等等等等,打印成厚厚一本。

可是,如果你是HR,每天收到几百份这样的“人生简史”,你有时间看吗?

怎么办?当所有人都用A4纸打印黑白厚简历时,我决定用Letter纸打印彩色的薄简历。Letter纸,比A4纸略短一点,但也比A4纸略宽一点。一场招聘会下来,HR收到几百份简历,摞一摞,准备带回去。

咦,怎么有份简历宽那么一点?放中间难受,那就拿出来。

咦,还是彩色的?随手翻?反正也不厚。

咦,看上去不错嘛,那就面一下,看看行不行。我一共只投了两份简历,得到了两次面试机会。

最终,去了其中一家。在别人都用A4纸打印简历的时候,我用Letter纸,高效地获得了HR的注意力。你要想尽各种办法,来展示自己的相对优势。

4

第三个建议,降维应聘。找工作变得没有以前容易了,很多高端人才就只能选择降维应聘。

什么意思?我举个例子。假如有100个清北毕业生。在过去,本来有200个好职位等着他们。100个人挑200个好职位,怎么挑都不会太差。

但是今天,这样的好职位只有50个了。100个人挑50个好职位,那就会产生激烈的竞争。

前50名被招走,剩下来的50名怎么办呢?他们只好降维竞争。从清北学校竞争的职位,降级到浙大、复旦等学校竞争的职位范围中去了。

在过去,浙大的100个毕业生有150个职位。但是今天,只有75个职位了。这个时候,清北下来了50个人,他们先拿走了这75个中的50个。

这也就意味着,现在,浙大的100个毕业生只能竞争25个职位了。那剩下来的75个人怎么办?继续降维竞争。

职位变少,同时竞争对手变强,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降维竞争。

1、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

2、想尽各种办法,展示自己的相对优势;

3、降维应聘;

4、摆正心态,接受现状,厚积薄发,避免完全消耗性的工作。

在过去,你能去BAT,现在你去不了了。那就放弃BAT,降低标准,去选择一些二线的互联网公司。不要觉得不服气,觉得凭什么啊?过去我能拿2万,凭什么现在只能拿1万?

千万不要这么想。

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先找到一个工作,找到一个起点,比较重要。如果实在不行,降维竞争还是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如果你的经济没有什么问题,除了选择考研,你还可以试试去创业。

年轻的时候一无所有,反而不怕失去。即便创业失败了也没关系,你失去的是一年的时间,但是你赢得的是创业中各种失败和成功的教训。用一年的时间,换取一段创业的人生经歷,也很不错。

5

第四个建议,是心态上的建议。

在心态上,你首先要选择完全接受。最坏的结果已经发生了,我们就是完全失业了。

当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你要建立起什么都愿意干的心态。而不是认为,我本来能找到1万块钱的工作,现在我找不到了,我怎么那么亏?

没错,你就是找不到1万块钱的工作了。这个时候,找到一份2000块的工作,你也应该觉得非常高兴。

这种清零心态,特别重要。

这是降临在每个人身上的黑天鹅。

在这种情况之下,首先你要活下去,未来再去寻找机会。当然,这也并不是说,2000块让你去码头搬砖,你也应该去。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做,但是唯一要避免的是,完全消耗性的工作。

什么叫完全消耗性的工作?就是没有任何成长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不能让你学到任何东西,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任何帮助,那么你就要尽量避免,因为这会让你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

相反,只要一份工作能让你获得成长,学到东西。即便收入很微薄,也值得你选择。

不要太在乎刚毕业前几年的薪水,到你35岁以后,你会觉得当年的那点薪水少得好笑。

最后的话

史上最难就业季,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今天,我给了你4个建议:

1、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

2、想尽各种办法,展示自己的相对优势;

3、降维应聘;

4、摆正心态,接受现状,厚积薄发,避免完全消耗性的工作。

这4个建议不仅适用于应届生,也适用于不幸失业的人。今年的大环境虽然不好,但是也不要悲观和沮丧。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也有大环境不好的应对策略。

冬天,要在炉火边读书,等待春天。

把全部心思放在自己的成长和积累上。

等到春天来临,你就是那个第一个起跑的人。

猜你喜欢

消耗性降维职位
领导职位≠领导力
混动成为降维打击的实力 东风风神皓极
降维打击
如何有效防范消耗性生物资产审计风险及做好应对措施?
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探析
职位之谜与负谤之痛:柳治徵在东南大学的进退(1916—1925)
美最高就业率地铁圈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
基于特征联合和偏最小二乘降维的手势识别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