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国家高端交流平台内涵及其意义的思考

2021-06-06刘细文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交流平台学术

刘细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这项建设任务要求是在充分分析了科技强国建设的信息服务需求、科技信息安全、数字化科研模式变革、全球网络化学术信息交流变革、国际科技合作趋势等基础上,结合了我国科技信息保障与服务的核心能力“短板”而提出的。旨在建设“国家高端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形成支撑科技强国发展的开放学术交流体系。

1  国家高端交流平台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

国家高端交流平台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它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科技强国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全局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多方面要素的凝聚和协同。学术交流体系一方面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可以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效率;另一方面,学术交流还是创新的过滤器,在充分的学术交流中,创新的真知灼见得以保留和发扬。建设科技强国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实现对全社会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融合,整体支撑经济体系。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包含一个功能强大的学术交流体系,实现对创新能力的赋能,即通过这个学术交流体系完成创新成果的国际交流、知识交叉融合、知识转移转化等。

科技话语权是科技强国的标志之一,是科技硬实力和科技软实力的集中体现[1],核心科技论文、重要科学理论与思想的信息传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科技话语权是通过传播学术成果、出版科技论文和科技专著,传播科学思想、重大创新成果等形成的。实现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专利、科学理论与学术思想等是科技硬实力。在科技硬实力基础上,科技智库、国际科技期刊、科技传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科学组织、国家科技管理机制等就构成了科技软实力,科技软实力是科技硬实力影响的助推器,是国际科技话语权的主要表现形态。

科技创新与国家安全关系密切。作为科学知识的科技成果具有双重属性,知识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产,具有最大的公共属性;同时,创新知识可以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超额利润,因而具有私用属性[2]。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关键要素,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与孵化器,信息安全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国家安全的基本组成部分。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的物质技术基础。科技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工作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安全的基本表现形式。同时,通过分析科技信息,可以实现对国际科技发展战略与趋势、新兴领域、重大项目、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产业技术等的动态监测,并及时总结评估国家科技安全状况。

2  国家高端交流平台是多元、专业、开放的体系

学术交流是一个包含科研人员、科研资助者、出版商、图书馆(信息机构)、读者、研究结论使用者的完整体系,是一个交流模式、交流内容相互融合与交织的过程[3]。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文献与学术信息,实现与同行科研人员的交流与知识共享,通过发表科研成果与出版商互动,通过信息查询获取行为与科技信息机构建立关联,通过申请项目与项目资助者建立交流渠道。出版商通过论文发表与科研人员建立密切关系,在学术交流体系的链条中占据十分重要位置,并通过图书馆等信息机构与科技知识利用者建立间接或直接关系,形成了对学术信息等内容的控制能力。从学术交流与信息管理中的信息生命周期来看,学术信息都需要经过收集与评价、加工与组织、保存、查询与利用、分发与传递等过程。在数字化科研环境下,处于学术交流中的学术信息还必然与科研数据、科研设施与工具等形成关联关系。学术信息机构通过信息集成、信息评价和公平信息服务,在学术交流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信息发挥其价值作用的孵化器。

因此,国家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是多元化、分布式、专业性、开放性的信息系统,需要立足于科技信息的内涵、形态、交流过程等特征,依据服务需求分行业领域建设。从科技信息内涵上看,高端交流平台需要包括科技论文数据库平台、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报告平台、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学科与专业的数据中心等。从科技信息的组织形态上看,高端交流平台可以包括全文科技文献数据库平台、科技文摘与元数据库服务平台等。从平台建设状态看,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包括商业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机构自建科技信息平台、开放公益性科技信息平台等。

期刊学术论文是科研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也是未来开放交流体系和开放交流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4]。科学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提供公开交流,经历了300余年的发展历程,建立了成熟的写作规范、交流渠道和交流模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期刊学术论文的形态和交流模式正在发生深度变革,开放出版(open publishing)成为重要的形式,具体表现为个人学术博客(blog)、预印本发布平臺(arxiv平台)、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发布等。随着数字化科研模式的发展,数据化、计算化的科学研究成为科研活动的常态,科技论文发表还呈现出数据出版、论文出版、数据-论文关联出版、数据存缴等多种形态。随着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替代计量学的发展,学术界、信息机构等对科技论文质量评价、期刊质量评价、科研机构与团队影响力评价等成为常态,各类评价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了国家学术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国家高端交流平台建设要充分体现开放与融合的发展趋势

未来科学交流展现出两个方面的趋势,都将对国家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产生较大影响。

一是开放科学交流的趋势[5]。开放探索是科学事业发展的核心,科学理论、科学数据通过公开发表,让科学共同体和全社会批判并完善学术理论,科学知识的自我纠正也是源于科学的开放。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科学期刊,引发了第一次科学开放革命。当前,互联网为学科领域科学家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新的学术交流途径,是第二次推动科学开放发展的革命,让智能型开放成为学术交流的标准。第二次科学开放革命将让科学交流模式的变革更加彻底,不仅改变了学术论文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模式,也深度改变了学术论文和学术信息的呈现方式,让学术交流更加便捷,更加具备多元化、嵌入式、立体性特点。

二是融合交流的趋势。在开放科研和数字化科研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学术交流呈现融合交流特点。学术信息交流的融合特征一方面体现在交流形态的融合上,如印本、数字化、数据化学术信息交流形式的共存与融合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学术信息内容的融合上,如跨学科交流、跨界交流、数据共享等。问题驱动的科学研究模式,必将最终实现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集成,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效解决科研难题,如沙漠研究[6]。数据化计算化科学研究模式的兴起,也让科研活动转化为对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数据模拟与计算、科学问题的模型构建等,进而实现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与认知方法的融合,如3D打印、数据科学等。

参考文献:

[1] 刘天星. 掌握国际科技话语权[N]. 光明日报, 2017-06-22(13).

[2] 佐佐木毅, 金泰昌. 科学技术与公共性[M]. 吴光辉,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 BJ?RK B C. A model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s a global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J]. Information Research, 2007, 12(2): 307.

[4] NOSEK B A, ALTER G, BANKS G C, et al. Promoting an open research culture[J]. Science, 2015, 348(6242):1422-1425.

[5] LAURIE G, BOULTON G, CAMPBELL P, et al. Science as an open enterprise[R/OL]. [2021-02-10].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6381896_Science_as_an_Open_Enterprise.

[6] (美)朱丽·汤普森·克莱恩. 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M]. 姜智芹,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交流平台学术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会学术交流
高职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不足与提升策略研究
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探索
The Dis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from Gatsby in The Great Gatsby
交流平台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