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21-06-07戴晓双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戴晓双

摘 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拥有创造的美的能力。文学作品具备极强的美育功能,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及创造能力。语文作为一门文化课程,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美育;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拥有正确、健康的审美观,这体现出了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教学中通过美的文章、美的语言和美的形象与意境,为学生带来美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感知、理解、鉴赏和创造美。因此在高中语文中渗透美育,能够让学生成为有文学修养,拥有正确“三观”的新时代人才。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基础

1.汉语文的特性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汉语文的表现力,不仅能够豐富教学内容,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其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比如在《西厢记之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这句诗词除了有义的美之外,从音上来看,抑扬顿挫的读音,再配上变化的节奏,用音的韵律呈现了汉语文的表现力。比如在汉语言文字中,象形字是由物体的外形演化而来的,或者说象形字是用线条来表示事物形状的文字,因此它能够在外形上表达出事物的形状,因此老师可以从字的形态上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比如“山”这个汉字,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山的雄姿到人走路的姿态来进行联想,让学生展开关于人生哲理的一些思考。汉语文的音、义、形三者相辅相成,本身就具备很强的美育功能,我们可以适时利用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2.语言和思维

语言和思维二者缺一不可,当具备了某种语言的时候,也就等于形成了某种思维形态。而基于汉语形成的中国思维形态,则是与西方思维形态完全不同。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不断加深,各国文化的冲击导致学生在思维上出现混乱,原本中国思维形态中的整体观和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汉语词汇中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思维模式,处理好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这也为美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生活中的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从来不缺乏美的元素。当下审美教育的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传统美育教育仅仅只局限于对于艺术的鉴赏,而在当下社会中,拥有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积累影响了其对于美的信息接收能力。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悟生活,领悟生活的魅力,我们可以通过语文学习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条件

1.老师的引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以自身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虽然能够帮助老师很好地掌握课堂的节奏,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学习的兴致不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无从谈及美育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节奏进行课堂学习,在无形中发挥出老师的引导作用。

2.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拥有感知美的能力,其前提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够体会到这些知识中所蕴涵的魅力,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老师要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知识量,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涉猎的文学作品数量非常多,因此他们的阅读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系统。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来体验到美的存在。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课,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独立探索和学习,体验到课文中的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来提高感知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

3.平等的沟通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老师不再是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伙伴。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为学生创造平等沟通的环境。语文老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自由的空间。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自己的预设,将教学的知识能力和目标整合为一体,正确地把握师生之间的平等程度。

4.建立多元化目标

由于师生之间的认知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设立目标,以多元化的目标来提高教学的成效。在课堂的过程中,老师要营造良好的生态教学系统,老师、学生和教材都应该要融入到这一系统当中。老师要学会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理解并且接受学生的观念和想法,为学生营造出平等和开放的学习空间,为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奠定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做到教学合一,发挥出老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

1.丰富自己的美育理论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美育已经得到了更多教师的重视。但是许多教师对美育的理解仍然比较片面,因此在教学中美育的形式比较单一。目前大多数语文老师对于美育的定义理解得比较狭窄,认为美育就是审美教育,虽然这一解释和美育的本质比较接近,但是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内容。美育绝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某个方面,而是涵盖非常广泛的内容,既包括美学知识,也包括审美能力和一切与艺术有关的内容。除了美术、音乐这类艺术课程之外,文化类课程如语文、数学、生物等课程,都是孕育美育的土壤,对语文来说更是如此。语文老师除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丰富美学知识和提高美学修养,有正确的美育意识,能够自觉主动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美育。此外老师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影响。

2.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注重通过情感调动来提高审美能力。语文老师要拥有一双发现语文美的眼睛,并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充沛的情感,来打动和感染学生。高中生的情感世界也比较丰富,所以要感染高中生,更需要以打动人的方式进行。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诗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诗人的艺术创造能力,该诗从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中发掘出了美的品格。同样,语文老师也可以借用这样的方式,通过自身对于事物的敏锐观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发现文章的内在奥秘。

3.提高美育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有效的美育手段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课堂体验,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首先作为语文老师,要懂得如何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老师要多向范文学习,揣测语言的多样性,同时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学会正确使用情感语言,让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言语教学来提高语文素养。老师也可以利用好板书这一教学形式,恰当的板书能够展现出汉字的精髓,让学生在观看老师的板书中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美。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老师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观念和态度来理解并进行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尊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审美教育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美育存在于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中,存在于老师的每一言行中,也存在于社会环境中,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当下语文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老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拥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情感品格,使学生的人格素养能获得健康成长。

[作者通联:福建南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美育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美育教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