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击“错位” 撬动“灵魂”

2021-06-07蒋廷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错位综合素养

蒋廷禄

摘 要 经典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震撼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灵魂。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提升学生认知阅读水平,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这一部分已经有了明确的界定:“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动最深处的感性点,撬动学生的灵魂,从而从更深层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情感错位;灵魂撬动;综合素养

早在五四时期,胡适就在《短篇小说》中说,所谓短篇小说,并不是篇幅短小的意思,而是一种特别的性质。他为短篇小说下了一个定义:“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的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他主张的“事实中的最精彩的片段”的情节构成方法,在《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有最经典的呈现。

作为世界短篇小说的重量级人物,欧·亨利的小说结尾方式,也可谓是“事实中的最精彩的片段”的情节。同时这一“最精彩的片段”已经为人所共知、群起仿效的小说写作技巧。

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我们一般就是引导学生仔细梳理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情节教条),找出出人意料的结尾——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竟然是老贝尔曼画出来的,他的举动让人感到意外,外美内丑的形象错位给读者以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读者在情节发展的错位中领略这种结尾方式的奇妙之处,贝尔曼的形象给读者带来的情感震撼最为强烈。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作者运用了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早就提出过“突变”与“对转”中的“突变”,什么叫突变?就是突然打破了常规。对于情节来说,它们的功能是探索人物内心潜在的情感的深层奥秘。说白了,就是对小说主题的深度挖掘与探讨。

多年的执教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于此手法只是留下教条式记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如何让学生直观、深入地感悟这种技巧,甚至自觉、娴熟地运用这种技巧,这是课堂生成的一大重点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

梭罗认为,文学经典是年代最久和最好的书,阅读经典是一种高尚的心智训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如何挖掘文学经典的价值并给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以指导意义?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工程——“灵魂”撬动。

那我们如何来撬动“灵魂”呢?像欧·亨利这样的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即“事实中的最精彩的片段”,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与其停留在小说技法的妙处探讨上不如引导学生学法用法,“授之以渔”,建构学习方式更长效。

一、创建情境,感悟主题

米歇尔·莱蒙曾说:“精神和道德的内容在小说中占据了首要地位。作家笔下的人物与其说是社会典型人物的代表,毋宁说是种种价值的具体化身。小说本身要成为一种行动,而不是一种描写。”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小说的核心价值,建构内容和形式相协调的语文课,走进学生生活,唤醒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行动。

通过“多重聚焦叙事方式”对《最后的常春藤叶》多元主题进行解读后,但我们不难发现这篇小说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文精神。如何用文本价值唤醒学生的心灵?我们不妨架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引入人文关怀。

二、心音共鸣,演绎主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师不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故事,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思考,架起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让小说人文精神走进学生生活,真实可感;现身说法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可以激发听者对小说主题的深刻认识。一石激千层浪,小说主题思想在学生身边晕开涟漪。

三、入情入境,解读主题

插入影片,感悟人性的温暖。教师在分析小说主题后,插入金士顿2015年走心微电影《记忆的红气球》。短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对逝去的妈妈思念,而给警察局打电话,想要找回妈妈。然而本以为会是一次斥责或是无视,但接电话的警察大叔却用最暖心的方式答复了小男孩。这就是情节的突转功能,即把人物打出生活常轨,进入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境界,使之来不及调整,把人物在常规环境中隐藏得很深的心灵奥秘暴露出来,在小男孩的心中,红气球是特别的存在;而在警察大叔的心中,小男孩也是特别的存在,因为警察生活到了该退休的年纪,见惯了各种情况,在快退休的最后,大叔的决定给了这个男孩生活的希望。

影片主题是“诠释爱与记忆”,是对本篇小说主题人性温暖巨大力量完美的阐释与延伸,具有超强的催泪效果。教师在观影后,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生命中的温暖”,即谈谈生活中给你带来力量的事与人。实践证明作用有:聚焦课堂,学生在观看影片时能切身地感受人温暖的巨大力量。既可以聚焦课堂把课堂推向高潮,还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在声情并茂的故事中,在情感理性的交织中得以洗礼升华。

四、搭建平台,学以致用

给下面微型小说补上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

岁月:都觉得自己还年轻

有一天,我去了一家牙科诊所,在接待室里候诊。我走到墙上挂着的行医执照前,发现上面写着的医生的名字和我三十四年前上中学时的一个男同学的名字相同。我之所以记得这个男同学的名字,是因为他是一个又高又帅的家伙,那时女生都喜欢他。我想,这个医生莫非就是我以前的同学?于是,我心里充满期待。

可是,一见到他,我立即失望了。这个人满脸皱纹,秃顶,岁数太大了,不可能是我的同学。

他在给我检查牙齿的时候,我提到我上过的那所中学,并问他是否也上过。

“是呀,我就是那所中学毕业的。”他答道。

“那你是哪一年毕业的?”我问。

“1981年。”

“啊,是我班上的!”我惊讶得喊了出来。

他凝神看了看我,然后问:“             。”

参考答案:您教的是哪一门课?

同学们通过训练,能够把握住短篇小说结尾的内涵,从而感受到情感错位带来的无限魅力。

阅读经验告诉我们:完全相同的,不像是小说,在一切情境中人物都心心相印,那是浪漫的诗歌;完全不同的,凡事都针锋相对,也令人想起红色文学中写阶级斗争的公式化、把人物简单化的方式;而那些发生情感错位的往往才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典的阅读,说到底,是对“人”的发现与开掘。因此,他人的示范性分析,无论怎样精彩,都只能启发,而不能代替你自己的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这一部分已经有了明确的界定:“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经典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

通过对小说主题的解读,进而来模仿写作类似的小说结尾,达到学以致用的有效目的,以学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动最深处的感性点,撬动学生的灵魂,从而从更深层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必须抓住教学的“穷处”,在教学的“痛点”寻突破,在教学的“穷处”找出路,精准定位,撬动教学的支架灵魂,精于细化,贵于创新,力求教学的精细、极致,让高中语文教学坐看“云起”,趋向完美。

[作者通联:江苏江浦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错位综合素养
对错位相减法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依托小精灵生物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研究
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动物的错位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